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新课改理念

2018-05-24 经验交流材料 阅读:

新课改理念一:新课程理念下的诗歌鉴赏分析

  近一年来,新课程改革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传统的语文教学似乎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而诗歌,尤其是古诗,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又是高考中的重难点,如何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进行复习呢?我认为用一个恰当的比喻,可以形容为”带着镣铐跳舞”。
  弄清楚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是鉴赏的两大要点。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
  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了解作品的主旨,即作者的思想态度。任何人写作都有其目的,都是为了宣传某一种思想,造成一种舆论,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为。这种通过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表达出来的某一思想意见,就是作品的主旨,往往也是作者本人的观点。它是作品内容的灵魂,题材的统帅。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会首先被作品的主旨所震撼和感染,并从中获得对社会生活的理性认识。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涉及到的文学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自然现象、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以及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和生活经历等。比如读杜甫的作品,就必须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处境,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三吏》、《三别》的凄楚、“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无奈以及“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心酸!
  2、分析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优秀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为艺术美,而通过艺术美的形象,表达作家的人生理想,健康的思想感情,读了能使人受到教育与启迪,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3.明确作品的社会意义。古典诗歌的重要主题往往有: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变化等。
  总之,评价文学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具体讲就是判定某一篇文学作品的政治内容、思想倾向,这是诗歌文学鉴赏的首要任务。
  同时,我们也要看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的作者往往以诗歌作为载体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其表现方式有别,手法各异:或直白张扬,或含蓄隐晦,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因此,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建立在广泛阅读和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必须准确分析诗歌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概括出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观点和态度。
  一般而言,诗文作者表达观点态度有两种方式:
  一是直接表达,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一诗先写景后抒情,语言直白畅达,对秋景的赞美和对自然的喜爱之情表露无遗。观点态度很鲜明。这类诗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与诗歌内容的鉴赏处于同一能力层面,有了正确的鉴赏,也就有了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准确评价。
  二是间接表达。
  作者观点态度的间接表达也有两种方式:
  ①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通过对眼前“残阳”“露”和“月”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九月初三夜”的喜悦之情。诗人当时外调离京,脱离官场的排挤倾轧,不由觉得一身轻松。其观点态度已渗透在对自然之景的描写之中了。
  ②侧身诗外,暗寄褒贬。如金昌绪的《春怨》:

新课改理念二: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精神饱满,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摘要:当代教育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下提出的新的学习方法,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知道自己需要学习,知道运用何种方法学习,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听讲、阅读、思考、交流的积极性,灵活地掌握和运用知识,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应根据新课改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对所学知识发生过程进行自主思考,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又培养他们主动探求知识,自愿学习知识的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思想品德 新课改 学习的能力
  一、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是教和学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往往是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对一切教学活动越俎代庖;而学生只是知识的消极、被动接受者,往往情绪低落,萎靡不振,这样摧残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禁锢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是学习成功的基础。学生应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是“演员”;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导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服务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教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过程中发现,在合作中增知,在质疑中创新。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求,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从而让学生在自主和谐的环境中学到知识,磨砺意志,锻炼思维,提高能力。
  二、培养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精神饱满,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可见兴趣在学习中有多么重要的地位。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启发,不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渴求。学生学时索然无味,疲于应付,教学效果事倍功半。面对政治理论抽象枯燥,学生乏味厌学的状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方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我们应尽可能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肯定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养成自愿的学习习惯,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我们的教学还要注重理论联系生活实际,这样也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此教师要多从现实生活出发,去搜集一些热点话题、典型案例,并设置一些特殊情景,调动学生发言的热情,引导他们去观察、思考、探索,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如:在讲“多民族国家”时,让学生联系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部论坛等新闻时事;在讲“科技创新”时,让学生联系“神九”、“嫦娥二号”、“蛟龙一号”、“辽宁舰”航母等科技成就;在讲“民族精神”时,让学生联系抗洪救灾、汶川地震等救援场面等等。并由此让学生自行设计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这样学生的思维火花顿时绽放,求知的欲望随即高涨。
  三、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认知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才能使个体的智力因素转化为学习的能力。从学法指导入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应注重学习方法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但现在的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作为教师应通过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教师可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教学任务编写学习提纲来引导学生自学。教师在讲每节内容之前,先向学生展示学习提纲,也可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以自己或小组合作的方式编写自学提纲,整理知识内容,编写知识结构图表等。这样,不善于学习的同学也能在提纲的引导下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们也可以通过时政热点,用不同字体,不同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归纳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总之,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课本知识,而且学会怎样学习,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利用活动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新课程改革条件下的课堂教学,倡导的是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在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探究知识,在探究中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牢固树立学生是主体的理念,改变“教师中心论”及传统的课程授课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平台。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融洽、和谐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思考、主动探究、展示才能的空间,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让其主动参与讨论、探究,使其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热点评说、板报设计、座谈讨论、模拟活动等形式各异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取得理想的效果。真正实现新课改中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我还经常把时政热点话题、当地社会实际、学生生活实际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时事辩论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知识抢答等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并让学生根据教材知识说出自己的见解,同时在参与中脑、口、手并用,增长知识和技能,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也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搞社会调查,这样的活动,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能使学生主动探索、思考,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产生一种共同参与的成功感,激发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最大动力。
  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渠道。
  世界各国对目前教育发展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把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看作是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电视、录像、电脑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以其直观性、科学性、生动性等诸多优势,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思想品德课特点,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搜图片、举案例、查数据、设情景,帮助学生释疑、解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借助科技媒体自主学习,从中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研究问题,增长知识,并引导学生与网友交流信息,探讨问题。最终使媒体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扩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
  总之,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在教会学生多少知识,关键是教会学生懂得怎样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使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论文]相关文章:
1.新课改下小学教育研究论文
2.教研论文:论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活动
3.体育自主学习能力论文
4.创业创新课论文
5.新课程开发论文
6.浅议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
7.高中英语有效教学论文: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合作学习分析
8.新课程改革论文
9.大学创新课程设计论文
10.体育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论文

新课改理念三:优秀语文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应当与时俱进,我们应从教案的格式与文字表达中体现新课改理念,表达执教者的智慧与创造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语文教学课件,欢迎阅读。
  优秀语文教学课件1:岳阳楼记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
  2、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习品味、鉴赏课文。
  4、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二、学习最后一段,体味作品深刻的思想内蕴
  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楼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不同的“情”。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讨论来。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
  1、小组学习讨论。
  (1)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有何不同?
  (2)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4)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也许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2、交流:
  (1)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明确: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
  明确: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他们的悲喜是和民生疾苦和国家命运相关的。
  (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
  明确:有。在天下人感到快乐后古仁人才会快乐。可见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4、这种“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联系第一课时介绍的有关作者的资料,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提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常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他借滕子京嘱写《岳阳楼记》的机会,提出这种理想化的人物来,正是为了“假托古人,自写怀抱”,表明自己本来就不为个人的进退、荣辱而悲喜,虽遭贬谪,但忧国忧民之心决不改变,同时也包含着对滕子京的勉慰。最后一句自明志向,以问句的形式表达,自励励人,委婉含蓄。
  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
  三、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意
  1、分析课文各段之间的关系。
  第一段叙事:是全文的引子,简介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下文的写景、议论、抒情都围绕如何对待贬谪而展开。
  第二段写景:总写洞庭湖的景观,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三、四段写景、抒情:分写洞庭湖或阴或晴的不同景色和“览物”者的不同感受,为下文发表议论、申述抱负作好铺垫。
  第五段议论、申志:紧承上文,借“古仁人之心”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抱负。
  2、理清课文思路: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段为第一部分,交代写作背景、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二至四段)为全文主体,第二段写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第三、四段两个排比段分写“览物之情”,一悲一喜,一明一暗,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第五、六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3、如何评价作者的思想观点和现实意义?
  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仕途进退的原则,这是他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表现。他的忧君思想固然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他那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在今天仍然具有借鉴和教育意义。
  4、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简介背景: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终于被贬谪守岳州,心里很愤慨。
  范仲淹很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时范仲淹的处境同滕子京一样,写此文是劝友也是自勉。
  (2)概括中心:文章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和“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政治抱负。
  5、拓展延伸: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时时处处忧国忧民,这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对我们后人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教育。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古仁人”思想。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唐 李贺)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 杜甫)
  读一读 品一品:民族精神的体现。
  儒家学说: 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陆 游: 位卑未敢忘忧国
  明朝东林党人: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清朝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孙中山: 天下为公
  毛泽东: 粪土当年万户侯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国共产党人:解放全人类
  (3)理解本文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及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意义,激发学生走出自我,胸怀天下,以利民为己任,以强我中华为宗旨,积极进取,大胆开拓,做一个精彩的人,做一个大写的人。
  四、品味、欣赏课文
  1、欣赏课文录音。
  2、以岳阳楼为题材的优美诗文美不胜收,这篇文章能够流传千古,一定有独特的魅力,请试着从以下方面说说它好在哪里?
  (1)立意、构思、章法。
  (2)意境美(情景交融、诗情画意)
  (3)语言美(用词、句式、修辞、节奏)
  (4)表达方式。
  3、小组学习、讨论。
  4、集体交流。
  5、教师小结。
  (1)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劝慰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 。
  (2)骈散结合。
  骈偶句:是指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
  散句:是相对于骈偶句而言,骈偶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炼,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五、课堂练习
  1、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成语填写)。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2、《岳阳楼记》选自《 》,作者 ,字希文,宋朝 家、 家。
  3、《岳阳楼记》为历代名篇,文章以凝练优美的语言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的“ ”的高尚情操,并抒发了“ ”的远大政治抱负。
  4、根据课文内容对对联。
  (1)一心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范仲淹书写岳阳楼
  (3)春和景明画 霪雨阴风图
  (4)迁客因物而喜 骚人为己而悲
  (5)为国为民:要学仁人志士 莫做迁客骚人
  优秀语文教学课件2:白杨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学习边疆建设者像白杨一样,哪里需要哪里安家的高贵品质。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二)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初读课文,了解白杨的特点。
  (三)理清课文脉络,分段、概括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杨,哪位同学见过,你能介绍一下吗?
  调动学生学习《白杨》这一课的积极性,由学生们的介绍将同学们带入描写白杨树的情景中。
  同学们讲得好。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格。(音序、音节、部首、再查几画、结构、字义、组词。)
  2.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注意指导学生读准本课中生字以外的字音。
  3.区别形近字,然后组词。
  教师出示形近字,也可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容易写错的字,想一想它与哪个字相近及怎么区别,以促使学生记准字形。
  抚(抚摸) 洪(洪水) 埋(埋怨) 介(介绍) 疆(边疆)
  扶(搀扶) 烘(烘托) 理(道理) 价(评价) 缰(缰绳)
  茫(苍茫) 辨(辨析) 挺(挺拔) 晰(清晰) 戈(戈壁)
  芒(光芒) 辩(辩论) 廷(宫廷) 析(分析) 弋(弋获)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新课改理念

https://m.bbjkw.net/fanwen47703/

推荐访问: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经验交流材料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幼儿大班期末评语]大班幼儿评语 下一篇:[七年级英语电子课本]七年级下册英语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