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3篇

2020-11-18 教育教学论文 阅读: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将创造性思维引入幼儿美术教学中,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1

  一、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美术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带给人美的感受,就幼儿美术教育来说,其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水平,并能够拓宽孩子的视野。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很少有学校会将教学重点放在美术教学上,这就导致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陈旧滞后,无法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对于幼儿美术教学来说尤其应该注意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对幼儿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类行为,教师都应该本着多赞美少批评的原则,以积极引导孩子发现生活中的美,而不是以严格的绘画理论知识来要求孩子。为此,当今的幼儿美术教育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还需要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配合,以不断改善美术教学氛围,为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创造性思维对幼儿美术教育的促进作用

  首先,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应用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幼儿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思维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上,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前提,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选择有助于培养幼儿想象力的场景开展教学,以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其次,创造性思维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美术教师要想提高美术教学成效,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了解幼儿的身心特点,摒弃枯燥的教学方法,注意将创造性思维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幼儿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产生更多的兴趣,进而不断培养幼儿发现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促进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最后,创造性思维可以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幼儿时期的各种行为大都是以情感为导向的,将创造性思维应用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幼儿的情感,加深幼儿的审美体验,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幼儿视作完整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性思维的应用

  首先,幼儿美术教师必须创新美术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新形势下,幼儿美术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不要对幼儿的思想行为进行过多的干涉,允许并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不断培养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幼儿在教学中为幼儿设定固定的绘画模式,影响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幼儿美术教师在向幼儿讲授基本的绘画技法的同时,必须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他们的创作,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幼儿园应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美术教学体制。美术本身是幼儿思想表达的重要方式,为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用色彩、笔触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鼓励他们自由创作,勇敢的表达情感,避免让幼儿在课堂上对固定的事物长期描摹,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会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可能限制幼儿的想象和思维空间。对幼儿园来说,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美术教学机制,为幼儿教师和幼儿提供更多的美术材料,为幼儿的美术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以不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再次,幼儿美术教育还应该注意营造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氛围。学习氛围会给幼儿的'美术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尤其应该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主动性,但是受幼儿年龄特点的限制,他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是有限的直接的,为此,幼儿美术教师应该为幼儿的美术学习提供充足的美术材料,以引导幼儿去更好的观察,对于幼儿的好奇心教师也应该对其加以保护,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当然美术材料的选择也应该注意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注意不要用成人的观念去判断幼儿的思想,为幼儿的美术学习提供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能够自由借助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结语

  创造性思维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发挥着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将创造性思维引入幼儿美术教学中,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幼儿的美术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2

  在幼儿园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幼儿进行适当的鼓励性评价,对提高幼儿绘画兴趣及自信心有极大帮助。《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善教育行为,采取多元化评价策略。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幼儿园美术活动多元化评价现状,阐述美术活动中实施多元化评价的策略。

  《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纲要》提出:“幼儿艺术教育应支持幼儿个性和创造性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的指导精神,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必须在了解幼儿能力水平、心理特征、生活经验和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符合幼儿心理,以人为本,运用多元化方式进行评价,让美术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对当前幼儿教育开展美术活动评价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要求幼儿美术教育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时间多元化。

  一、幼儿园美术活动多元化评价现状

  现在多数教师已逐步意识到多元化评价的重要性,但实际操作中仍然受传统思想意识的影响,存在问题(现状)如下:

  (一)评价主体单一:以教师为主的多,以幼儿为主的少。

  在以往评价环节,教师按照自己的想法,占据主导地位,把幼儿的作品分出好、中、差,而且注重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

  (二)评价内容单一:好作品评价多,整体评价少。

  多年来,幼儿有别于成人感受和理解的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常常不被成人理解,得到不尽如人意的评价,从而打击幼儿的创造力,抹杀幼儿的童真;加上美术作品的评价工作中,教育工作者普遍忽视幼儿的个性差异,总是用整齐划一的标准评价幼儿的作品,过于强调技能发展,忽视幼儿更全面的发展,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更是难以做到。

  (三)评价时间单一:结果评价多,过程评价少,横向评价多,纵向评价少。

  美术活动中,教师往往在活动结束时才开始对作品进行评价,忽视幼儿创作过程。《指南》写道:“欣赏和回应幼儿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发艺术活动,赞赏独特的表现方式。”幼儿的记忆一般以短时记忆为主,所以在幼儿进行美术创作时应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幼儿创作过程中出彩的地方,教师的指导评价可以进一步增强孩子自信,同时引导其他幼儿开拓思维。

  横向评价就是对不同幼儿进行相互对比,纵向评价则是对一个幼儿不同时期的表现进行评价。横向评价虽然让能力强的幼儿更自信,却挫伤了发展较慢的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力,使其失去创造兴趣和勇气。

  二、美术活动中实施多元化评价的策略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注重幼儿的自主评价。

  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倡导发挥幼儿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这是现代教育的趋势。教师要转换评价角色,充分尊重幼儿自主表达愿望,积极参与引导幼儿评价和互评,把评价作品主动权交给孩子,并且幼儿间的互评要有明确评价内容和标准,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关注他人优点,取长补短,进而改善自己的作品。另外,我们还可以调动家长参与到美术作品评价中,让幼儿把作品带回家让家长鉴赏,让幼儿、教师、家长等作为评价主体参与到美术活动评价中。

  (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以赞赏鼓励为原则,重美术目标评价。

  《指南》指出“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理解和尊重”,要全面了解幼儿发展情况,防止片面性,尤其避免只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忽视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纲要》表示幼儿绘画的定位是自主性绘画,幼儿自由地表现、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意愿。美术知识和技能只是促进幼儿发展的手段,掌握技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其创造力。教师评价时要以赞赏鼓励为主理解和尊重幼儿,还要根据幼儿创作意图和认知发展水平的不同评价作品,为幼儿改进留下余地,给予幼儿自由创作空间。

  (三)评价时间多元化:让评价贯穿在活动中,重视纵向评价幼儿。

  《纲要》指出:“评价应自然伴随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避免只重视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倾向。”在幼儿创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适当点拨能让幼儿豁然开朗,帮助幼儿解决共性问题,在活动中进行个别评价时要把握好度,可以是轻轻的提示和鼓励性语言,集体评价时要集中幼儿注意力,让所有幼儿得到启发,避免盲从现象。

  总而言之,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是多元化的,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创造能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的持续过程,最终目的是让幼儿获得成功喜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善教育行为,采取多元化评价策略,善于发现幼儿活动的每一个闪光点和特点,全方位、多角度展开评价,保证评价全面性、客观性、科学性。这种多元化评价方式有利于幼儿、教师、家长在教育和学习活动中思考,提高学习效率、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3

  国内对艺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方面成果较多,但涉及到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就少了许多。从近几年国内的论文及著述来看,虽然关于儿童艺术教育的学术性研究不少,但都没有进行深入的探讨,尤其是在具体教学中的方法和过程的实践性创新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学前美术教育的理论创新,而且更有利于促进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践创新发展。

  一、社会环境对幼儿创新思维的影响

  社会文化的传播方式有很多种形式,其中美术与音乐则是不需要语言就能够让人从音乐的旋律和美术的创造中体会其创作者的情感和社会体验。从美术方面而言,人们则可以通过前者的文字描述和线条、颜色、形状等方式来认识历史,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在人们传递历史的过程中,还会增加一些被神化的人物形象以及具有某些历史意义和教化意义的故事来教导幼儿,教会幼儿如何运用线条、形状等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感受。不难发现文字也是通过线条的方式体现在我们的眼前,美术不仅能体现美的事物的发展过程,还能体现文字的历史发展进程,它是我们传递、创新、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方式。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前人所书写的文字、人物形象、各种与生活相关的物品并进行联想,在教师的引导下,推断提供的图片文字表现的是什么物品或与现代文字的联系又是怎么样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地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艺术作品给幼儿欣赏,这样可以让幼儿通过直接观察的方式获得对美的感受。例如,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可以用其民族服装上的图案、线条、形状以及颜色的对比来反映其自身特有的文化环境及其发展史,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还能向幼儿传播其民族特有的文化知识、文化背景、文化的传播方式以及现在的发展进程。让幼儿了解其历史过程能够有助于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向幼儿传播正向的、积极乐观的创新精神,这是每一位幼儿教师应当保有的工作态度和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而奋斗终身的目标。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对幼儿创新思维的启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提升幼儿对美的事物的认识以及再创新。

  各民族的风俗既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识又是在相互团结、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若展开此类教学活动,教师可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给幼儿展现某一民族的风俗习惯,使幼儿对其他民族风俗有基本的了解。例如,“傣族泼水节”这是傣族最盛大的节日(于每年的傣历六月举行)。可在园中开展“特别的祝福”活动,教师说明该节日的发展历程:“泼水节也称为“桑勘比迈”,节日当天穿着代表自身民族特色的服饰,手拿各种打水工具,无论男女老少皆可向对方表示自己的祝福。人们还要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教师再将节日时场景通过视频或图片的方式给幼儿观看,并运用语言引导的方式带领他们仔细观察,其民族的服装特色都有什么标志性的饰物或颜色等。让幼儿在认识当地民族风俗的同时对其服装也有一定的了解,教会幼儿懂得可从哪些角度去发现事物的不同,从而发掘自身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民间艺术不但汇集了我国很多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和内涵,凝结了劳动人民对于生产生活的思想感情与审美趣味,更是丰富美术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宝贵宝库。而在现当代社会,文化显现出多元化特征,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艺术在日益渗透到我们的幼儿园生活中。外来文化虽然带来了不同的文化认知,促进幼儿对其他文化的了解和学习,但是也常因为幼儿园不顾外来文化的适宜性,对外来文化一味跟风,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部分幼儿园为了“赶时髦”或展现所谓的“国际特色”,片面重视外来文化的宣传,而忽视了幼儿对民间优秀文化和艺术的传承。汇集了我们国家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民间艺术,蕴含了不同的地区、民族和文化间的审美情结,传递了中华民族浓厚且真挚的思想情感,具有极强的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学龄前儿童思维情感处于发育期,教育者应从学前教育阶段注重对其民间文化的熏陶,使幼儿对民间文化有初步的了解与感受,进而可以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使其萌发出初步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彰显中华民族淳朴原生的审美理念,具有非常高的美学价值,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具备良好的审美意识。现在的教师和家长,很多人对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关注度和理解度不足,幼儿生活中接触欣赏民间传统艺术活动的渠道有限,应努力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艺术元素融合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让幼儿潜移默化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2]。作为传承文化的载体之一,环境创设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园的生活环节也是民间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即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当中。让幼儿与这些喜闻乐见的环境产生交流,让特有的民俗文化、人文景观走进幼儿园。如清晨幼儿们入园的时候,我们可以播放一些有趣、欢快又好记的民间童谣,让幼儿每天伴随着愉悦、欢快的心情来到幼儿园;午睡前我们可以给幼儿讲述生动、有趣的民间故事或神话故事;课间操的时候,让幼儿在民乐的伴奏下进行律动等。让幼儿在幼儿园中,时时刻刻都处于民间文化的氛围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民间文化艺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让幼儿对民间文化艺术有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戏曲文化、饮食文化、神话传说、节日风俗、民俗工艺、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内容都可以补充到创设具备民间文化的幼儿园环境中来。除此之外,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像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都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环境创设选材来源。

  二、教师自身要具有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对于一名幼儿教师而言,如果其没有存在这类的意识,那么幼儿的能力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创造性思维素质的修养,同时还要提高自身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在不同的年龄班要求可以有所改动。因为,各年龄段幼儿的思维发展都有所不同,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不相同。在年龄较小的幼儿美术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幼儿都是用简单线条和形状来表示自己的感受与认知。相较于小班的幼儿而言,中班和大班的幼儿在运用线条以及形状的能力要较为强一些,他们能够创造出较完整的画面以及情节出来,在教师的命题作画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幼儿自由表现所想象的事物,凭借天马行空的想象,大胆地无拘无束地刻画他们所见所闻,鼓励幼儿运用联想、夸张等多种方式表现物象,正是幼儿的大胆创想,才使得幼儿的绘画充满生命力与创造性。尽管他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还有所欠缺,并不完全,但是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也能改变他们的创造性能力。

  三、创造一个适宜幼儿学习的环境,是幼儿实践操作的前提

  学习是一种心理活动,幼儿的认知特点决定了其学习方式是在生活和活动中积累知识经验,所以创设适宜的情景,可以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蒙台梭利认为,幼儿具有“吸收性心智”,他们可以从创设的环境中吸收大量的信息。并善于运用感觉器官去了解认识新事物,不断积累和建构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3]。所以在具有情节性的场景中幼儿可以自由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通过美术作品表现出来。一个优美且适宜学习的环境,有利于幼儿创造性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当然,要想创设适合幼儿的环境,就必须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熟悉幼儿的心理发展机制。

  四、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的创造积极性,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幼儿进行美术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应当给予过多的提示。教师只做引导不做指挥是较为正确的方式之一,教师的过度指示,只会将幼儿的思维固定化,这样他们就不会自己思考,而对教师产生依赖性,即依附于教师的思考和想法进行“复制”美术作品。对于幼儿自由创作的作品,教师在给予评价的同时也要多多鼓励他们创造属于自己内心真实感受的绘画作品。无论使用简单线条还是复杂线条,形状简单的,还是各种所谓“稀奇古怪”的形状,只要是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并且能够自由组织绘画语言,表现对美的感受和认识,那就是好的美术作品,就应该得到教师的赞赏,爱的鼓励也能激发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与此同时,美术也是儿童自我表达的一种语言,美术可以将幼儿自己的想象、愿望变成可见的作品表达给他人。有时儿童的任意“涂鸦”不仅表现他们的天性,还可以培育他们注意观察与认识周围事物。儿童的绘画也可以看作是他们想要表达的一种语言和方式。这种语言表现了儿童对外面世界的感知、理解、建构,以及他们内心的情绪情感波动[4]。尽管在运用绘画这种方式表达的过程中会存在着许多不符合逻辑的现象,但是这也代表了他们对世界的初步了解和认知,更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需要。

  五、活动材料是激发幼儿兴趣和想象力的有力保证

  对于幼儿来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就连成人也是相同的情况。如果一个人对一样事物没有任何的兴趣,那么就不可能有动力去做好它。所以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给予的活动材料,如果没有能让幼儿提起一定的兴趣的话,那么这堂课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幼儿没有兴趣就不会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也不会发挥主观能动性,更不利于幼儿深入探索习惯的养成。他们的美术作品也不会有太多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所以,材料的投放数目、种类要适度,而且投放的材料应该具有层次性,可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当幼儿的兴趣浓烈的时候,他们所创造出来的作品甚至会比一些成年人画得还更加有情感和画面感。除此之外,材料的多样性也能够促使幼儿自主探索不同的方法表现所思所想,并且在创作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新的东西并且大胆地表现出来。与此同时,幼儿的美术技能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美术技能的提高还能影响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当幼儿的美术技能提高后,在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他就能用所掌握的技能将自己所创新的东西描绘到作品中,这样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更加富有创造性。我们不应当只追求美术作品在“形”上与客观事物是否相似,而是应当遵循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和其身心发展特点。

  六、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为创造性实践活动提供不竭源泉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幼儿对生活中的最直接的接触体验是幼儿美术创作的源泉。所以说在幼儿的美术创作过程中,教师应当带领和引导孩子们去关注、认识和了解生活中的一切相关事物,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特别是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幼儿的认知发展过程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他们对外界客观事物的认识也会有所差异,在美术创作中,对事物的创造性描绘也会不尽相同。教师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适当地增加一些与外界事物相似或者相关的替代物。这样幼儿在作品的创造中就可以依据教师提供的“替代物”进行联想,幼儿在有了一定的认知后,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观察对象进行相对的创作与创新。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认知能力也会逐渐提高,教师在美术活动的时候就可以依据这一儿童特点,有针对性地提高幼儿的美术创新能力。

  七、教师应教授幼儿艺术作品欣赏的简单方法和技能

  欣赏材料的准备上,对小班、中班的幼儿主要提供一些他们能够理解的美术作品、自然景物、节日装饰、环境布置等,还可以欣赏周围环境里的自然景色或图片;大班幼儿认知能力不断提高,使得他们的欣赏范围也在逐渐扩大,欣赏的内容同时也在不断深刻化、复杂化。幼儿观察对象的增多有助于思考范围扩大、创新能力得以提升。欣赏方法、技能的教授,小班、中班幼儿可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在美术活动教学中加深幼儿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和了解,使其懂得运用视觉感知以及其他器官的综合运用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初步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意义。观察的过程中学会从整体到局部,立体作品可仔细观察其构成材料的种类;大班幼儿可增加方法技能的难度,可教授其感悟欣赏和比较式欣赏。感悟欣赏主要从观看者自身的经验出发,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地去欣赏美术作品。作品欣赏过程中,可任由思维驰骋不受限制。比较式欣赏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在这一方法的运用中要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每一件作品在比较时没有好坏之分,仅仅是他们的表现方式和风格上存在不同而已。在比较的过程中主要观察作品的形式,联系社会因素就可以从中找到作品的差异。能分辨各类艺术作品、掌握作品欣赏的基本方法技能,有助于幼儿发展其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八、结束语

  在当代的教育体制下,科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们的物质生活在不断丰富。然而,在情感与精神价值领域却出现了偏离,个人真正需要的价值体系却被忽视,而艺术教育则能够使当代的教育体系更加平衡,能培养出完整意义上的人,将人潜在的创造力完全释放出来[5]。有学者认为,幼儿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幼儿如何画画或如何制作一件手工作品,也不是为了培养一位艺术家,而是培养创造才能和高尚的情操。因此,作为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美术教育,在落实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我国的艺术教育,有利于促进我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尤其是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

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3篇

https://m.bbjkw.net/fanwen508973/

推荐访问: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 幼儿园美术活动教育论文 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方法 幼儿园美术教育心得 幼儿园美术教育现状 幼儿美术论文参考文献 幼儿园趣味美术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方面的论文 幼儿园美术教育怎么写 如何理解幼儿园美术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大班美术论文 幼儿园关于美术的论文 幼儿园美术教育论文开题 幼儿园美术教育理念 关于美术方面的论文幼儿园 幼儿园美术活动相关论文 幼儿园美术活动论文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论文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论文 幼儿美术教育教学论文 幼儿教师美术论文 幼儿园美术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论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美术作品鉴赏的论文 下一篇:深入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2000字论文 论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及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