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测试卷】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教案

2019-06-16 教学工作总结 阅读:

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小学生作文网www.zzxu.cn 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教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知识点提纲2013.10

  早期文明

  1. 古代埃及

  地理位置:位于非洲的北部,在埃及东北部的茫茫沙漠中

  河流:尼罗河

  发展历程: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的沿岸形成最初的几个小国。

  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初步建立起统一的埃及国家。

  公元前3000年,形成象形文字。

  公元前15世纪,埃及的国力强盛,对外征战,开疆扩土。

  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

  公元7世纪,这片土地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古埃及人逐渐与阿拉伯人融合。

  文明: 1.埃及的统治者被称为法老

  2.法老动用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为自己修建了宏大的建筑——金字塔。

  3.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是象形文字。

  4.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埃及人把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每个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再加上5天的宗教节日,一年就为365天。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部太阳历

  5.古代埃及的医学发达,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2.古代西亚国家:

  地理位置:亚洲西部,诞生于幼发拉底河河底格里斯河畔。从地图上看,它形似一弯新月,所以有“新月沃地”之称。

  发展历程: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南部出现了很多小国。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莫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

  文明: 1.汉莫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莫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发明了楔形文字。

  3.腓尼基人发明了腓尼基字母。

  古代印度:(摩亨佐•达罗)

  地理位置:在南亚次的大陆上,周围有两条重要的河流——印度河和恒河。

  发展历程: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

  公元前6世纪,出现了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被称为释迦摩尼)

  公元前3世纪,国王阿育王大力宣扬佛教,佛教一时兴起,向外传播。

  历史文明:1.出现了“种姓制度”,分别从高到低被分为:婆罗门(是祭司和贵族,掌握神权),刹帝利(由国王、武士和官吏组成),吠舍(广大的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首陀罗(被征服者和贫困破产的人)。

  2.出现了佛教。

  3.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他们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早期国家与社会

  发展历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400多年后,国王桀残暴无度,激起平民和奴隶的反抗。

  公元前1600年灭夏建商。

  公元前1046年,灭商建周。定都镐,史称西周。

  历史文化:夏朝:筑有城堡和宫殿,建立起国家机构。

  世袭制更替了禅让制

  商超:青铜铸造业发达(司母戊鼎)

  发明了用于记录卜辞的甲骨文。

  发明了编钟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出现铁农具

  最先争霸的人是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举行会盟,周天子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前221年)

  晋国——韩、赵、魏三个国家

  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

  各国的变法:魏国: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最大影响)

  商鞅变法的内容:1.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奖励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3.奖励军工,理由军工的人,按功劳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4.建立县制,把原来的居民聚落合并为县,由国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与其他各国相比,商鞅变法更加全面、彻底,是秦国从此强盛起来,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

  百家争鸣:

  百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

  在西周以前,贵族垄断文化教育。

  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在这个动荡和变革的年代,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治国理想,四处游说,讲学,并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见解,从而带来了人们思想的解放。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孔子、老子等伟大的思想家,而且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各学派的代表以及思想主张:

  儒家: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强调“仁”,“仁”就是爱人,也就是关心和爱护他人。仁的另一方面是克己复礼,即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反对残暴统治和任意刑杀。

  孟子:亚圣。主张“仁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道家:老子:姓李名耳,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与易,长与短,祸与福,强与弱,而且对立的双方都能够互相转化。主张“无为”

  法家:韩非子。法与时移,依法治国

  兵家: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强调战前准备,论述以少胜多的作战方法。

  墨家:墨子,反对战争,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互爱。

  百家争鸣的影响:在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在互相争论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发展。它们在众多领域提出的各种思想理论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西方古典文明

  (希腊和意大利位于地中海的沿岸,西方文明正式在这里诞生的)

  西方文化的摇篮:(希腊)

  地理位置:希腊位于地中海中部的巴尔干半岛,东临爱琴海。

  发展历程: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约两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城邦一般以城市为中心)。【雅典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城邦】

  公元前6世纪,雅典执行官克里斯提尼进行改革,基本铲除了旧贵族的政治特权。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城邦民主制度达到全盛,这个时代被称为古希腊的黄金时代。

  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王国征服了希腊。不久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和埃及,占领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历史文化:陶片放逐法:雅典在克里斯提尼当政期间,为了保护公民利益,曾实行过“陶片放逐法”(目的:为了防止某人权力过大而破坏民主制度)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积极方面:雅典的民主制度一方面使公民积极地参政,议政,消极方面:另一方面,要单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上,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和外邦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真正能够享受这种民主的人只占少数。)

  亚历山大死后,亚历山大帝国随机分裂,帝国虽然昙花一现,但是促进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和融汇。

  罗马帝国的兴衰

  地理位置:意大利半岛中部,罗马帝国建立起来。(罗马是尚武民族)

  发展历程:公元前8世纪中期,罗马城建立。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征服了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2世纪,罗马与地中海强国迦太基进行了数次争霸战争,最终取得胜利,成为地中海世界的霸主

  公元前73年,爆发了斯巴达克领导的大规模起义。

  公元前1世纪,人口迅速增长,罗马社会的危机日益加重

  公元前27年,屋大维表面上自称共和国“元首”,但独揽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从此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

  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海,被人戏

  称为“罗马人的小澡盆”。

  公元1世纪,居住在西亚巴勒斯坦一代的犹太人被罗马征服。遭受残酷压迫的犹太人多次发动起义,而屡屡挫败,把希望寄托在“救世主”耶稣上。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爆发全面的危机,人民起义愈演愈烈,日耳曼人屡屡向罗马帝国发动进攻。

  公元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日耳曼人废黜,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继续存在了约一千年。

  我国与罗马的贸易往来:我国在东汉时期,称罗马帝国为大秦。东汉和罗马帝国的贸易往来频繁,中国内地的铁器、铜器、漆器经过x疆地区西运,辗转至罗马。罗马和中国的交易品的种类包括矿物,动物,珠宝,玻璃,织物和香料等。

  西方文明之源:

  古希腊

  罗马的贡献:

  1. 罗马法是古罗马留给后人的重要成就之一,罗马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就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因其被刻在十二块铜板上,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称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2. 拉丁字母是目前世界上流传最光和最通用的字母,现在的很多语种都是从拉丁语演化而来的。

  3. 大量地建造广场、圆形剧场、斗兽场等。

  古代文明名称 周边河流、海洋名称 文明诞生的大致时间

  古希腊 爱琴海 公元前2000年

  古埃及 尼罗河 公元前3500年

  古西亚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公元前3500年

  古印度 印度河、恒河 公元前2500年

  古中国 长江、黄河 公元前2070年

  这些地区为什么可以孕育人类早期的文明呢?

  原因:因为这些地域位于中纬度,北温带,气候湿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文字 生产能力、大型工程 城市 国家机构和制度 文化

  古代埃及 象形文字 狮身人面像,金字塔 圣斐斯 法老、军队、刑法 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解剖学,分科治病

  古代西亚 楔形文字,腓尼基字母文字 空中花园 乌鲁克,乌尔 《汉莫拉比法典》 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的变化规律,编制太阴历;七天一星期的制度

  古代印度 象形文字 摩亨佐•达罗 种姓制度 佛教,发明十个数字符号

  中国

  (夏商周) 甲骨文 青铜器

  都江堰 镐京 世袭制,分封制,礼乐制,宗法制 百家争鸣

  西方

  (古罗马、希腊) 字母文字

  (拉丁字母) 万神殿,高架引水渠,古罗马竞技场,帕特农神庙 雅典,罗马 奴隶制,城邦民主制、《十二铜表法》 科学、哲学、戏剧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教案

  综合探究一 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教学目标

  通过对某处文物古迹现状的了解,切身感悟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产生关注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发展的历史使命感。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分析保护文物古迹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自觉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掌握基本的社会调查方法,增强社会实践能力,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保护文物古迹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树立自觉保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难点:保护文物古迹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处理这样的问题。

  教学方法:调查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颐和园图片;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

  导入:圆明园文物回归

  提出问题:呈现现在圆明园保护的现状

  分析问题:提供圆明园大修的材料,让学生分析材料中做法

  解决问题:提出圆明园保护的措施

  学生探讨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问题,并结合文物保护发表看法。[教师展示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最后围绕自己的调查和探讨过程写一篇感想。

  板书设计

  谁来保护北京人的家园 提出问题

  怎样评价他们的做法 分析问题

  我们的行动 解决问题

  四、教与学的过程

  [导入新课]

  让学生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了解当前文物古迹保护等 方面的热点问题,如中国历年考古大发现、三峡库区的文物古迹保护、现场直播的考古挖掘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进入教学活动。

  [展示图片,学生讨论]

  如果“用火烧过的兽骨”没有保存下来,我们能否知道北京人会使用火?

  我们以前把这块兽骨叫做什么资料?(实物资料或第

  一手资料)

  最后,师生再次认识到第一手资料对于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价值,因而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作用。

  [展示图片,(有关我国颐和园的图片)]

  将文物古迹破损修复前后的不同图片进行对比;

  将文物古迹修复前后的不同图片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所形成的强烈反差,能够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巨大的震撼。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保护文物古迹的责任感、使命感。

  [怎样评价他们的做法]:学生分组讨论教材第20页提供的资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资料一:埃及金字塔体现了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

  资料二:平遥古城体现了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

  资料三:尼罗河沿岸古迹体现了文物保护过程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

  [活动]城市建设、旅游开发、资金短缺、技术落后、能源开发等。

  [课后作业]:你所生活地方的文物古迹由哪些,现状如何? 结合本课所学习的内容,写一篇有关文物保护的感想。

  第一课 人猿相揖别

  一、 教学设计思想

  (一) 教材结构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方方面面之后,对现实社会追根寻源、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起点。课文向学生展示了一幅人类由低级向高级进化历程的历史画卷,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人类起源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由古猿演变、进化到人类的过程。

  “站立起来的祖先”概述了由猿进化到猿人的历程。直立行走是区分人与猿的重要标志。这一时期中国的代表是云南元谋人。

  “北京人的足迹”——以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为例,描述了由猿进化到人的最后历程。北京人能完全直立行走,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并学会使用火等。但是,北京人还兼有猿和人的两重性。山顶洞人是猿人向人类演变的最后阶段。山顶洞人的体质已经有很大的进步,外型,尤其脸部和脑量等与现代人极为相似。山顶洞人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也发生很大的变化。人最终形成了。

  从内容上看,本课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 探索人类的起源虽然从世界范围谈起,但始终以中国

  早期人类起源的历程贯穿全文。课本列举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生产状况,说明人类演进的过程。

  (2) 强调自然环境对人类起源的直接影响。古猿从树上下

  到林间草地上生活是由于气候等环境的变化。同样,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得以生存的条件也离不开当时的自然环境。

  (3) 突出了劳动对于人类形成的重要作用,直立行走、手

  的进化、语言的产生和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

  从结构上看,本课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勾勒出人类由低到高的进化过程。从一千多万年以前到一万八千年前,古猿到人类经历了由直立行走——手、脑的形成和语言产生——制造工具——使用天然火、群居——人工取火、氏族组织,古猿逐渐进化成远古人类的漫长过程。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感受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

  状况,理解自然条件对人类早期文明的培育和制约作用。

  2、 通过观察、思考,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

  程。

  3、 分析有关资料,理解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的重

  要作用。

  4、 收集有关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分布情况、生活与生产的资

  料,知道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知道远古人类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化的过程;劳动在

  从古猿到人的演变 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主要区别。

  2、 难点:真正认识人类的起源问题。

  (四)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兼有讲述法和学生表演。

  (五)教学时数

  1课时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辅助课件、古猿图片、相关资料和练习。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收集有关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区域的分布情况、生活与生产的资料。

  二、 教学流程的整体框架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提供资料,师生讨论——图文并茂,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课堂反馈。

  三、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第一课 人猿相揖别

  (一) 站立起来的祖先

  1、 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

  2、 直立行走是区分猿与人的重要标志

  3、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4、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时期的时代

  5、 中国最早的人类:云南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二、“北京人”的足迹

  1、 出现的时间、地点和特征

  2、 使用天然火,火的作用。

  3、 群居生活

  4、 山顶洞人的概况

  5、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表现

  (二)联系反馈

  四、教与学的过程

  同学们,很久以来人们对人类的产生都非常困惑,无从找到答案。你们听说过那些有关人类起源的传说故事吗?

  [学生回答后,加以总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四页,思考:]

  1、 古猿下地发生了哪些变化?

  2、 直立行走对人类体制产生了哪些影响?

  3、 猿手和人手有什么区别?

  4、 你如何理解“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以上问题,取得共识,避免说教。]

  [观察、阅读教材第6页“古人类分布图”,思考如下问题:]

  1、 古人类生活的区域?

  2、 这些区域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3、 人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以上讨论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并对所学的知识及以拓展。

  [学生模拟表演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一天。]

  通过生动形象的表演,了解远古时期人类的生活状况及特征。

  然后找学生归纳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或者说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的地方。

  最后进行知识检测,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

  [作业]

  绘制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一天活动的草图。(注意体现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特征和区别)

  《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基本概念:原始农业、畜牧业、生产工具、磨制石器、定居生活、农业村落、精神家园;②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起源地;

  ③新石器时代的代表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距今的年代、生活的地区、生活的环境、生活和生产方式;

  ④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艺术、初步的科学知识、宗教信仰、图腾崇拜)。

  2.能力目标:

  ①能大致描述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社会生活变化的基本线索,明确农耕、畜牧、定居是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

  ②能初步比较我国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所体现的不同文化类型;

  ③通过对比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房屋,了解自然环境因素、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对人类生活以及历史进程的影响,感悟并思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知道历史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④能够从岩画、器物等反映人类早期文化成就的实物资料中观察先民的精神世界。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对出土文物图片的分析,体会史前时代的历史是先民不断努力创造的,从中体会到我们的先民们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②通过小口尖底瓶的汲水实验,培养同学们动手能力、勇于探究的精神以及对先民的敬慕之情,激发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①教学重点:通过实物资料了解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②教学难点: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几种基本观点(“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理解与分析。

  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用陶塤吹奏的乐曲《楚歌》。

  [师问]请大家猜一猜这首优美的乐曲是用什么乐器吹奏的?

  (陶塤:这是新时期时代远古先民发明的乐器。)

  [展示] 陶塤图片

  [师述]可见,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已比较丰富了,与北京人、山顶洞人相比,当时人们的生活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一起来学习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家园》。

  (二)讲授新课

  [活动] 出示现在的农作物、家畜和它们在自然界的远亲图片。请同学们辨认并寻找出他们的亲戚

  [师述]这些农作物和家畜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讨论]1、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是如何产生的呢?(原始农业是从采集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始畜牧业是从打猎中产生的)

  2、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出现了磨制石器,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推动了原始社会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使农业村落的出现,人类逐步实现了定居生活。)

  [出示]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起源地图(结合图例仔细观察思考)

  [师问]在世界农业、畜牧业起源时期,世界主要农作物和驯化动物的整体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世界农业主要分布于中国、印度、西亚、中美洲和欧洲。亚欧大陆是最主要的农业和畜牧业起源地,其中西亚和中国是最为典型的。)

  [师述]伴随着农耕畜牧的出现,生产工具有了显著的改进,出现了新石器。

  [出示]打制石器、磨制石器文物图

  [师问]1.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有哪些区别?(引导学生回答出打制石器只需将石块打制成所需的形状,比较粗糙;而磨制石器是在打制石器的基础上,在砺石上加水夹砂磨光,出现锋利的刃部,比较光滑。显而易见,这种石器比打制石器进步得多,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2.当时出现了哪些主要磨制石器工具?有什么作用?(石镰、石刀、石斧、石铲、石磨盘等,用于收割庄稼、开垦耕地、加工谷物等)

  3。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何主要区别?(旧:采集狩猎为生;新:靠人工种植的粮食和饲养的家畜为生,出现了定居)

  [师述]当时除了磨制石器工具,人们还发明了陶器

  [出示]陶器文物图

  [师问]这些陶器有什么用?(引导学生回答出可以存放东西、舀水、煮东西等。)

  [师述]从这些陶器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的手工业。

  [过渡]有了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人们就可以告别以前的穴居和到处漂泊的生活,开始走向定居生活,并且出现了古老的村落。

  [出示]古代世界地图

  [猜一猜] 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哪里?(西亚地区,考古学家在约旦河谷发现了一个9000年前的农业村落,有数以百计的用泥砖砌成的房屋。)为什么?(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 有密切关系)

  [出示]古代西亚村落想象图

  [师问]1.这个村落有有哪些部分构成?(引导学生回答出村落由长方形厚厚的石墙、生活区、生产区组成。)

  2.人们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人们在村落内外从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主要驯养了哪些动物?(猪牛羊等)

  3.从图中可以看出他们使用怎样的家具和生活用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出当时人们的家具比较简陋,只有简单的石台,地上铺草作为床,他们使用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

  4.村落居民与外界怎样沟通往来?(他们的村落围墙有大门,可以走出村落放牧牛羊、获取村落所需要的东西;有时他们也用特制的梯子翻过围墙。)

  5.厚厚的石墙是用来干什么的?(引导学生回答出石墙是用来防御凶猛的野兽、防御外部入侵、保护自己的。)

  [过渡]在中国也发现了类似的农业村落,他们是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

  [出示]中国境内氏族聚落重要遗址分布图

  [师问]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分别位于什么位置?距今多少年?

  (河姆渡氏族距今约 7000年,生活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今天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半坡氏族距今约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

  [师述] 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都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的考古学家在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发掘出土了许许多多的文物,从这些出土的文物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当时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出示] 半坡人的房屋复原图

  [师问]半坡人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半地穴式房屋。半坡遗址处于黄河流域,冬季比较寒冷,夏季炎热,半地穴式的房屋冬暖夏凉。)

  [出示]半坡出土的石斧、渔钩和纺轮图

  [师问]能看出半坡居民的生产活动有哪些吗?(制作磨制石器、从事渔猎和原始的纺织业)

  [出示]人面鱼纹彩陶盆

  [师问]体现了半坡居民在哪些方面的艺术创造?(在陶器的造型与色彩的搭配、图案的绘制等方面)

  [出示]、河姆渡居民房屋示意图。

  [师问]1、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有什么特点?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干栏式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当地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温暖湿润,这种房屋利于通风防潮。)

  [出示] “稻谷遗存”图

  [师问] 我们可以看出河姆渡居民主要以什么为食?从中反映出什么?(当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已经种植水稻,这也与当地自然条件密切相关。)

  [出示] 黑陶钵图

  [师问] 体现了河姆渡居民在哪些方面的艺术创造?(制作黑陶、造型、绘画)

  [讨论]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异同及造成的原因(完成下表)

  生活区域 距今时间 自然环境特征 建筑形式 农作物 驯养的动物 制作的陶器

  河姆渡遗址 长江流域 约7000年 气候湿润水网密布 干栏式木结构长屋 水稻 牛 黑陶

  半坡遗址 黄河流域 约五六千年 气候干燥河流少 半地穴式圆形尖顶 小麦、粟 猪 彩陶

  [归纳]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会建筑房屋,建立了农业村落,过着定居生活,从事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可见他们的物质生活已经相当丰富了。那么他们的精神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出示]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

  [师问]1.祖先们还会干什么?(绘画艺术)

  2.图中所画事物主要以什么为主?(姿态各异的不同种类的动物。)

  3.这些画面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当时人们的生活主要以狩猎为主,对动物非常了解。)

  [出示] 牛角号、山顶洞人的项链、鸟形象牙圆雕、青海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

  [师问] 1.牛角号体现了什么?(原始音乐)

  2.山顶洞人的项链、鸟形象牙圆雕的出现反映出什么现象?(原始的审美意识萌芽)

  3.青海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表现的是什么?(原始舞蹈)

  [师述]在新石器时代,人们不但懂得了美,出现了原始音乐和原始舞蹈,而且还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宗教仪式,并有巫师负责宗教活动。

  [出示]龙虎堆塑图(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墓葬中发掘出用贝壳堆塑的龙,距今6000年左右,被誉为“中华第一龙”。这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

  [出示]半坡出土的小口尖底瓶图

  [师问]1.它是用来干什么的?(汲水)

  2.这个用来汲水的瓶子为什么被做成这个样子?

  3.当把它放入水中汲水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为什么?(教师事先制作小口尖底瓶,让学生通过实验回答---当把它放入水中汲水时,它会口朝下,汲满水后,口会朝上。重力平衡原理)

  4.这说明了什么?(先民们积累了许多生产和生活经验,形成了科学知识的萌芽)

  [讨论]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归纳]①艺术:绘画、音乐、舞蹈、饰物②初步的科学知识③宗教信仰④图腾崇拜

  [结束] 请同学谈谈本课的收获。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教学设计思想

  ● 教材分析

  本课选择了古代西亚、希腊和中国三个不同区域的典型的传说故事,讲述了向文明时代过渡的传说时代,突出了先民的创造和文明成就。

  两河流域的《吉尔伽美什》是迄今所知的世界最早的史诗;古希腊文明源于爱琴文明,它奠定了西方文明的基础;古代黄帝、炎帝、尧、舜、禹的传说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对于每个传说故事,教材都是先讲传说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讲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考证和推测。这样既可顾及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又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还突出了传说故事的一大特点,即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资料(口述资料),传说故事中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对了解上古历史起到了桥梁作用,保持了历史的连贯与丰富多彩。它和考古发掘都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传说时代反映了文明起源时期社会的巨大变动。教材通过不同角度与层面,如政治与经济、生产与生活、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杰出人物与人民大众等,向我们展示了人类从史前社会向文字、国家出现的文明时代过渡的社会特点。另外,课文所选区域均为世界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为学生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做了铺垫。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传说故事及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考证与推测,了解传说故事体现出的史料价值。

  2.理解古老的神话传说也是先民精神世界的体现和文化成就的反映。

  3.通过学习我国古代炎帝和黄帝的故事,了解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的原因。

  4.通过学习大禹治水的传说,了解我国古代人民同洪水等自然灾害作斗争的历史和抵御灾害的措施。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

  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传说时代的历史传说与现在考古发掘成果的关系。

  ●教学方法

  (1)自主式学生学习。

  (2)讨论式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计算机教室等。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建议一:传说故事导入

  启发学生讲故事导入。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知道的中外神话传说故事,然后导入新课。如可以在上节课结束时要求学生去搜集中国和世界的史诗和传说故事。哪个小组搜集多,哪个小组故事讲得好,进行评比。

  建议二:复习导入

  教师是否可以这样设计:“学习了这一单元的前两课之后,伴随着考古学家的考古发掘和历史学家的研究推断,我们了解了一些史前社会先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然而在当时,由于人们还没有创造文字,当时的人们还不能以文字来记录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讲述着他们的前辈们的故事,就慢慢地形成了故事传说。我们将在第三课中从人们的传说故事中,进一步了解史前社会的方方面面。”

  建议三:问题导入

  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在这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将从人们口耳相传的传说故事中去学习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社会历史。你们觉得传说故事可信吗?为什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知识来判断)学生稍加讨论后,教师可说:“相信通过我们对第三课的学习,同学们会得到更满意的答案。”

  【活动】要求学生搜集中国和世界有哪些英雄史诗?看哪一组搜集多?

  【课件展示】古代希腊《荷马史诗》

  古代西亚《吉尔伽美什》

  古代印度《摩诃婆罗多》

  中国藏族《格萨尔王传》

  【活动】老师要求我们四组同学每组用3分钟时间讲一下每一部英雄史诗的故事梗概,看哪一组同学讲得更好?

  学生讲故事略(尽可能以让学生讲故事的形式来完成这部分的教学)

  【提问】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到了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南方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和中国北方的半坡氏族文化遗址,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一样,已经有了原始的经济生活和原始的精神生活,为什么我们的先辈们却把自己的共同贡献归到一二个英雄的身上呢?

  【叙述】传说时代又称英雄时代,历史上又称“军事民主制时期”,是氏族制度逐渐走向解体的时期,是野蛮时期向文明时期过渡时期。用恩格斯的话说:“一切文化民族都在这个时期经历了自己的英雄时代。”在当时生产力很落后的条件下,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需要有强有力的人物来领导,才能够齐心协力,战胜自然。同时,随着私有制的进一步发展,部落之间的掠夺战争经常发生,战争逐渐成为一种职业,也需要有强有力的人物来带领他们不断地取得胜利。历史就进入了“英雄时代”。与此同时,由于当时还处在文明的前夕,文字作为流传文明的载体尚未产生,当时的人们只能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保存着他们的历史,因此这一时期又称为“传说时代”。

  【提问】这些史诗所反映的历史传说是否是真实的?

  【叙述】史诗所述的情况,同当前的考古发掘成果相比较,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如《荷马史诗》中叙述的特洛伊战争,在这一时代曾经发生过。但不一定与史诗中叙述的情况相同。所以它能从侧面印证历史事实,它属于第二手资料。

  【提问】在中国。虽然没有史诗,但有许多远古时代的传说,你能说出中国远古时代有哪些你所知道的传说?

  【课件展示】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燧人氏、有巢氏、炎黄传说、夸父逐日、共工头触不周山、后羿射日、尧舜禹禅让传说、大禹治水传说等

  【承转】以上这些故事中我们发现,很多故事传说带有神话色彩,不具有历史的真实意义,具有一定的历史发展意义的只有三个:炎黄传说、尧舜禹禅让传说和大禹治水传说。

  【提问】为什么黄帝能成为中华民族(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活动】老师有个要求,要求每位同学搜集一下炎帝的传说,并讲一下炎帝对社会的贡献。

  学生回答略

  【活动】老师有个要求,要求每位同学搜集一下黄帝的传说,并讲一下黄帝对社会的贡献。

  学生回答略

  【提问】 你以哪些理由来证明一下黄帝为什么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学生回答略

  【活动】请学生阅读书本中新石器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成果并思考课本中的两个问题。

  【提问】根据当前的考古发掘成果,原始农业、手工业在炎帝、黄帝之前已经出现,原始音乐也在炎帝、黄帝之前已经出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但为什么都把这些贡献都归到炎帝、黄帝他们的呢?

  【课件展示】《史记•黄帝本纪》一段话: 帝尧者,放勋。黄帝之玄孙。

  虞舜者,名曰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 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注:昌意,黄帝的长子。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提问】这段世系的排列不一定正确,但从尧、舜、禹都是黄帝的后裔来看,说明了什么?

  【回答】说明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尽管尧、舜、禹都是黄帝的后裔,但他们之间还有一段故事,你能讲一下吗?

  学生回答略。

  【提问】关于大禹,我们知道还有一段故事,你还知道多少?

  学生回答略。

  【提问并课件展示】对于这两个故事,老师有两个疑问,第一,你认为尧、舜、禹之间的“禅让”,是一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和田园色彩的,没有带有丝毫血腥味的“禅让”吗?第二,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出现大禹治水这个故事传说,反映了当时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说明】第一、这种原始的民主制度,是在生产力很落后的条件下,人们依靠集体力量同大自然斗争的产物,只有依靠集体力量同大自然作斗争,才能够生存和发展,因此,选举一个有能力的人成为部落首领,显得特别重要。但同时,在当时私有制已经得到一定发展时,一部分人对“家天下”已经有了相当的渴求,使得这种原始的民主制度又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因而不可避免也带有血腥味。

  第二、大禹治水的传说,说明在当时,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水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密切,是时代和社会进步的表现,体现了古代人民利用自然规律,征服自然的伟大创举。同时大治水中的“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疏导”的方法,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

  【归纳】传说时代(英雄时代)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文字产生前夕,先民们的代代相传,以史诗或传说的形式保存了古代先民经历的历史,因此,这部分的传说、史诗有很强的历史真实性。但同时,又因为时代久远,史诗、传说都是后人整理的,因而有很多内容与历史不相符合,因此我们不能把它当成历史,特别是英雄人物的贡献,更不能当成历史。

  教学提纲

  第三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

  一、什么是传说时代?

  二、英雄史迹

  1.古代西亚的《吉尔伽美什》的传说

  2.古代希腊的《荷马史诗》

  三、华夏族的人文初祖

  1. 炎帝的传说与贡献

  2. 黄帝的传说与贡献

  3. 尧舜禹禅让传说

  4. 大禹治水传说

英语作文教案 诗配画感受 《诗配画》教案 期末考动员大会教案 幸福成长总结 班会课教案 2015乡镇党风廉政党课教案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主题班会教案 体育活动要当心教案 二年级班会教案 做一个对家庭负责的人主题班会教案 交通安全主题班会教案 五年级班队会教案 二年级优秀班会课教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教案由小学生作文网(www.zzxu.cn)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地址http://www.zzxu.cn/jiaoan/663143.html

【八上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测试卷】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教案

https://m.bbjkw.net/fanwen362186/

推荐访问: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八年级历史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社会文明大家谈教案 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提纲 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 八年级上册历史课件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教学工作总结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一节质量》学生分析 下一篇:同样是九年义务教育_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体育教学教师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