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泛之交的意思]泛泛之交3篇

2018-09-15 经贸招商公文 阅读:

泛泛之交篇(一):女侠娄七姐


黑松岗上有两个强盗,一个叫邝海,一个叫窦起。离黑松岗不远有个山庄,庄主姓谢,家道殷实。这就好比一只肥羊面对着两只饿狼,危险可想而知。但是谢员外却不在乎,为啥?因为他自己就是个武林高手,一套追风剑法已使得出神入化,家里的护院也个个身手不凡,所以根本就没把那两个绿林草寇放在眼里。

饿狼自然是不会放过肥羊的,邝海和窦起终于向谢员外的山庄下手了。而这时谢员外和他的护院才知道,原来绿林草寇中也有武林高手,而且比他们的武功更高。结果是可想而知的,谢员外和山庄中的男丁全部被杀,女眷都被集中到一个大房间里关了起来。因为在强盗看来,女人和财物一样都是他们的战利品。在清点完虏获的财物后,强盗们喝起了庆功酒。喝酒又怎么能没人陪?于是他们就想到了女人。但如何享用这些女人也是有讲究的,最好的女人当然要属于邝海和窦起,等他们玩够了,才能轮到手下的喽罗。

邝海和窦起亲自到大房间来选人。此时被关在大房间的女人都已是惊弓之鸟,虽然大家都知道谁也免不了被蹂躏的命运,但还是都怕被第一个选中。邝海和窦起的眼光就在这些缩成一团的女人身上巡视,每看到一个人,这个人立刻便会脸如死灰。就在这时,众人眼前一花,只见一个曼妙的身影挺身而出,迎向邝海窦起道:“你们不是要女人吗?我跟你们去如何?”大家这才看清了,这人是娄七姐。娄七姐其实不是这个山庄里的人,她只是在山庄接点女红,赚点钱,今天正好来交一批完工的活,却不幸赶上了这场劫难。

邝海和窦起见娄七姐明眸皓齿,美艳万分,全都兴奋得两眼发光,于是就把她带回客厅去侍酒。邝海和窦起一人占据着一张桌子,娄七姐就提着酒壶来来回回地替他们斟酒,时而还和他们各自说几句悄悄话,但当他们想要占她的便宜时,她却总是轻巧地避了开去。不过邝海和窦起也不着急,这女人已经是他们嘴边的肉,他们难道还怕她逃走?但他们却感到这酒越喝越冷,冷到两个人都忍不住去了一趟茅房。于是二人便把伙房的喽罗叫来,拍着桌子道:“这酒为什么不烫热了再端上来?”

喽罗委屈地分辩道:“大王,这酒小的都是烫热了端上来的啊。”邝海和窦起不相信,要喽罗再端上一壶酒来,一看,果然是热的,只不过经娄七姐的手一拿,这酒立刻又变冷了。邝海和窦起都是行家,当即便知这是娄七姐用内力催冷的,不禁推杯而起,惊道:“真没看出来,原来你竟是一名高手。”

娄七姐呵呵一笑道:“高手即是低手,低手也即是高手。”这话颇具禅理,事实也确是如此。谢员外也自诩是一名武林高手,但是遇到邝海窦起,他就成了低手,所以他死了。邝海窦起自然更是高手,他们遇到娄七姐又会怎么样?这当然要用事实来说话。邝海使的是剑,长三尺三寸,轻灵迅捷。窦起使的是刀,重四十一斤,势大力沉。而娄七姐的兵器只是她头上那根半尺长的铁簪,三岁小儿都可以轻易拈起。但是兵器不在于长短轻重,而在于拿在什么人的手里。事实证明邝海窦起遇到娄七姐也成了低手,所以他们也死了。

强盗本都是乌合之众,大王一死,喽罗便顿作鸟兽散。娄七姐保住了山庄的财物和女眷后也悄然离去。不久后,她的事迹就传遍了整个江湖。武艺超群且又美若天仙的女侠娄七姐也成了无数少年心中的偶像。

在所有将娄七姐当成心中偶像的少年郎中,季平原是最狂热的一个。季平原出身于武林世家,本身已是一名高手——真正的高手。纵观整个江湖年轻一辈的武林人士中,能够打败他的不会超过十个。季平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找到一个武艺超群且又美若天仙的女侠,和她结成神仙眷侣,双剑合璧,双宿双栖。江湖中每个时期都会有女侠出现,但大多都是传闻,真正能亲眼见到的又有几个?娄七姐却是货真价实,不但有人亲眼所见,连邝海和窦起去茅房和叫伙房的喽罗进去热酒这样的细节也如此详尽,而且谢氏山庄确实保住了,黑松岗的强盗也确实已经被消灭,所以当季平原听到娄七姐的事迹后,就发誓一定要找到她,从此永不分离。

其实要找娄七姐并不困难。娄七姐是给谢氏山庄做女红的,所以她必定也住在黑松岗一带。季平原经过走访,果然在那里找到了她。但他没想到的是,这一代女侠的生活竟然如此清贫,一个小院,两间茅屋,此外便一无所有。娄七姐容颜姣好,虽不如传说中的美如天仙,但季平原并不失望。因为他知道,传说必定会有所夸张,只要不相去太远就可以接受,况且娄七姐的容貌也完全能与他匹配。可是当季平原道明来意后,娄七姐却莞尔道:“公子你一定是搞错了,我根本就不是什么女侠。”

季平原疑惑地道:“难道不是你杀了黑松岗的强人,救了谢氏山庄的女眷?”

娄七姐道:“是我。”

季平原道:“那邝海窦起虽然恶贯满盈,但武功却非泛泛之辈。你以一敌二能杀得了他们,称为女侠实至名归,你又何必太谦。”

娄七姐摇摇头道:“其实真相和你所听到的并不一样。”于是在娄七姐的口中,季平原又听到了谢氏山庄事件的另一个版本……

那天娄七姐到谢氏山庄去交一批做好的女红,交完后正在后院和女眷们说着闲话,强盗就打进来了。谢员外和护院们只抵抗了半炷香的工夫便已全部被杀。女眷们甚至还没搞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就被强盗们赶到了一个大房间里关了起来。娄七姐自然也没来得及逃走。女人们惶惶恐恐地也不知被关了多少时候,邝海和窦起就来选人了。其实谢家的女眷中也有几个姿色姣好的,但是家族遭此惨变,一个个早已是花容失色,灰头土脸,相比之下,受打击相对较小的娄七姐自然是更显得光彩照人。娄七姐自己也感觉到,邝海和窦起两双色迷迷的眼睛已经盯住了她,心想既然躲不过这场劫难,还不如直接去面对它,于是便挺身而出道:“你们不是要女人吗?我跟你们去如何?”其实娄七姐之所以这么做,是有她的想法的,她想表现得主动一些,骗得强盗们高兴,然后趁机将他们灌醉,这样或许就可以免遭蹂躏。

可是不久娄七姐就发现,两个强盗头子其实并不一条心,他们互相猜忌,互不服气,尤其是美色当前,更是恨不得将对方杀了,从而独占娄七姐,带回去做压寨夫人。于是娄七姐就改变了主意,决心利用这一点,让他们自相残杀。她对邝海悄悄道:“大王对妾身一片真情,妾身也愿意终生侍候大王,但是另一个大王想必也不会放过妾身,还望大王替妾身作主。”接着她又对窦起说了同样的话。至此,邝海和窦起已经决定向对方下手了。邝海去了一趟茅房,其实是去向忠于他的手下布置,一旦里面动了手,就趁机把忠于窦起的手下杀了。窦起也去了一趟茅房,当然也是怀着同样的目的。邝海叫伙房的喽罗再送来一壶热酒,说他要亲自给窦起敬酒,目的当然是趁敬酒之机出其不意地把窦起杀了。窦起正好也想在邝海来敬酒时出手,结果二人都有防范,都没有成功,但是脸面却已撕破,于是就大打了起来。两个人的武功不相上下,自然也斗了个旗鼓相当,最后,当窦起的刀砍断邝海的脖子的同时,邝海的剑也刺穿了窦起的心脏。

听到里面开始动手,外面两人的手下也开始了自相残杀,所以当娄七姐从客厅里出来时,强盗们已经所剩无几,而且大多都挂了彩。剩余的强盗不知客厅里发生的情况,还以为是娄七姐杀了二位大王,哪里还敢再逗留?没命地抱头鼠窜而去。

……听完娄七姐的述说,季平原呆了半晌,犹有些不甘心地道:“既然如此,那江湖上又为何会有另一个版本的传说?”

娄七姐想了想道:“其实这也并不奇怪。能将这件事传出去的只有两拨人,一拨是谢氏山庄的女眷,另一拨是逃走的那几个强盗喽罗。谢氏山庄的女眷因我挺身而出救了她们,对我心存感激,自然会不吝溢美之辞。那几个逃走的强盗喽罗,出于颜面,当然更不会承认自己被一个不会武功的女人吓得落荒而逃。”

季平原又道:“那用铁簪作武器又是怎么回事?”

娄七姐道:“或许是因为我被邝海窦起的剑气刀风吹散了头发,出来时重新绾了一下,插上了铁簪,使他们产生了联想而已。”

季平原失望之极,原以为终于找到了一个武功高强而又貌美如花的女侠,却没想到又是一场镜花水月。他找了家客栈住下,却夜不能寐,总觉得心有不舍,直到天亮时才猛然醒悟,娄七姐能铲除那股凶恶的强盗,女侠二字已是当之无愧,又何必在乎她用的是什么方法?更何况江湖的传说和娄七姐的自叙全都有理有据,究竟哪个版本是真还不一定呢。于是他又匆匆地赶回到黑松岗下,却发现娄七姐已经走了,只留下了一句话:不要迷恋姐,姐只是个传说。

泛泛之交篇(二):闯关东的一家人


一、闯关东要有点手艺

民国年间,时局动荡不定,很多山东人为了混口饱饭,纷纷流入东北闯荡。“闯关东”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你得有两下子,有点过人之处,光凭着傻力气,是很难在那里站住脚的。

话说有一个叫关秀的人,因为家里穷,又赶上大旱,日子实在没法过了,也跟着一群同伴到了东北。

关秀人如其名,长得很秀气,一向不言不语,没事就爱摆弄自己背包里的东西,大家都觉得带着他是个累赘,这么瘦瘦弱弱的一个人,到了东北能干什么呢?

到了东北,大家都去找活干,同伴们都长得五大三粗,找的都是些在码头上扛麻袋、下炭井挖煤、到林场里扛木头的力气活儿,而那个面目清秀的关秀呢,却亮出了一招不曾向人显露的绝活,那就是锔大缸。

干锔工这一行的人,说得好听一点叫锔匠,说得土一点,就叫“箍漏子”,那可是个精细的手艺活儿,破碎的瓷器到他们手里,只须几个铁锔子,就能让它恢复如初,这关秀背包里装着的,就是些锔大缸的工具。关秀能在几分钟内把一个破碗锔起来,看着美观不说,还滴水不漏。谁家没个破盆子破碗?有了这门手艺,还愁没饭吃吗?大家都对关秀羡慕得不得了。

关秀凭着锔活的手艺,在异地他乡的东北混了下来。他走乡串户,每到一处,老百姓都会把他围起来。 这一日,关秀到了一个小镇上,在那里又摆开了锔大缸的摊子,不长时间,关秀面前就摆满了活,忙得他不可开交。关秀很高兴,打算多呆两天,不行就在这里落个户得了。

关秀紧巴巴地干了三天,这天,他干着干着,突然觉着面前有个身影挡住了光线。关秀抬起头来一看,就见眼前多了一个彪形大汉,那大汉昂着头,直挺挺地站在他面前,手里两个铁珠子不停地滚动着,眼睛半睁半闭。关秀一看这人,就知不是个善茬子,再看那些主顾,早就躲得远远的了。

关秀忙停下手里的活,站起来向大汉抱拳拱手,说:“这位大哥,我光顾着干活了,不知你驾到。看样子,你是找小弟有事吧?”

大汉从鼻子里冷哼了一声,说:“找你当然有事了,是好事,给你找活来了!”

彪形大汉另一只手里拿着一块手帕,打开来,里面包着几片小茶壶的碎瓷片。

这瓷是难得一见的好瓷,而这瓷碎得也是难得一见,瓷片都弯弯曲曲的,九曲回肠一般。要想把这个茶壶准确地拼凑起来都很难,更别说是锔起来再用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有人故意把茶壶摆弄成这样的。

二、碎壶绝锔

关秀这时想起件事来,他听姥姥说过,江湖上有一种“撑壶法”,就是用小锤子轻轻地敲打茶壶,既不能敲坏,又不能留下痕迹。被敲打后的茶壶,表面还是完好的,其实已经有了暗璺,已是一把残壶了。然后再在壶里面装满高粱粒子,用热水一泡,闷在茶壶里。等不长时间,那高粱粒一膨胀,就听到茶壶在“咔咔”地响,过不了半天,茶壶就碎成这样了。

能懂得用这个办法把茶壶撑坏的,一定不是泛泛之辈,应该是锔工方面的能手。关秀心里明镜似的,这个彪形大汉来锔东西是假,实际上就是故意出难题,来为难他的。自己一个“箍漏子”,刚到这里,又能惹着谁呢?关秀向那个大汉双手一拱,说:“大哥,小弟初到贵地,不懂这里的规矩,有冒犯处还请放小弟一马。”

彪形大汉却大手一摆,说:“你这是说的哪里话?我就是来找你干活的,咱远日无冤近日无仇,咋谈得上‘冒犯’二字呢?怎么,你还嫌钱咬手呀!”

看来这彪形大汉不是个一般找茬的,关秀想了想,客客气气地又对那大汉说:“这位大哥,你这茶壶锔起来有些麻烦。这是景德镇细瓷,要用金钢钻、金锔子才行,寻常的铁锔子见水生锈,泡不了几年茶就会锈断。这茶壶如要锔好了,只怕要花几十个大洋,那样太不划算了。”说完,从兜里拿出几块大洋,“小弟这里有几个钱,不成敬意,你就拿去买一把新壶吧。”

彪形大汉闻听此言,两眼一瞪,说:“你什么意思?看不起我呀,难道我连把茶壶都买不起?就锔这把壶了!我家老爷子用这茶壶几十年了,离不开了,他说过,不管多少钱,只要能锔好就行。”说着,拿出几十块大洋来,在手里一掂,发出“哗哗”的响声,摆在关秀面前。那些在一旁看热闹的,都发出啧啧声,这声音里既有稀奇,又有担心。稀奇是为那个大汉稀奇:为了一个破茶壶,竟肯出几十个大洋来锔;担心是为关秀担心:这钱虽多,关秀能拿得起来拿不起来,那还得两说着。

此时关秀心里也有了数,看来这个大汉不是为了钱,真是存心来找茬的,如果自己锔好了,那还好说;如果锔不好,大汉接下来就会砸自己的摊子,把自己轰出镇子。他又扫了一眼碎壶,心里有了底,于是胸有成竹地对大汉说:“大哥,这活我接了,但你要先等一会儿。我们祖上有规矩,这不是寻常活儿,做之前先得拜过祖宗,有祖宗保佑,这活才能干得顺利。”

彪形大汉没吱声,看来他真没想到关秀能接这活。

关秀不慌不忙地从行李里拿出个红色包裹,也不知里面装的什么,但看形状,绝不是祖宗牌位。关秀上了一炷香,跪在地上,朝那东西拜了三拜,嘴里不知说了些什么。

大汉有些不耐烦了,催促说:“怎么这么麻烦呀?要拜快拜,家里老爷子还等着喝茶呢。”

关秀拜完后,才起来说:“大哥,你看好了,在烧完这炷香之前,我一定能把活干好,如果香燃完后活还没干好,砸摊子砸人,随你的便。”说着,关秀坐下来,拿出了金钢钻和金锔子,就干起来了。这下大家可开了眼界,看来人家这才要露绝活了,以前锔个盆子锔个碗,就跟闹着玩儿似的。

只见关秀把那些茶壶的碎片放在手里,另一只手快速地晃了几晃,碎片就拼成了一个完整的茶壶,还原得丝毫不差。等把茶壶固定好后,关秀就施展开了绝技,那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大家眼睛都看花了,也没看清他的手法,只听得一些细碎清脆的声音,不多时,一个完整的茶壶就捧在关秀手里了。锔好的壶身完美光滑,茬口之间合得一丝不差,一点也找不出破碎过的痕迹。金锔子摆得也工整,从外面看金光闪闪,煞是好看。彪形大汉在一旁看得嘴都合不上了。整个过程也就半盏茶工夫,再看那炷香,才袅袅地烧了一半。

关秀将锔好的茶壶交到彪形大汉手里,说:“大哥,不是我卖弄,锔这样的碎瓷,讲究的就是一个‘快’字。现在正是喝午茶的时候,沏壶上好的龙井,可消暑提神,开通六窍,请快拿回去让老爷子使用,莫要耽误。”大汉早就涨红了脸,接过茶壶,二话没说,钻进人群里消失了。

三、破碗刘家

那个大汉一走,关秀也松了一口气,这时才有人对关秀说,他是惹着“破碗刘家”了,刚才那个彪形大汉就是“破碗刘家”的打手——展标。

关秀问,“破碗刘家”是怎么回事,(?)大家对他说,其实在关秀没来之前,镇上已有了锔大缸的,那就是“破碗刘家”。

“破碗刘家”的神龛里不供神仙不供祖宗,只供着半拉破碗,就是现在他们成了大财主,神龛上也还是供着那半拉破碗,所以就得了个“破碗刘家”的称号。“破碗刘家”的锔活绝技是祖传的,方圆几百里独一份,他们靠这手艺发了财,买房子置地,成了当地数得着的富户。“破碗刘家”虽然从此不在外面干锔活的营生了,却把手艺传给了别人,不过这手艺可不白传,学手艺的人每月要向“破碗刘家”交拜师费,“破碗刘家”坐收其成。这样,那些用“破碗刘家” 手艺挣钱的,锔东西的价钱自然就提高了。老百姓一文钱都拿着当命看,不是坏了太贵重的东西,都舍不得拿出去锔。关秀一来,价格明显比他们便宜,买卖自然就多,可这也堵了镇上手艺人的活路,他们能不急吗?这当然也牵扯到“破碗刘家”的利益,所以那个大汉展标就来砸他的摊子……

关秀这才明白,自己无意中竟得罪了这么多人,他决定明天就走人,离开这里,有手艺什么地方混不了一碗饭呀?俗话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何况他关秀也不是什么强龙,那个展标只是一条“菜花蛇”,更凶狠的“五步蛇”还没出现呢。

关秀干完了手里的活,匆匆收了摊,在客栈里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就收拾行李,准备走人,可他一开门就发现,想走也走不了了。

关秀的房门口站着一个人,把整个门挡了个严实,就是昨天那个彪形大汉展标。

展标这回见了关秀,却客气多了,先施了一礼,才说:“ 关先生,昨天小人多有得罪,还望见谅。我是奉主人之命,来请先生去刘府一趟的。”

关秀心里一寒,难道我昨天那活没做好,“破碗刘家”又要来找茬?最后他心一横:去就去,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大不了把这条命扔在关东。

“破碗刘家”果然是大富之家,那阔气的院落,在这个小镇很难找到几处。展标默不做声地在前头带路,穿过庭院时,院子里趴着一条狗,那狗体形奇大,关秀进来时,它正伸着舌头喘气,关秀从它身边走过,它就从鼻子里发出不友好的呜呜声,差点把关秀吓没了魂。展标也没喝止那狗,只是默默地往前走着,好在那狗也没敢扑上来。

等关秀进了正堂,刚才看见那条狗的惊悸还未过去,却又被屋里的一件东西吓了一跳,脊梁骨咝咝地直往外冒凉气。

“破碗刘家”的正堂里静得吓人,关秀一进去就看到他昨天锔的那把茶壶,那茶壶正在房梁上用一根细丝悬着,而在茶壶的正下方,悬空摆着一张宣纸。大家都知道,宣纸是纸中最薄的,如果有一滴水从壶里漏下来,打在纸上,都会把那张宣纸打个窟窿。

关秀看后吸了口凉气,只要那壶有一丝缝隙,就会把自己的手艺砸了!好在那张宣纸现在还完好无损,关秀这才稍稍把心放下了。

主人并不在屋里,关秀就先四处留神看了一下,只见正堂高高的桌案上,香烟缭绕,神龛里面果然放着半拉破碗。关秀见这半拉破碗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破碗刘家’拿它当宝供着?正想着,就听到外面传来脚步声,有人来了,关秀忙抬眼去看。

四、隔空锔物

在关秀的想象中,“破碗刘家”的主人,应该是个既沉稳又老谋深算的老人,而关秀见到的,竟是个英俊潇洒的年轻男子。那男子一见到关秀,就赞赏地拍了两下掌,说:“ 关先生的手艺鬼斧神工,让在下大开眼界。这把茶壶都在房梁上悬了一夜了,竟没漏一滴水,就是我们‘破碗刘家’来做,也未必能如此呀!”

关秀谨慎地说:“先生抬举我了,我只是个小小的‘箍漏子’,凭着祖传的一点手艺混口饭吃。敢问先生怎么称呼?”

对方一笑,自我介绍,说他叫刘义重,是“破碗刘家”的少主人,接着又问关秀:“不知关先生来自哪里?”

关秀说:“我是从山东章丘来的,到宝地来讨口饭吃。”

刘义重摆了下手,说:“先生可别这么说,你的锔活手艺,天下罕见,莫说是混口饭吃,就是混份家业也行呀。”他一转话题,接着说,“我这里有个活干不了,还要烦劳先生再显一下身手。”

关秀心里有数,他就知道“破碗刘家”不会轻易放过他,看来“同行是冤家”这句话不假呀,“破碗刘家”不把他逼出个好歹来怎肯甘休?

正想着,刚才院子里那条狗被牵了进来,关秀本来就怕狗,见狗到屋里来了,顿时吓得倒退了几步。

刘义重安慰关秀:“关先生不要惊慌,这是我的爱犬,你别它看外表凶狠,其实十分听话,没主人的命令,你就是骑在它身上,它也不会动一下。这次麻烦关先生,就是为了这条狗。”说着,刘义重拿出一小块东西来,竟是半颗狗牙:“这条不知好歹的狗,竟把石头当成了骨头,一颗牙嘣成了两半,先生能不能把它给锔起来,让这狗有颗完整的牙?”

什么,给狗锔牙?这真是闻所未闻。干“箍漏子”这行锔的都是死物,盆子碗啥的,到手里就任由自己摆弄了,现在却要锔活物,别说是条狗,就是只兔子,也不会任由你在它嘴上打眼子呀!

刘义重不顾关秀面有难色,还是说:“本来我们‘破碗刘家’也是干锔工这一行的,但实在惭愧,从先生锔的茶壶里,我已看出,唯有先生能胜任此事……”

关秀知道,这时候自己要走是不可能了,他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但他有个条件,他要刘义重用个小铁架子把狗的嘴支开,再把狗的四肢捆起来,让它不能动弹。那条狗比绵羊还老实,任由人把铁架子塞进嘴里,把缺了牙的地方显露出来。

狗嘴支起来后,关秀却不急着下手,反而跟刘义重聊了些无关紧要的事,等屋里的人都不把注意力放在狗嘴上时,他突然大叫一声,谁也没看见关秀做了什么动作,只见金光一闪,狗“嗷”的叫了一声……

大家再一看,关秀还纹丝不动地坐在原地,那半颗狗牙却已经牢牢地安在了狗嘴里,在那颗牙上还有一个细如蚕丝般的锔子。

谁也没看清那半颗牙是怎么锔到狗嘴里的,刘义重却拍手大喊了一声:“隔空锔物!果然是绝活!”

五、刘义重嘴里的故事

刚才那一下子,其实关秀也是走了一步险棋,使出了江湖上失传多年的“隔空锔物”。这门绝技的奇妙之处在于,与所锔之物隔着一段距离,也能把东西锔上。这手绝活现在几乎没有人知道了。

听到刘义重那声喝彩,关秀心里却是一紧:对方竟然知道自己祖传的“隔空锔物”,看来这刘义重在锔工方面不在自己之下。

不管怎样,关秀已经完成了刘义重的难题,他不敢有片刻停留,起身说:“ 刘先生,现在狗牙已经锔上了,我可以走了吧。”

关秀刚走出几步,刘义重却说:“先生慢走,我还没向先生表示谢意呢!”关秀冷笑了一下,客气了一句:“举手之劳,要说谢意,我哪敢呀?”

可刘义重还是自顾自地说:“要是给你什么东西,那就显得太不尊重你了,我奉送你一个故事吧——你知道我们为什么叫‘破碗刘家’吗?那神龛上供的半拉破碗,是大有来头的。这件事我们刘家从未对外人说过,难道你不想听听吗?”

听了这话,关秀不由得停下了脚步,他的好奇心被勾起来了。

刘义重停顿了一下,给关秀说了这半拉碗的故事:

一百多年前,河北有一户姓刘的人家,家里有一套从祖上传下来的锔工绝艺,在当地首屈一指。

手艺传到那代,剩下了一对兄妹,哥哥叫刘振生,是个二十多岁的大小伙子,妹妹是个待字闺中的大姑娘。兄妹俩靠着这锔工手艺,生活得很好。

每天刘振生挑着担子到外面给人锔家什,妹妹就在家里守着。可(有一)这段时间,哥哥手里的活突然少了,腰包也越来越轻。后来哥哥才知道,最近来了个外乡人,很多活都叫他争去了。

一个外乡人竟然跑到这里抢饭碗来了!刘振生知道后很气愤,决定要会一会那个外乡人。而更让他生气的是:妹妹已经有了意中人,不是别人,正是跟他争生意的那个外乡人。刘振生还没去找那个外乡人的晦气,外乡人却提着东西上门来了,他是来提亲的。

刘振生冷笑了两下,对外乡人说:“谁知你的手艺养得了养不了我妹妹?你如果真想娶我妹妹,三天后我考考你,过了关你就是我妹夫;过不了关,哪里来的,你给我滚回哪里去!”

刘振生早就想好了这一石二鸟之计,既叫妹妹死了心,自己以后也少了个竞争对手。

三天后,那个外乡人还真的来了,乡亲们也都知道了这事,围了一院子,大家从戏里见过比武招亲,今天却要见见刘家“试锔嫁妹”了。

刘振生出的第一道考题,是让外乡人锔一个破碗。这看起来没什么难度,可当外乡人坐在小凳子上把破碗固定好后,刘振生却又端来个碗,把碗放在凳子的另一端,那碗里盛满了水,满得都快要溢出来了。刘振生这才说出了考题:要把破碗锔起来,却不能动着凳子另一头上的碗,如果有一滴水流出来,都算是输。

这题出得刁钻:锔碗连打眼子带上锔子,动静都不小,就是再小心,屁股难免会摇动凳子,凳子一晃动,怎么会动不着凳子那头的那碗水呢?

不料,那个外乡人没说什么,拿起工具就锔起了碗。刘振生只用眼角扫了一下,就吓了一跳:外乡人的手法太巧了,屁股就像定在凳子上似的,稳稳当当。别说是流出水来,那碗里的水波都纹丝不动。

第一关没难着外乡人,刘振生一阵脸红,紧接着他又出了第二道难题:还是一个碗。

刘振生让外乡人把碗锔起来,碗外却不能见半点锔子。锔东西不能见锔子,这不是难为人吗?大家都为外乡人捏一把汗,看他怎么办。

外乡人接了活,满有把握地干了起来。乡亲们都看直了眼:外乡人竟然是从里面锔的,并且也没打透眼子,一个个锔子只钉在碗里面,碗外面一点也看不见锔子。这真叫绝活呀!

刘振生看了一会(儿),明白了,他瞪着眼指着妹妹说:“你把咱家的手艺传给他了?”

妹妹在一旁说:“哥,别再难为他了,我们在一起了,不都是一家人吗?”

第三道难题,刘振生拿出来的还是一个碗。

这碗却是个完整的碗,刘振生的题目是:把碗敲破。把碗敲破谁不会呀,关键是看怎么敲。刘振生要求要把碗敲成两半,碗从中间分开,两边一样大小,差一点都不行。这难度就可想而知了,谁能把碗敲成一模一样的两半呀?

那个外乡人从容地把碗拿起来,端详了半天,对刘振生说:“大哥,你说话可要算话呀!”

刘振生说:“男子汉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外乡人就举起了锤子,只是轻轻地一敲,只听“当”的一下子,那个碗就成了两半,一模一样的两半,丝毫都不带差的!乡亲们禁不住为外乡人叫起了好,刘振生两个眼珠都要瞪出来了,拿起那两个半拉的碗来比了又比,心想:不可能呀!

外乡人放下工具就给刘振生跪下了,“大舅哥,先受小弟一拜吧!”

刘振生看着眼前这个外乡人妹夫,又看到乡亲们嘲笑的神情,不由又气又羞,他对外乡人说:“好,我刘振生说话算数,我妹妹是你的人了,但我们刘家手艺不能败在你手里。以后我还会找你,这半拉碗就是战书。”说罢,把半拉碗揣到怀里,抬腿就走。

妹妹在门口拦住刘振生,怎奈刘振生正在气头上,一把甩开妹妹,说:“要想让我们兄妹再相见,除非这个碗合在一起!”说罢扭头就走了。

刘振生揣着半拉破碗,离开了家乡,在外面一边当“箍漏子”,一边向各地的锔匠学习手艺,后来他就到了东北,安了家。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刘振生终于想明白了,那个外乡人是怎么一锤子把碗敲成两半的,但这对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他最盼望的,是和妹妹团聚!

刘振生又回到了河北家乡找妹妹,可他到了村里就傻眼了,村里早就变了样,一个人他也不认识。一打听才知道,他走后的几年正赶上大旱,村民们都逃荒去了外地,现在的人是几年前才从外地迁过来的。茫茫人海,到哪里去找妹妹呀?他只有怅然而归了。

又过了多少年,刘振生老了,他要把碗合在一起的愿望却更强烈了,他在临死前立下了个规矩,要把那半拉破碗供在神龛里,一年四时烧香供奉,直到找到另半拉碗,合成一个完整的碗为止。所以他们刘家多少年来,一直供奉着那半拉碗。

在外人看来,刘家总拿着那个破碗敝帚自珍,就十分蹊跷,因此,“破碗刘家”的名号这就这样传开了。

六、破碗重合

听了“破碗刘家”的故事,关秀反而不急着走了,他坐了下来,从从容容地说:“既然刘先生给我讲了你家破碗的故事,我也有个故事要奉送给刘先生。”

接着关秀也给刘义重讲了个故事,奇怪的是,那故事里也有半拉破碗:

一百多年前,有个叫刘翠云的少女,看中了一个外地来“箍漏子”,她的婚事遭到了哥哥的反对,哥哥以考外乡人的手艺为由,想把他们拆散。

刘翠云明白,没有她的帮助,外乡人很难过哥哥那一关。

刘翠云先摸清了哥哥的考题,她知道,第二道难题外乡人绝对过不去,就把家里祖传的手艺——“阴锔”传给了外乡人。“阴锔”是把锔子锔在东西里面的一种手艺,这种手艺专门为了锔那些观赏性的东西,锔好了谁也看不出东西是破损过的。祖上有训,手艺不能传给外人,否则就是大逆不道,但现在她也顾不了这么多了。

而第三道难题呢,刘翠云把哥哥要考外乡人的那个碗给偷出来了,让外乡人用“惊瓷儿”的手法把那碗给“惊”了。这“惊瓷儿”也是锔匠门里的绝活,就是用一种巧妙的手法把瓷器给敲一遍,让瓷器有了暗璺,表面却看不出来,而制造暗璺的那个人,到时候只要用同样的劲道和手法敲下去,瓷器就会按着预定的样子裂开。这在锔匠行里算是旁门左道,但既然哥哥出了那样的难题,也只有这么办了。

这些哥哥怎么会知道呢?所以哥哥考外乡人的时候,外乡人很轻易地就过了关。可刘翠云没想到,这让哥哥丢尽了面子,致使他愤而出走。

哥哥走后,刘翠云一直留在家里,盼着哥哥回心转意,盼着那两个半拉的碗能合在一起,可等了几年也没见哥哥回来,村里却发生了旱灾,丈夫对刘翠云说,这里没法过了,还是回他老家去吧。刘翠云只好跟着丈夫,揣着那半拉破碗离开家乡,到章丘安了家,生下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

许多年后,刘翠云也老得快要入土了,她给后代定下了一个奇怪的规矩:手艺传女不传男。她的手艺让女儿带走,然后再传给外孙女……直到她手里的半拉破碗找到另一半为止。这规矩世世代代传了下来,凡是女的抛头露面在外面做“箍漏子”的,她们的手艺都是从母亲或姥姥手里接过来的。

刘义重听了这个故事,沉思了半晌,才说:“我明白了,我们都是一家人呀,怪不得你有这么多绝技呢!”接着,他又看了关秀几眼,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说:“难道,你是……”

关秀摘下头上的棉帽,打开头发,果然是个女儿身。她说,自己一个女孩家闯关东多有不便,只好女扮男装了。

关秀说罢,又拿出那个红色包袱来,就是昨天她拜祖宗的那个。她打开包袱,里面没别的,只有半拉破碗。

刘义重呆了半晌,突然倒身便向关秀磕头,关秀忙把刘义重扶起来,问:“你这是为何呀?”

刘义重说:“我们祖上有一条规矩,凡是拿着另外半个破碗来的,都要拜她三拜,因为她是代表我祖奶奶来的呀!”

接下来,就要把刘义重和关秀手里的两个半拉碗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碗,这可是他们祖宗一百多年来的心愿呀!

刘义重无比虔诚地向神龛里那半拉碗拜了三拜,然后小心翼翼地将碗取了下来,两个半拉的碗合在一起,竟是严丝合缝!

碗固定下来后,关秀和刘义重就各自展开绝技,一人负责锔一边的碗,只几下工夫,就把碗锔起来了,最后一个锔钉,是两人一起钉上的。

在经历了百年的分离后,碗终于合在了一起!锔后的碗,拿在手里金光闪闪,完整如新。

把碗锔好,刘义重对关秀的语气就亲热了些:“妹子,我们本是一家人,你就是我的亲妹子,以后你可不要到处跑了,这里就是你的家了。”

关秀脸一红,说:“我才不是你亲妹子呢,你差点没把我逼死,在你家里,还不知你又出什么招来难为我呢……”

刘义重嘿嘿一笑,说:“我这也是在考验你的手艺呀,就算认亲礼吧。我向你保证,以后我绝不难为外地人了。现在想来,哪有外乡人本乡人一说呀,真要从祖辈上说起,说不定大家都是一家人呢。”

关秀真的就在“破碗刘家”住了下来。

后来,听从关东回来的人说,关秀和刘义重结了婚,还生了个大胖小子,而那些学了“破碗刘家”手艺的人,也都不再向“破碗刘家”进贡了。以后从山东到关东的,东北人对他们都很热情,说:“我们都是一家人呀。”

泛泛之交篇(三):2007最佳中考满分作文--河南卷

   2006最佳中考满分作文--河南卷 河南·课改实验区       [原题回放]       选一题作文(50分)       (1)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       (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流。知识的交流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情感的交流可以丰富我们的心灵;思想的交流可以使我们变得深邃。交流使我们充实,交流使我们精彩。       请以“交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但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目。       要求:①请先写出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文题诠释]       2006年河南省课改区作文试题延续了去年命题的基本结构,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稍作调整。       首先,今年试题仍然采用选题作文的形式,给出两道试题,任选其一,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的两道试题由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组成,而去年则是由半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组成。这一个小小的调整仅仅是形式上的,从写作的难度上讲,与去年基本相当。       其次,两道命题考查重点稍有区别,命题作文“长大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带有明显的情感倾向,适合写作记叙文或者叙事散文。话题作文“交流”是一个独词式话题,提示中从“知识、情感、思想”等交流的范围上进行了指导。考生只要读懂提示内容,就会准确审题,找到写作立意点。这个话题可以写成各种文体,写作的空间很大。相比之下,命题作文的写作难度更大一些。       总体上说,2006年河南课改区中考作文试题比较准确地体现了新课标有关作文方面的要求。两个题目均严格按照新大纲“不设审题障碍,淡化文体,着重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的精神命题。从写作实践看,考生能较顺利地完成写作任务。       要写好这两个题目,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 审清题意,准确立意。       考场作文审清题意很关键,这里的两个题目虽然不难,但若忽视审题,就会有写作失败的危险。题目一审题时要注意两个关键词,“长大的路上”和“他(她)”。前者限定了我们写作的素材,必须是与我们的成长有关的,后者则限定了我们写作的中心人物。同时联系前后可以发现,这里的“他(她)”绝不是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应该是“我”的长辈或老师。如果忽视这一点,随意写一个人物,就不符合要求了。题目二在审题时要对“交流”的含义准确定位,要注意同相近话题的区别,要知道“交流”有两个内容,一是交往,二是沟通。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是准确的。       2、 开拓思路,写出独特。       这两个题目在平淡中蕴含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思路狭窄,写出的文章很难出彩。比如前一题目,有很多学生写父母在自己生病时如何关爱自己,自己在考试失败后老师如何鼓励自己。这样的构思只能算切题,但由于写者众多,难以出彩。试想一下,在成长的道路上,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就没有与众不同,属于自己的独特素材吗?当然有,某同学,以自己的一次出走为中心写作,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描写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生动地表现了父亲对自己的无限关爱之情。内容独特,故事精彩。再如题目二,如果仅仅把“交流”的范围确定在“父子”“师生”“同学”等范围之内,势必会导致写作内容的平淡乏味,试想一下,其实,“人与自然”“人与生物”“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甚至“自我与历史”“自我与名人”都可以进行交流。如果我们的思路能这样开拓一下,写作的天地就无限广阔了。写出的文章也就独特精彩了。       3、 精选文体,变换手法。       考场作文的写作,大多数同学还是比较习惯于写作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其实想这两个题目适合很多种文体。以题一为例,可以构思成日记,选取自己成长过程中三个片断,表现主题。可以写成戏剧形式,用三幕剧的结构表现成长过程中他(她)对我的帮助。即便是记叙文,也可以变换手法,力求新颖,比如可以构思成小标题式结构,用小标题展示层次,强化主题。再如题二,可以运用的文体更是多样,除了上面几种文体外,还可以构思成“交流”主题研讨会、交流试验书、交流产品说明书、有关知名人士“交流”访谈、童话、寓言、小小说、故事新编等等。总之,只要用心,总能找到适合的文体和表现方法。       [佳作点评]       走进西藏       河南一考生       每一次民族的交流带来的总是人类的和谐。       ——题记       公元640年,你——文成公主,一个伟大的壮举,一次吐蕃之行,便赢来了大唐与吐蕃几十年的和平与友爱,带来了两族人民的无比安定与繁荣。于是,历史的长征中留下了你匆匆的一道身影,碾出了一条连通两族的深深的车轮印。       那天,你在车前,在城墙下停留,不舍。你不曾离开过它半步,而今你即将离它而去,也许将一去不返。于是你怅然地环视这陌生而又熟悉的一切,也就是此刻,你才发现眼前这坚厚的城墙如此亲切,又如此可望而不可即。你知道墙的那面有泪眼婆娑的母后,有无可奈何的皇兄。风起了,马儿脖子上的铃儿叮当响,头顶上崭新的皇旗在呼啦啦飞。于是你转身走向车,留给长安最后一个回望,最后一颗泪,马儿走了,车子走了,你义无反顾……       风在吼,马在嘶,车在颠簸,你在车中垂泪,此刻只有悲伤寂寞与你相伴,只有天边那数点明星与你相依。就这样,你任由风儿把思绪吹回长安:曾经你是那么的快乐无忧地度过时时刻刻;曾经你在那热闹非凡、莺歌燕舞的春宫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然而这曾经的曾经都已烟消云散,无影无踪。除了孤独,你只有哭泣。这并不能阻止飞跑的马车,它要把你带到一个很遥远的地方,一个只有贫穷落后、野蛮强悍的民族。你开始恐惧。一阵疾而冷的风从窗子的帘下钻入,直扑你苍白而美丽的面颊。你不禁颤抖了一下,你不敢想象那位大唐附马——松赞干布是什么样子。英俊还是丑陋?体弱还是强健?你也不敢想象那里的人民与生活,但你隐约感觉那里是贫穷的,是艰苦的。你害怕,你不知道将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一切。你不知道……也许你想得太多了,你也太累了,于是你轻轻掀起窗帘:天边依然零星点点,远处也有几点在闪耀,然而正是这零星之光把黑暗照淡了,把你的忧愁驱散了。你感到从未有过的舒畅,于是你把头深深埋入双臂渐渐睡去……       雄鸡啼破了黑暗,迎来了拂晓,惊醒了梦中佳人。你揉揉惺松睡眼,再次掀起窗帘,你吃惊了:辽阔的草原,一望无垠,小草绿得逼你的眼。你从未看见过这样的世界,于是你知道:从此你将弃轿从骑,你将成为吐蕃一员。一只鹰滑过天空,一声呼啸划破宁静,你欣慰地笑了。也许,你并没有想到,你,一个民族的代表,一次义无反顾的交流,将两个民族的血液融为了一体。       历史已将你的前行记入了厚重的笔记。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选材独特、立意深远、语言优美的考场佳作。       当大多数的考生都在“学习交流”“师生交流”“朋友交流”这样的素材中团团转的时候,这篇文章如一缕清风给阅卷老师带来了清爽的感觉。考场作文就是要力求独特,以“文成公主赴藏的故事”为素材,以“民族交流”为主题,无疑在素材、立意上做到了高人一等,独具一格。加上细致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优美的语言表达,整个文章都显得靓丽多姿。            河南·非课改区      [原题回放]       任选一题作文。       (1)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2)水有三种状态,人生也有三种状态,水的状态是温度决定的,人生的状态也是自己的心灵的温度决定的。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温度是零度以下,那么这个人的生活状态就会是冰,他的整个人生世界也就不过他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抱平常的心态,那么他就是一掬常态下的水,他能奔流进大河、大海,但他永远离不开大地;假若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是一百度的炽热,那么他就会变成水蒸汽,成为云朵,他将飞起来,他不仅拥有大地,还能拥有天空,他的世界将和宇宙一样大。       请以“心灵的温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但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目。       要求:①请先写出题目。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文题诠释]       河南非课改区的作文试卷今年再次使用了选题作文的形式,一个命题作文一个话题作文两个题目供考生选择使用,给了考生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便于考生的作文水平的发挥。       第一个题目“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这是一个命题作文的形式。作为一个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养成许许多多的良好习惯:早起刷牙的习惯、不懂就问的习惯、尊重师长的习惯、诚实收信的习惯等等,良好的习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便利,良好的习惯可以引导同学们向健康的方面发展。所以,本题和同学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选择此题作文,应该不会有多大困难的。       怎样写好“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这一个文题呢,大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绘声绘色叙往事。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往往会牵扯到一个动人的往事。比如,坚持晨练的好习惯、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善待老人的好习惯等等,讲述受了谁的影响,什么事触动“我”养成了这个好习惯,其中有什么曲折的情节,把这些写出来,就能成为一篇扣题的记叙文。       ②明确观点讲道理。如果要把这个文题写成议论文,在动笔之前一定要打好腹稿,明确确立什么样的观点,采用哪些事例、道理作论据,怎样安排论证的结构等。需要着重指出的是:现代人写现代文,一定要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哟!       ③新颖文体闪亮点。在大家都写记叙文或议论文的时候,如果施展想象能力,用童话或寓言故事的形式,说不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注意:不但能编写故事,还要发表点评论,把你悟到的道理告诉给读者。       选题的第二题目是一个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对于许多考生来说“心灵的温度”应该算是新鲜的话题,而所给写作材料中把它与大家通常熟知的水的温度作了类比,这又让大家对这个话题有了更为形象的认识。很显然,心灵的温度是一个比喻性的说法,它暗含着一种哲理一种感悟。是啊,心灵的温度,人生的状态,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作为考场作文,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点突现文章的亮点:       ①格调尽量高昂一些。阅读所给材料,很容易就能感悟到作为我们应该所具备“心灵的温度”,所应持的人生态度,所能达到的人生状态。思想内容要健康,这是一篇文章最根本的要求,体现在文中的观点应有积极的意义,格调也要高些,“言为心声”嘛,让阅卷老师通过阅读我们的文章就知道我们是人生态度积极的青年。当然也应避免高喊空洞的口号。       ②选择写作的角度要小一些。几乎所有的话题作文都比较宽泛,本题也是如此,写作的角度宜小不宜大。写人就写具体的人,议论要有明确的观点,翔实的论据,切忌漫无目的地泛泛而谈,更不能反复套用材料中的语言。       ③跳出自我的小圈子。平常作文中,不少同学都习惯于选择以自我为中心的内容来写作文,如果大家都这样写,无外乎“我的生活多么平淡”,“我要让自己的心灵温度达到一百度”等等内容,多没劲。这一次不妨不写“我”,写历史名人,写时代新锐人物,都可以呀!       以上两题,无论选择哪一个写作文,要想得到阅卷老师较高的评价,除了注意以上几点,还应该在立意、选材、技法或语言等方面有一些特色,才能取得理想的考分。       [佳作点评]       我养成了一个好习惯       河南一考生       某月某日 星期一 阴       老师又要求我们记日记了。我真不明白老师的用心,越是怕写作越是逼我们,难道记记日记就能把作文写好了?       要不是我害怕老师的严厉,我才不会在这个日记本上写下这几行字。       某月某日 星期三 多云       老师说,日记就是要记下自己所见到的有感触的事物。我想,今天见到的这件事我应该记下来:       那是一个父亲,他手里的食品袋中装着几个烧饼。他站在教学楼前,他一定在等他的孩子。阳光很烈,整个上午,他一直站在那灼热的阳光里。直到放学后,我才在校园的一角见到那个父亲的儿子,他正在抱怨父亲:“你的衣服那么破旧,在楼前让我怎么认你呢?”       咳!这真是一个混帐儿子!       某月某日 星期五 晴       星期五是一个让我胆战心惊的日子,因为今天下午是作文课。而我,是最怕写作文啊。       作文题目要求以“亲情”为话题写作。我写什么呢?我一时间抓耳挠腮,不知如何动笔。我突然发现我的同桌拿出他的日记,他在日记里面寻找材料呢。难道日记真的能帮助我度过作文难关?       我拿出我的日记本,开始一页一页地翻看。我突然发现我前天记下的那个给儿子送烧饼的父亲。哈哈,有了,我就写那个父亲,题目叫做“阳光下的父亲”。       某月某日 星期五 晴       又是星期五了。今天下午老师评讲上一次的作文。让我惊喜的是,我的《阳光下的父亲》竟然被老师当作优秀范文在班里念了。经过老师的评说,我发现我的作文写得真好。       感谢那篇日记,它帮了我大忙啊。       某月某日 星期一 晴       真快,我的一本日记竟然在不知不觉中记满了。今天,我又买了一本新的日记本。呵呵,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爱上了日记。       这是新的日记本的第一页,在这一页上,我一定得欢呼:我养成了记日记的好习惯了!       [名师点评]       本文用轻松流畅的文笔记叙了自己由讨厌记日记到喜爱记日记的过程。文章中有许多亮点可以评说:○1采用日记组合的形式来作文,形式新颖。文章使用了五则有共同主题的日记组合在一起来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条理清晰。○2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开头说自己不爱记日记,结尾却写自己已经养成了记日记的好习惯了。开头和结尾的话都是日记本第一页上的话,内容却相反,开头记结尾相映成趣。○3文章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生动性。 

[泛泛之交的意思]泛泛之交3篇

https://m.bbjkw.net/fanwen232911/

推荐访问:泛泛之交的意思

经贸招商公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爱情星火]我们的爱情就像点点的星火6篇 下一篇:[小龟电动车]小龟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