[歌曲冰雪美人]冰雪美人

2018-07-04 散文诗歌 阅读:

冰雪美人篇1:莫言《冰雪美人》赏析


【莫言《冰雪美人》内容简介】
  《冰雪美人》是莫言作于2000年的一部短篇小说,它通过描写主人公孟喜喜因为长得太漂亮,加上她那独特的傲立于冰雪的性格而引起我们这个社会群体的嫉妒和排挤,最终被人们用冷漠和鄙视无情地“杀害”了的悲惨遭遇,表现了传统观念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影响。
  作品写了一个颇似“ 红颜薄命”的凄美感伤的故事 ,也是一出关于美的毁灭的几乎无事的悲剧。主人公孟喜喜本是一名女学生 ,只因为长相出众,又懂得打扮 ,加上个性活泼开朗 、不苟言笑 ,因而在那所“ 十分保守 ”的乡镇中学里总显得“ 太过分 ” 先是被年级主任视为异端,大加挞伐 ,后被学校以“ 作风不正 ”宣布开除 。回家后孤女寡母合力经营鱼头火锅餐馆 ,却又因她“ 化着浓妆,站在店门口 招徕顾客而招致种种非议,声名狼藉。在一个雪花纷飞的日子里,她来到镇上惟一的私家诊所就诊 ,不料医生忙于给两个后来的急诊患者施治,受到冷落的她竟寂然倒毙。
【莫言《冰雪美人》赏析】
  读罢莫言的短篇新作 《冰雪美人》,掩卷沉思之间,女主人公孟喜喜临死前那 “冰一样透明”的脸庞渐渐凸现在我眼前,挥之不去,是那样的令人心生寒意而又让人肃然起敬! 如果说石舒清在 《清水里的刀子》中是把宗教情怀赋予那被杀后 “硕大的牛头”,使人们感动于那张 “颜面如生的死者的脸”;那么,莫言则是满怀着对生命的敬意、对自由和美的崇拜,让我们震撼于那张冰清玉洁、将死而又不改其从容不失其尊严的生者的脸。我相信,每一位敬畏生命的读者都会和我一样对孟喜喜的意外死亡悄然动容,甚至潸然泣泪;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倘使人物命运失去了其艺术真实性,则无论接受者有多么强烈的情感反应都是肤浅而不可靠的。因此,我们在感动之余完全有必要对小说文本质疑问难:孟喜喜的非自然死亡有没有其必然性?谁该为她的死负责任?我认为,对这些问题的探询和解答不仅关系到我们对小说人物形象的价值评判,也关系到对作家艺术匠心的理解与把握。
  我们从小说的最后一部分得知:孟喜喜的直接死因是延误了诊治。那么,作家在小说中设置的 “延宕”有无必然性呢?我们自然不能忽略小说中两个极其重要的情节:一是孙七姑之母的化脓性阑尾炎急需手术;二是被连珠炮炸暴了眼珠的马奎需及时处理。这两个情节虽然也还衔接得不算牵强,但显然带有太多的巧合。这种巧合难免让人产生这样的感觉:作者在情节设置上似乎过分追求戏剧性而有失其必然性。然而,小说文本的自足和复杂却告诫我绝不能如此草率地作出定论。这里,我们有必要细味一下小说对管医生在孟喜喜急切求医之时反而动作迟缓的描写:初到诊所,打完身上的雪, “又点上一支烟,慢条斯理地抽起
  来”;拿茶叶时甚至还在手心“掂量了一下”;第一个手术前先 “咕咕嘟嘟地灌下半缸子水”;手术完了 “坐在椅子上吸足了烟喝饱了水”才开始理会孟喜喜,但立即又被新来的病人打断了。叔叔 “特别能喝水”的生活习性在这里成了他延缓时间的一种方式。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作家为什么在小说前半部分要用整整一大段文字来浓墨重彩地渲染叔叔嗜茶如命的怪癖。其实,叔叔对医生这个职业并无多大热情,而且 “又是一个骄傲透顶的家伙”,这样的医生自然不会对病人有好脸色。更何况,叔叔对孟喜喜确实存在着偏见。当 “我”告知他病人是孟喜喜时,他 “哼了一声”说:“她能有什么病?”当孟喜喜招呼他时,他又是 “哼了一声,根本不看她”,他对病人的冷漠与傲慢在此表露无遗。危急之中的孟喜喜求救于这样的医生,又遇上那么巧的 “干扰性”事件,自然就在劫难逃了。
  至此,我们可以较确凿地说:莫言所设置的 “延宕”意在彰显医生的傲慢和偏见,而正是这种傲慢和偏见导致了孟喜喜难以避免的死亡。然而,作者却不仅没有把管医生写成一个大恶之人而成为孟喜喜的对立面,而且对其愤世嫉俗的性格还颇有些欣赏之意。这是否与作者同情孟喜喜的情感指向有矛盾呢?我认为,这种看似不可理解的处理不但不矛盾,而且还显示了莫言的匠心别具: 《冰雪美人》再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批评医德或抨击世风的作品。作家清醒地意识到许多类似管医生的愤世嫉俗者固然也是出自向善的心理动机而对孟喜喜这样的所谓 “堕落者”深恶痛绝,但是又有几人真正关心过他们的现实处境、探究过他们 “堕落”的深层原因呢?
  如果只是作出一副 “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智者姿态,那也许很容易,但是往往很难有感同身受的理解。正因为就连管医生这样对世俗社会有一定程度超越精神的人都轻视孟喜喜,我们才更深刻地理解孟喜喜在社会中找到精神上的认同者是何等艰难(“我”父亲为孟氏母女的辩护只是一种同情而不是精神上的价值认同)。因此,管医生作为非反面形象(当然亦非正面形象)的意义就在于:他致命的偏见加重了小说的悲剧意味,让读者心头的寒意更为浓厚,从而引起我们更多更深沉的思索。
  诚然,叔叔对孟喜喜的偏见也不是没有缘由,就连一直暗恋孟喜喜的 “我”都相信她“干上那行了”,对她不甚了解的 “叔叔”就更加会把她视为低俗之人了。但叔叔的态度又与年级主任对孟喜喜的歧视有着极大的不同。年级主任对孟喜喜的恶毒攻击从表面上看是为了维护校纪校规,而从其潜意识来看就是出于一种嫉妒——对孟喜喜的美貌和青春的嫉妒,人性之恶在年级主任对一个清纯少女的精神迫害过程中得以彰显,令人不寒而栗;而那些对孟氏母女说三道四的人也多半是出于与此相似的又一种嫉妒心理——对别人拥有财富的嫉妒。虽然叔叔开初是把孟喜喜视为众多风尘女子中的一员而冷漠相待,但我认为叔叔最终还是意识到了孟喜喜超俗的个性及其独特的精神价值。这可以从叔叔最后全力抢救孟喜喜的焦急、抢救失败后的沮丧以及呵斥婶婶的愤怒等表现中得到充分的印证。或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医生抢救病人的正常反应,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我认为,对于一般的医生而言,也许的确如此。但我们绝不能忽视管医生作为 “这一个”的特殊性,更不能忽视作者在小说开头不惜以较多篇幅凸显管医生鲜明个性的用心所在。他的行医哲学是 “当医生其实和当土匪一样”, “真正的大医生看起来像杀猪的”,他在手术台上搞实验, “把几个不该死的人给治死了”。像这样一个一贯 “胆大包天”的医生何以对孟喜喜的突发性死亡独能有如此激烈的情绪反应呢?比较合理的解释即是:他以自己特立独行的个性与孟喜喜形成了某种程度的精神契合,孟喜喜的现场表现又使得他将这种潜在的契合感受挑到了意识的层面,于是,他对自己先前的傲慢和偏见已有了深深的内疚,孟喜喜强大的精神力量也使他受到了震撼;而且这种内疚的强烈程度与孟喜喜精神的高贵显现是相伴而生的。我认为,孟喜喜临死前的精神魅力就在于:承受巨大痛苦的坚强以及在生命尽头所展现的优雅与尊严—— 这无疑是 “冰雪美人”这个形象最能打动读者的地方。
  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到了孟喜喜与莫言早期作品中一些人物形象在精神特质上的一脉相承。丹纳在 《艺术哲学》中说: “一个艺术家的许多不同的作品都是亲属,好像一父所生的几个女儿,彼此有显著的相像之处。”我们不妨再具体一点说:作家在不同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都是亲属,彼此有显著的相像之处。比如,我们完全能够将孟喜喜视为 《红高粱》中罗汉大爷、甚至曾经作恶的余大牙的后裔。罗汉大爷在被剥皮时的那种神一样的尊严给小说读者和电影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就是那个因强暴民女被枪杀的余大牙在临死前也表现出了令人难忘的 “英雄气概”。莫言曾在 《红高粱》中写到: “人在临死前的一瞬间,都会使人肃然起敬。”孟喜喜让我们肃然起敬的,不仅仅是在那令人感叹的一瞬,而且也更多地体现在她最后几个小时内与死神顽强对抗的全过程。她始终都是那么优雅从容,那么彬彬有礼:进屋前是传来 “轻轻的敲门声”,然后是 “客气地对着我点点头,柔声问我”,听到回答后又 “微微一笑”,当叔叔进屋后,她是 “站起来”打招呼……与周围那些猥琐之人相比,她简直称得上高贵了。最让人震动的是当她病情不断加剧而叔叔又无暇顾及她时,她所表现出的那种隐忍和坚强。
  当叔叔第一次撇开她时, “孟喜喜的嘴角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终究什么也没说”,在这 “想说”和 “没说”之间潜伏着何等激烈的内心冲突和肉体痛苦! 当孙氏兄弟在屋内制造出浑浊的空气时, “孟喜喜脸上的汗珠子成串滚下,表情十分痛苦,但她的身体还保持正直……”;“我”叫她喝水时,她 “痛苦的脸上挤出一个扭曲的微笑”,还低声道谢; “当我满怀着同情和歉疚看她时,她对着我摇摇头,似乎在劝解我,或者是在告诉我她对叔叔的行为表示充分的理解,而她自己并不要紧”……在这些令人心颤的细节中,孟喜喜虽然经历着生与死的痛苦挣扎,但她始终都没有像另外两位病人那样大喊大叫。那两位是故意夸大自己的病痛,表现得尤其懦弱,而孟喜喜恰恰是竭力压制自己的痛苦,尽量保持一种超凡脱俗的高雅。孟喜喜的肉体生命或许是脆弱的,但她精神上的勇毅与坚韧却会令许多号称 “强大”者汗颜。和罗汉大爷等人有尊严地面对死亡相类似,孟喜喜之死的人性启示意义即在于:尽管人永远也摆脱不了各种痛苦的折磨和死亡的威胁,但是我们却可以凭着强大的意志力量使自己在面对痛苦和死亡时获得人类理应持有的尊严,从而在精神上对痛苦和死亡作出可贵的超越和升华。
  我们自然无须把孟喜喜的隐忍生硬地提升为先人后己的高贵品质。如果注意到她在学校时承受辱骂和责罚的那份坦然与平静,我们就会发现:孟喜喜这种强忍痛苦而保持从容的生命姿态正是她一贯受辱不惊的精神气度的显现和延伸。因此,孟喜喜对管医生的怠慢并不是太在意,与在学校里她所受的不公正待遇相比,管医生已经算够客气的了。换言之,对于受惯了年级主任之流的恶毒攻击和世人冷眼的孟喜喜而言,叔叔那含义模糊的 “点点头”也许已是对她极大的尊重了。由此,我们才会真正理解年级主任对孟喜喜的心灵戕害达到了多么严重的程度:她那有失教师身份的恶毒让年少的孟喜喜过早地体验到了人心之阴冷、人世之险恶;使她逐渐地习惯了社会对自己的不公正,从而表现出一种满不在乎的姿态,并用这“不在乎”维持着自己有限的自尊。同时我们也才会更清楚地认识到孟喜喜平常生活在一个怎样严酷的环境中,又忍受了多少屈辱与伤害。因为,当一个本性善良的人长期承受太多会压力所致的痛苦时,他就会因承受力的加强而忽略或轻视很多相比之下微不足道的痛苦。
  如果说孟喜喜隐忍的性格是导致她死亡的内因之一的话,那么我们绝不能说她是自作自受,因为形成这种性格的基础除了她的本性善良之外,还有环境的因素。孟喜喜的意外死亡虽然只是发生在诊所里,但是却与年级主任以及那些冷酷的社会心理世界有着不可忽视的牵连,孟喜喜的悲剧是多种因素的合力所致,而绝不仅仅与管医生一人有关。只有看到这一点,我们才算对本文开头的问题有了较明确的回答,至此,我们也才较准确地触摸到了这个悲剧故事的内核。鲁迅说: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我认为孟喜喜作为受难者形象的价值就显现于她被毁灭的过程中。当听到她最后那一声 “悠长的叹息”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如此感叹:她死得多么像一位圣徒啊!“冰雪美人”的意象在此刻获得了圣光照耀而动人心魄。对于充满同情心的读者来说,谁都不希望孟喜喜就此死掉,但就艺术形象的圆满性而言,正是她意外的死亡成全了 “冰雪美人”这一雕塑般的形象—— 莫言正是以合乎逻辑的人物命运轨迹实现了艺术的必然。

冰雪美人篇2:莫言最全的作品集


  引导语:莫言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尔贝文学奖的作家,对于莫言的作品,你知道多少呢?
  莫言作品集(大陆出版)
  1.《透明的红萝卜》(小说集) 作家出版社1986年3月
  2.《红高粱家族》(长篇小说)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7年5月
  3.《天堂蒜薹之歌》(长篇小说) 作家出版社1988年4月
  4.《爆炸》(小说集)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8年8月
  5.《十三步》(长篇小说) 作家出版社1989年4月
  6.《欢乐十三章》(小说集) 作家出版社1989年4月
  7.《白棉花》(小说集) 华艺出版社1991年10月
  8.《酒国》(长篇小说) 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年2月
  9.《怀抱鲜花的女人》(小说集) 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3月
  10.《金发婴儿》(小说集) 长江文艺出版社1993年6月
  11.《食草家族》(长篇小说) 华艺出版社1993年12月
  12.《愤怒的蒜薹》(天堂蒜薹之歌》修订本) 北京师大出版社1993年12月
  13.《神聊》(小说集) 北京师大出版社1993年12月
  14.《猫事荟萃》(小说集) 新世界出版社1994年10月
  15.《丰乳肥臀》(长篇小说) 作家出版社1995年12月
  16-20.《莫言文集》(1-5卷) 作家出版社1996年2月
  (《红高粱》、《酩酊国》、《鲜女人》、《道神嫖》、《再爆炸》)
  21.《会唱歌的墙》(散文集) 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年12月
  22.《红树林》(长篇小说) 海天出版社1999年3月
  23.《红高粱家族》(再版) 南海出版公司1999年5月
  24.《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小说集) 海天出版社1999年9月
  25.《师傅越来越幽默》(小说集)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9年12月
  26.《酒国》(再版) 南海出版公司 2000年2月
  27-29.《莫言短篇小说》(1-3卷)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10月
  (《老枪·宝刀》、《苍蝇·门牙》、《初恋·神嫖》)
  30.《莫言散文》 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10月
  31.《檀香刑》(长篇小说) 作家出版社2001年3月
  32.《战友重逢》 解放军文艺社2001年8月
  33.《生蹼的祖先》(长篇小说)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9月
  34.《冰雪美人》(小说剧本集)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9月
  35-36.《中篇小说集》(上、下) 作家出版社2002年2月
  37.《红高粱家族》(东岳文库) 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9月
  38.《酒国》(东岳文库) 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9月
  39.《拇指铐》(短篇小说集)(东岳文库) 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9月
  40.《清醒的说梦者》(随笔集)(东岳文库)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9月
  41.《罪过》(短篇小说集)(东岳文库) 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9月
  42.《师父越来越幽默》(中篇小说集)(东岳文库) 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9月
  43.《透明的红萝卜》(中篇小说集)(东岳文库) 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9月
  44.《什么气味最美好》(随笔集) 南海出版公司2002年9月
  45.《英雄美人骏马》(影视剧本集) 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2年9月
  46.《红树林》(影视剧本集) 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年9月
  47.《司令的女人》(中篇小说集) 收获丛书2002年12月
  48.《拇指铐》(短篇小说) 江苏文艺出版社2003年1月
  49.《四十一炮》(长篇小说)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7月
  50.《小说的气味》(演讲集)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8月
  51.《丰乳肥臀》(长篇小说) 工人出版社2003年9月30日
  52.《写给父亲的信》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10月
  53.《十三步》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10月
  54.《藏宝图》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年10月
  55.《红高粱》(影视版)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1月
  56.《民间音乐》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1月
  57-68.《莫言文集》12卷 当代世界出版社2004年4月
  69.《莫言中篇集》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0月
  70.《红蝗》 民族出版社2004年4月
  71.《筑路》 民族出版社2004年4月
  72.《战友重逢》 民族出版社2004年4月
  73.《白棉花》 民族出版社2004年4月
  74.《牛》 民族出版社2004年4月
  75.《欢乐》 民族出版社2004年4月
  76.《酒国》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
  77.《复仇记》 华艺出版社2005年2月
  78.《食草家族》 上海文学出版社2005年6月
  79.《红高粱家族》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
  80.《短篇集上·与大师约会》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
  81.《短篇集下·火烧花篮阁》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
  82.《天堂蒜薹之歌》 南海出版社2005年8月
  83.《会唱歌的墙》 作家出版社2005年11月
  84.《红树林》 现代出版社2005年8月
  85.《莫言作品精选》 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5月
  86.《月光斩》(中短篇小说集) 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年1月
  87.《莫言王尧对话录》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88.《檀香刑》(重温经典版) 作家出版社2005年10月
  89.《莫言北海道走笔》(与人合作)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5年12月
  90.《莫言精选集》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1月
  91.《生死疲劳》 作家出版社2006年1月
  92.《蛙》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12月

冰雪美人篇3:莫言小说的艺术成就


一、莫言小说的语言艺术
  (一)、以绚丽的色彩语言表达丰富的主观情愫
  “色彩作为文化的载体往往代表某种象征,承担特定的含义”。莫言对色彩语言情有独钟。从其小说题目就可见一斑: 《红高粱》、《红树林》、《红蝗》、《白棉花》、《透明的红萝卜》、《金发婴儿》、《白狗秋千架》等五彩缤纷的色彩的广泛运用是其小说的亮点之一。他常用于描绘风景,显示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也用来描写外貌、描述心理、刻画人物形象。
  在五颜六色中,莫言对“红”与“绿”两色赋予独到的内涵。 “红色”在传统文化中原本具有诸如热情、力量、神圣、尊贵、权威、喜庆等丰富语义。而莫言在小说中却用红色营造一种悲感氛围。
  绿色,有青春、生机、智慧、希望的象征。莫言颠覆了传统的意义,以绿色表达落后愚昧、脏乱卑贱、愤激不安、灾祸死亡等意蕴。
  例如《欢乐》文中以对“绿色”的痛恨表达对落后肮脏的生存环境的强烈不满。
  莫言还善于以缤纷的色彩意象的叠加,来创设一种令人上气不接下气的窒息氛围,以叙写某种思想与感受。例如《秋水》)作者用应接不暇的色彩的堆砌,展示人类生存环境的拥挤不堪和现代文明所带来的难以忍受的躁动和喧嚣,以表达无数鲜活的生命被现代文明所淹没的无奈和悲哀。
  (二)、打破语言约定俗成的惯例,自出机杼,新人耳目
  莫言小说的语言给人一种新鲜感,他善于打破语言的常规,创造性地对固有语言重新进行一番排列组合,使其在特殊的语境中生发出崭新的意蕴,令人回味无穷。
  莫言对语言的运用可谓挥洒自如、妙语连珠,能够信拈成语,组出新意。
  如:这个人的脸象一条漫长的道路,路上铺满了土黄色的灰尘,灰尘中弥散着狡诈的狐狸气味。( 《红高粱家族》)
  以漫长的路比喻八路军的脸,又由路联想到灰尘及狐狸气味,从而描画出一个久历跋涉、满面灰尘、劳累而又不乏聪慧狡黠的人物形象,生动贴切地呈现出其人留给作者的初次印象,吟之回味无穷。
  (三)、语言的叙述风格雅俗共赏,斑斓多姿
  力求语言风格的丰富多样,是莫言小说的特色之一。
  1. 诗意的书写。自然景物在莫言笔下淡雅明丽,色彩柔和,情调浪漫。如:
  如果时令是五月初,河堤上槐花凋谢,水面上仿佛落了一层霜,使你看不出河水在流动哩。( 《流水》)
  2. 酣畅淋漓的叙述。莫言有些小说的语言,如长江大河波涛汹涌、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又快又急,层出不穷,魅力独具。
  3. 幽默诙谐。莫言小说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在正儿八经的严肃叙述中,让人忍俊不禁,哑然失笑,这是一种感知思考之后方可有所反应的有着深邃蕴含的幽默,不仅仅是博人一笑。
  如: 《生死疲劳》第三十一章,写常天红为了配合高密县养猪运动创作《养猪记》,小说写他“调动了他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让猪上场说话,让猪分成两派,一派是主张猛吃猛拉为革命长膘积肥的,一派是暗藏的阶级敌人猪,以沂蒙山来的公猪刁小三为首,以那些只吃不长肉的‘碰头疯’们为帮凶。猪场里,不但人跟人展开斗争,猪跟猪也展开斗争,而猪跟猪的斗争是这出戏的主要矛盾,人成了猪的配角。”在这里,诙谐的语言传递着犀利的讽刺,笑声背后可能有辛酸或别的牵人心肠的东西。这,就是莫言语言的风采之一。
  4. 乡土气息浓厚。莫言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方言语汇。
  莫言对农村、农民情有独钟,他的作品追求真实,喜欢呈现原生态的语言,对山东高密的方言运用尤为突出,使作品语言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如:父亲从褡裢里摸出十个咸蛋,放在桌子上。( 《冰雪美人》)
  “褡裢”是北方乡间农民外出时随身携带的一种布袋,它搭在肩膀上,前后各一个口袋,用来放随身携带的物品,文中“褡裢”与“摸”搭配,与“父亲”的农民身份很吻合,突出了人物形象的穷困、沧桑之感。
二、莫言小说的叙事艺术
  莫言小说的叙事有先锋叙事的特点, 如叙事方式的主观化, 叙述情景的自由转换, 强烈的作家介入倾向以及叙事结构方面对双声性内结构、复调性内叙述结构等的使用。但对叙述本文意义的重视,对中国叙事文学结构传统性内核外结构的借鉴, 使其创作充分糅合了传统与现代的特点。
  早期作品比较多地使用的全知客观化叙述, 如《粮食》、《遥远的亲人》、《售棉大路》、《老枪》 等,而到了《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尤其是以后的长篇《丰乳肥臀》、《檀香刑》等作品中, 叙述就变得复杂起来。在这些作品中, 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限制视角与全知视角、主观叙述语调与客观叙述语调等一些似乎相对的叙述因素能够自由地转换, 作家的主观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另外,莫言小说在看待世界时,用了很多的孩子、傻子、无知者的视点,如《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家族》、《檀香刑》里都有,还原世界更加神奇也更加“本质”的真相。
  莫言的小说创作有其先验的一面, 但对意义的重视使其又超越先锋。这里所谓的意义不是叙述行为的意义, 是指故事本文的意义。从这个角度讲, 莫言又是极传统的, 他对叙述技巧的偏爱的最终指归在于意义。他的大部分小说不仅有多变的叙述方式, 繁复的叙述结构, 敏锐地感觉体验,还有完整的故事, 曲折而又富有传奇的情节。
三、莫言小说的批判精神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肯定莫言小说“将谵妄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小说的谵妄现实主义的最大价值是批判精神莫言的这种文学追求表现为小说的谵妄现实主义———冷眼旁观社会现实,绵绵不断的“叙事”,通过《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作品,展示既充满生命活力和欢乐又充满反讽和悖谬的民间世界,建构了一个真实而又惊心动魄的民间社会,以独立的立场介入中国的现实,传达中国内在的精神和声音,成为“积极干预社会、勇敢地介入政治的作品,以其强烈的批判精神和人性关怀”,“成为一个时代的鲜明的文学坐标”,传递对社会现实的尖锐批判。
  病态的人物是莫言小说谵妄现实主义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莫言小说批判精神的重要载体。莫言小说的批判精神主要通过病态的主人公形象,构建民间的、具有批判色彩隐喻的体系,“曲折而象征地表现了社会的众人相,揭示了现代化进程中,民间宝贵精神资源的丧失和人性的畸变。例如“恋乳”的上官金童( 《丰乳肥臀》) 眼中只有乳房,赵小甲( 《檀香刑》) 傻乎乎的能看出人是什么“畜生投胎转世”的,罗小通( 《四十一炮》) “吃肉”的本领无人能比。这些人物的外在表象和常人无异,但事实上又和常人迥然相异。莫言的小说蓄意对人物进行这种变形化、夸饰化的处理,创造或是小丑,或是傻瓜,或是骗子的人物形象。
四、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主题
  《长恨歌》的艺术成就。
  一、语言特色。
  其一,纯叙述性的语言格调。叙述节奏相近,速度均匀,小说描写世俗的生活细节繁密堆积,密不透风的语言风格让人感到充裕与满足。其二,陌生化语言的智慧。通过词类活用、陌生搭配,或是通过大量新颖的通感、比喻,形成了整部小说与众不同的风格。其三,高贵的自说自话。在这部第三人称的作品中,虽然作者自始至终拒绝让“我”直接登场,但小说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高贵的自说自话倾向。文字上的“无我”之境,恰恰成了作者忘情于人物的最好证明。
  二、结构与叙述特色。
  结构:三部;三个时代;一个人的一生。关于第一部的第一章:弄堂、流言、闺阁、鸽子、王琦瑶--引领作品的整体框架。开头与结尾照应。
  叙事:都市民间叙事。作者选择王琦瑶这个上海女人的一生遭遇进行书写另有一番情味。早年辉煌、中年落寞与晚年的二度青春与上海这座城市在二十世纪盛衰荣枯的历程恰好构成了奇妙的同步,成了上海命运的活生生的隐喻。其间,包含着对于由历史和传统所形成的上海“弄堂文化”的思考与开掘,对于那些远离了时代主潮、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妇女与弱者的深深的同情。
  三、深刻的主题意蕴。
  《长恨歌》体现人间情怀,以委婉有致、从容细腻的笔调,深入上海市民文化的一方天地;从一段易于忽略、被人遗忘的历史出发,涉足东方都市缓缓流淌的生活长河。王琦瑶,她是这个城市小市民的缩影,以她的命运遭遇来反映人性的渺小与脆弱和上海的时代变迁与沉浮,更具有一种强烈的人生悲剧感和历史沧桑感。
  四、成功的形象塑造。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王琦瑶这一人物形象。她充满幻想,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同时聪明而富有心机,软弱与坚强并存。王琦瑶懂得生活、衣食之美,有常人的真性情,在她身上飘洒着已逝去的上海市民生活的气息和色彩。她有她的追求、愿望和自己要的生活。这是在大商业兼大欢场的上海市民女性的典型活法。

[歌曲冰雪美人]冰雪美人

https://m.bbjkw.net/zuowen130516/

推荐访问:歌曲冰雪美人

散文诗歌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知遇之恩的诗句]知遇之恩 下一篇:[适合毕业季的歌曲]毕业季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