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论善学者翻译]李生论善学者

2018-05-24 征文稿 阅读:

篇一:[李生论善学者]2017年我和我的导师征文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学者,使心通其意。小编收集了我和我的导师征文,欢迎阅读。
 
  第一篇:我和我的导师
  现如今,每当想起自己初见导师时的那个场面,都感觉历历在目,记得那时,初次和导师谋面是在研究生复试开始时的前一个小时里,当时忐忑不安,说话语无伦次。现在时隔一年再次回想当初的场面,唯一记得自己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杨老师,我决定了我一定要读研,我一定要成为你的学生。”当时老师给我说了很多鼓励我的话,让我别紧张,好好复试,相信自己没问题。这也是我第一次与老师面对面接触。
  其实,在读研的这条路上,我可能与好多人有所不同。我从一开始的时候其实并没有想读研,因为我对自己的未来还没有规划好,内心十分迷惘,不知该何去何从。但是考研成绩出来的那一刻,一切都变了,我原本已经认为自己没有希望了,但是正在我纠结和苦恼的时候,我在家里接到了您的一通电话。您几乎和我在电话里断断续续说了有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里我受益匪浅。您说:“考研的时候,你也付出了很多,如今这是一个机会,或许这不是你人生最好的选择,但这也许是你人生的另一个新的起点。工作虽然说不好找,但是成功永远都不会抛弃有能力的人的。”从那一刻起,我就决定,为了自己的未来,为了自己将来不留遗憾,我决定要赌一把,错过这个机会的话,我或许真的会一辈子都留有遗憾的。这是我第一次与你在电话中交流,那一刻,我想说:“杨老师,感谢你给了迷茫中的我前进的方向。无论将来如何,但是那一刻,您确实给我了很大力量。” 再一次和您见面就是开学的时候,那时候我也算是第一次特别平静的和你交流。你给我介绍了很多关于我们课题组的情况,也把我们目前研一刚来应该要做的工作明确提出来了。当时,其实在内心有点抵触,感觉第一次正式交流,老师你好严肃啊,没有给我一点点适应研究生生活的缓冲时间。但当我真正开始进入课题组之后,才明白了你的用心。因为我们课题组本身很忙,所以早一点适应的话就不会手忙脚乱。
  严肃,或许是我刚开始给您贴的标签吧。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间发现杨老师你其实挺幽默的,并不是别人第一眼看到的那样。你会在课题组开会的时候和我们争得面红耳赤;你会在无意中和别的老师打打闹闹的时候被我们偷
  偷发现;你也会在遇到难题的时候虚心向大家请教;你更会在尴尬的时候露出孩子般的可爱笑容。
  此时,您其实不知道我们已经在心里偷偷给您换上了一个标签-小顽童。因为你也会在无意中露出你孩子的那一面,你会动不动提到你们上学时候的趣事,尤其在看到去年你们毕业20年的聚会照面,我感动不已。透过那一张张照片,我仿佛看到了老师你的学生时代,此刻我也在憧憬,等到20年后我们再相聚的时候,你还会不会流露出你小顽童的那一面。
  事实上,老师您在我的心目中,还有另外一个标签-平易近人。您不光教我书本上和科研上的相关知识,您还在教我如何做人和做事。其实,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说话做事有时候真的是没把脑袋带出来,所以也没少得罪人。记得最清的一次,就是上学期,我顶撞了一个老师,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俩在一件小事上意见不一致,我就当场翻脸了。事情过去之后我就后悔了,但是我还是拉不下脸,不愿意服软。这时我就去找了你,本想你肯定会批评我的,但是你没有。你给我讲了很多道理,你告诉我说:“出了社会,像你今天碰到的这种事很多,那时候没有人会告诉你,你应该怎么办。现在,我作为你的老师,我不会给你说不好的话,在你走弯路的时候我会给你指出来,但是你要首先学会适应社会。人在适当的时候是要学会低头和忍让的,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有自己的主见固然好,但是还是要适当的看清自己的处境,否则吃亏的是自己。”听完了你的话后,我就思考了很多,主动向老师认错,然后和那个老师也和解了。现在我体会到了,原来适时的妥协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只要最终的结果皆大欢喜就好。
  无论是严肃时候的你,还是小顽童时候的你,还是平易近人时候的你,我都很感谢你,我很感谢能成为你的学生,我一直为能成为你的学生而自豪,也为能成为你的课题组中的一员而骄傲。
  此文,献给我最亲爱的老师,感谢您的培养。
  第二篇:我和我的导师
  他脸上没有多余的肉,罩着一层泛黄的肌肤。身体很瘦但却又不高,总是穿着他那件有些历史的发黄的老式夹克和一双手工布鞋。你总是能从芸芸众生中一眼就瞅到他的,因为他的老夹克特别抢镜头。他总是操一口山东话味很浓的普通话讲课,我们对于他的普通话总是津津乐道。
  这就是我的导师,很朴实、很朴素。
  西游记
  我们本是师徒5人的,我是导师招纳的唯一的女弟子,也是最小的弟子,但我却是其中最闹腾的,我上面有大师兄、二师兄、三师兄,我就脑子一灵光,自认为自己是小白龙了,自然三个师兄就分别是猴哥、八戒、沙僧了,那么导师呢?大家自然是会猜出来的。
  记得有次吃饭,我一直“口出狂言”,“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导师听到后立马笑开了花,后来上了一盘特别好吃的菜,导师让二师兄夹菜吃的时候,脱口而出这样一句话“八戒,多吃点这个菜”。
  这就是我的导师,经常会快速融入我们之中。
  面粉记
  我的导师是不喜吃外面的饭的,原因很简单-----师母的一手好厨艺。我们平时也就跟着导师享口福了。冬至当日,导师挨个打电话通知早点去帮忙包饺子,因此我和师兄便早早就去了,到了之后,看到导师和师母正在忙活,我们也立刻洗了手干了起来,包饺子是件再有趣不过的事了,尤其的好几个人一起包的场景,我们分工明确,我是负责包饺子的。导师在我们去之前就在桌子上摆了好些好吃的小零食,我是最贪吃的,一边包饺子一边啃着零食,结果倒好,惹得嘴边都是面粉,真真成了爱贪吃的面粉姑娘了,导师和师兄对视一眼,纷纷“窃笑”,我也傻乎乎的跟着傻笑,最后好在师兄交代实情。
  这就是我的导师,会像朋友一样跟我们“闹”。
  退学记
  之前说我是师门中最闹腾的,其实不仅仅如此,我还是最伤脑筋的,因为突然有一天,我对导师说“我不想上学了,打算退学”,当时迷茫、失落各种情绪围绕着我,我开始厌学,开始看不到自己将来的出路,开始变得浮躁,开始觉得上学简直就在浪费生命,导师肯定是不会同意的。他没有批评,也没有责备,知识浅浅的说了句“坐下来聊聊吧”因为跟导师是亦师亦友的,所以之间是没有什么不可以谈的,可以谈学习,可以谈生活,也可以谈感情。我们谈了很多,本是一脸沮丧的我,跟导师聊着聊着就突然开心起来。我之所以想退学一来是因为不喜欢自己当前的状态,总觉得自己很难再有所发展;二来是因为把时间都花费在自己不喜欢的学科上太过于煎熬。导师的两句话现在还常常浮在耳边“你敢保证想在退学就能找到你喜欢的工作吗?”“能在不喜欢的事情上做好害怕以后找到兴趣所在时做不好吗?”这两个问句着实让我打了个冷颤。
  这就是我的导师,出现问题时能倾听我们心声的导师。
  出游记
  我总是觉得外面的世界很大,不愿意封闭自己的视野。因此我最喜欢外出,喜欢去远地方开开视野,每次跟导师说起的时候,他总是十分赞同,“去外面看看,长长见识,是很好的机会”他总是这样说。当其他同学担心导师会不会同意远行时,我总是能拿到赞同票,因为在导师眼里,我不仅要努力学习,还要好好生活。
  这就是我的导师,一个支持我的导师。
  既然是我与我的导师征文,我更愿意写一些真实的、平淡的、朴素的小事情,而不是花大量篇幅来写导师的科研认真、工作严谨、要求严格,因为我觉得这是一个导师必备的。我的导师自然也都有。
  下节是导师的课,我要收笔了,哦,no,他早早来了,还是那件泛黄的老夹克和那双旧布鞋。
  第三篇:我和我的导师
  师者,伟哉!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学者,使心通其意。——题记
  生而为人,必有师者。师也,教人而为学,育人而为才,以学授之,以德传之,以仁容之,以心待之,此乃师之道也。
  人生在世,没有谁天生就学富五车、博古通今,都是在后天的成长过程中,接受普适性的知识和严格的教育之后,才会有所启发,有所顿悟,有所领会。为人之师的意义也就在于此,老师也好,导师也罢,都是教授他人学识,传授他人智慧的智者。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或者说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一个或者那么几个人,授予你知识,教导你成长,给予你鼓励,为你指明方向,他们就是所谓的“师”者。韩愈的《师说》中提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语道尽老师的内涵与真谛,也从侧面反映出为师之路的艰辛与漫长。 身为人师,以学识为根,以宽容为源,以育人为本,师为师的上乘之道;身为学生,以自强为根,以勤奋为源,以学习为本,乃学生为学之道。师生之关系,就好比树枝与树叶,树枝茁壮,则树叶繁茂,反之,树枝枯萎,长出的树叶也必枯黄无力。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就我们这个时代来看,确实含有一定的这里在里边,现在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缺乏一种坚定的信仰和坦然的心态,总在仰望大师们的辉煌成就,讨论社会对我们的不公,世俗心理偏激,容易产生一种懈怠和惰性思想。要求严格和态度严谨的老师在这一方面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你懈怠时,他们会催发起你的兴趣;当你惰性大发时,他们会激起你的斗志。导师就像我们人生中的一个支点,帮助我们找到内心的平衡点,指引着我们找到人生的奋斗方向,带领着我们栖息于心灵的一方净土之上。为人之师的艰辛,堪比在飞沙走石的荒漠之中行走,留下的不仅仅是汗水,还有一个个承载着无数痛苦的足迹,他们以一己之力,凭着坚定的信仰,为我们踏出一条条宽广而煜煜生辉的康庄大道,指引着我们走向辉煌的殿堂,承接每一份彩虹般璀璨耀眼的人性之美。
  作为一名研究生,与自己的导师建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是我们立足于校园的基础,更是我们这些莘莘学子在求学之路上的一块奠基石。小学至高中期间,老师与学生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这种初级阶段的教育方式淡化了师生关系,但是到了研究生阶段,我们与自己的导师基本上形成一对一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与导师更密切的交流和沟通,深化这一份难得而令人难忘的师生情分。师为舵,生为船,如此师生关系,使我们穷尽其生追寻的,在布满荆棘和坎坷横生的人生道路上,有一个人在我们迷茫困惑时给我们指明方向,在学业上给予我们帮助,是我们的缘分,把握这种缘分,就是把握住了我们自己的人生方向,为自己的心灵点上一盏明灯。良师易觅,师恩南还。古人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那对于宏宏如泰山之势的师恩而言,应改为:“涌泉之恩,当以一生相报”,这份恩情,值得我们用一生的努力来回报。
  中国古圣先贤视自己的弟子为桃李芬芳,弟子视恩师为春风化雨。清末艺术大师齐白石,他的作品刚柔兼济、工书俱佳。他一生有情有意,在学习中国画艺术时遇到两位良师,第一位是他的启蒙老师胡沁园,不仅教授他中国画的入门之道,而且帮他度过了人生中最窘困的时期,对于胡沁园的知遇之恩,齐白石牢记肺腑,铭记一生,称其为“生平第一知己”;第二位师王

篇二:[李生论善学者]关于孝顺的三字经


  《三字经》是值得让每一个人去品读,读三字经会让我们懂得很多道理。

  《三字经》全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幼。至缌麻,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唯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究。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舆图广,超前代,九十载,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彼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

篇三:[李生论善学者]李清照如梦令


  《如梦令》
  朝代:宋 作者: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疏:指稀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译文:
  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生论善学者翻译]李生论善学者

https://m.bbjkw.net/fanwen48686/

推荐访问:李生论善学者翻译

征文稿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小木偶奇遇记的故事]小木偶奇遇记 下一篇:[决不饶恕]绝不饶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