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翻译]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

2018-05-17 教学设计 阅读:

篇一:[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古诗《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使至塞上》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了河西军队的声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重要字词。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过程与方法:
  1.以读促悟,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2.抓画面感,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人写诗背景,感受诗人前后变化,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 朗读---鉴赏---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由书法作品《使至塞上》导入。教师配乐朗读。
  二.作者介绍:
  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著《王右丞集》。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宋朝苏轼曾赞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大屏展示)
  三.反复诵读,以读促悟
  (一)解一解
  了解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
  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灯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本诗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
  (二)读一读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
  1. 教师范读 2.学生试读 4.学生个读 5.学生齐读
  (三)释义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典属国简称。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
  征蓬:飘飞的蓬草。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长河:黄河。
  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首将。
  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诺颜汗中部的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四)品一品:
  把握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小组探讨:
  1.本诗中哪些词语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孤寂、愤懑)
  3.诗人在颈联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漠景色?(苍茫辽阔、浩瀚无边)
  4.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五)悟一悟:
  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1.诗中有画
  2.炼字精妙
  3.诗的留白
  (大屏展示)
  “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
  “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
  “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圆”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暧,微带苍茫。
  明确: 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在何处
  (大屏展示)
  构图美 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扩大
  线条美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层次丰富
  色彩美 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鲜明优美
  明确: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五,教师总结
  (大屏展示)
  《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传达了诗人幽微难言的内心感情。
  六、作业布置
  在周记本上把本诗改编成第一人称叙述的故事并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按照自己的理解画在周基本上。

篇二:[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王维诗词《终南别业》赏析

  【作品简介】
  《终南别业》由王维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意在极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第一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联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第三联写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对句既纯属自然,又含隐哲理。凝炼至此,实乃不易。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站”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
  《终南别业》
  作者: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解】
  中岁:中年。
  道:这里指佛理。
  家:安家。
  南山:即终南山。
  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 川别墅所在地。
  胜事:美好的事。
  值:遇见。
  林叟:乡村的老人。叟(sǒu):老翁。
  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翻译】
  (我)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常游山水。兴致来了,就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美好的事只能自得其乐。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与他谈论山间水边之事,相与留连,忘了回去的时间。
  【韵译】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讲解】
  第三首《终南别业》,八句全是叙述,没有一个描写句。别业,即别墅。终南别业就是辋川别业,王维的庄园。全诗说:过了中年,很喜欢修道养性,因此在晚年时就迁居到终南山脚下。兴致来时,常常独自出游。这种乐趣,也只有自己知道。胜事,即乐事。是什么乐趣呢?例如:沿着溪流散步,一直到泉水尽处,坐在石上看山中云起。或者偶然在树林中遇到一二老年人,在一起谈谈笑笑,忘记了回家。
  “谈笑无还期”,这个“无”字是平声字,在这里是失黏的。《国秀集》中选录此诗,作“谈笑滞归期”,平仄就粘缀了。但恐怕这已不是王维的原作。因为这首诗与前二首不同,前二首的声韵都符合律诗规格,是五律正体,而这首诗的第一、二联,已经不合律诗规格,试看:
  中岁颇好道平仄仄仄仄
  晚家南山陲仄平平平平
  兴来每独往仄平仄仄仄
  胜事空自知仄仄平仄平
  这四句根本不是律诗,即使把末句的“无”字改为“滞”字,仍然无济于事。我以为王维作此诗,并不要它成为律诗。这是一种古诗与律诗杂糅的诗体,也是从古诗发展到律诗时期所特有的现象。在孟浩然的诗集里,这种五言诗有好几首。高

篇三:[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王维诗作《使至塞上》原文翻译及鉴赏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jié),人称诗佛,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作品介绍】
  《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原文】
  使至塞上
  作者: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注释】
  ①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选自《王右丞集笺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是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以监察御史从军赴凉州途中所作。
  ②使:奉命出使。
  ③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④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⑤属国:古代官名典属国的简称,掌管少数民族事务。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的身份。属国另解为:汉代时称那些已经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属国过居延”即“过居延属国”。
  ⑥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⑦征蓬:随风飘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⑧胡天:胡人的领空。
  ⑨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像一只大雁一样飞入胡人的地区,也是诗人自喻。
  ⑩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11、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12、长河:黄河。
  13、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14、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15、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这里指河西节度使。
  16、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全文翻译】
  轻车要前往边塞去慰问官兵,途中(我)路过了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
  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
  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
  【赏析】
  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以及写作的地点并说明边塞的遥远辽阔。“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单车”,是说随从少,仪节规格不高。诗于纪事写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绪,这种情绪便是从“单车”二字引发出来。而后一句说身过“居延”这特殊的地域,则成为诗中描绘的风光景物的根据。
  三、四两句包含多重意蕴。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

[使至塞上翻译]使至塞上原文及翻译

https://m.bbjkw.net/fanwen35596/

推荐访问:使至塞上翻译

教学设计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反义词小品]回答的反义词 下一篇:[小学借景抒情的古诗]借景抒情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