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同不相为谋下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完整版5篇

2018-09-14 经贸招商公文 阅读:

道不同不相为谋完整版一:以微笑面对嘲笑

以微笑面对嘲笑
微笑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当面对他人的嘲笑与讥讽,你会怎么做呢?是冲上去和他们打一架?还是不屑一顾另寻他路?
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
“韩信”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胆小怕事,却有满腔报国之志,他不得项羽重用,改投刘邦麾下,最终成就一代名将。当他还是少年时期,被一个屠夫侮辱时,他没有莽撞行事,而是冷静下来,淡定从容地从屠夫胯下钻过。尽管忍受着他人无数的嘲笑与讥讽,他却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伤心与难过,而是微笑转身,留给他人一个冷清的背影。假使韩信没有如此博大的心胸,他怎会忍受得住那样的侮辱。他受尽他人的嘲笑,最终却顽强的屹立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一处风景。而当初那些嘲笑他的人呢?或许在哪个不知名的角落哀婉叹息吧。
当勾践为夫差做尽各种失去尊严的事情时;当苏武这个汉朝大将在匈奴之地放牧时;当蔺相如遇廉颇引车避匿时。旁边有多少人在嘲笑他们;有多少人在笑他们傻;有多少人在唾弃他们。而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他们,懂得他们。历史告诉我们:他们这样做都是值得的。他们守住了他们的国家;维护了他们的尊严;保护了他们的子民。成为一代名人,树立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一颗颗明珠,永不泯灭。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仍然有很多和别人过不去的,他们嘲笑别人,挖苦别人,却不知道实际上他们也是这样的人。别担心,他们都是历史的尘埃,存在于那一颗颗光明闪耀的背后,甚至没有人知道他们曾存在过这个世上。
嘲笑与被嘲笑是相对的。如果你有一颗顽强的心,面对他人无谓的嘲笑与讥讽,你应当不和他们一般见识,转身一笑泯恩仇,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说的便是如此吧;即使你的心没有那么坚强,你也千万不要追随所谓江湖义气,与虎谋皮,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说的便是如此。
君子与小人,一念之间,便可得知。

道不同不相为谋完整版二:论语读后感

论语读后感 范文一: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是在开放阅览室书架上随手抓一本我能读得进去的书。再后来,通过网络,也约略知道近来新出的哪几本书是值得一读的,可我也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偶尔在浏览的网页上碰到一两本好书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看,相逢或相违全凭运气。所以,我读《论语》也只是因为选了《中西经典选读》这门课,于是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

道不同不相为谋完整版三:孔子的名言


你知道孔子的名言有哪些吗?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3、不学礼,无以立。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逼好。

8、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小不忍则乱大谋。

11、匹夫不可夺志也。

12、道不同,不相为谋。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7、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1、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2、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6、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2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28、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2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31、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译文孔子说:“明智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明智的人好动,仁慈的人好静;明智的人快乐,仁慈的人长寿。”

32、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4、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36、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37、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3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9、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4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1、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4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道不同不相为谋完整版四:高二作文800字 一屋之道,天下以行之


今日之地球,可喻之于一屋。屋内之众生,不可离屋而仍得以存。一者人为万里化咫尺之现况所迫,二者人皆互有所依,不可孑身过活。故若欲得和谐之家景,必先寻得此共生之“一屋之道” , 而天下以行,方得始终。此“一屋之道” , 依余之见,乃三大原则:互尊、求同、互利。

互尊。互尊乃先行之道。人各有志,志异致行异。共居一室,若无互尊,则万事不得以行。君试看阿以冲突,连年不息,是其互不相尊,致于龃龉。自古至今,杀伐累累,多出于无互尊之因。一味排他,唯图扩张,殊不知唇亡齿寒之理。而享“中心之城”之誉之迪拜,秉兼容并包之准则,集文化之大成而互不相扰,各国之民皆能于此怡然自得。此迪拜之所以成其旅业之阜盛。可见互尊乃通至共荣之阶梯。

求同。互尊之后,如何建一沟通桥梁,求得共同发展之路?求同。同者,双方交融之契机,合作之保障。文明之路虽千差万别,风俗传统虽各有渊源,意识形态虽迥然相异,然当今之世界,国如姊弟,血肉相连,命运相同,共同之利益日益繁复,求富之诉求尽人皆怀,亘古未变。故与人相交,置求同于核心,谋共行之路,而存异以避冲突,可促双方之发展,有百益而无一害。君诚看周恩来于万隆会议之辞,联第三世界之命运于一体,激万千同胞之共鸣,此之谓大国之风范,屋中之强者。而朝韩两国,惟注目于双方之异,因而划地三八,壁垒层层,泾渭分明。虽为毗邻,无半分邻意,反而互成阻碍,睚眦相对,实乃令人唏嘘。倘其能求同共进,暂搁前嫌,则大有另一番光景可待。

互利。同一屋檐之下,互惠互利,方得长远,投之以李,报之以桃。合作共赢,可得一 一相加而大于二之奇效。君诚看今日中国之一带一路,呼四海之朋,合众家之力,以和谐之氛围,谋共同之利益,其已然为未来之景勾绘蓝图。吾利人人,人人利我。人进则四邻进,一屋得扫,而天下得净。

然于吾心中,尚存一更高之境——互爱。一屋之人,应亲如手足,同舟共济,生死相系。若彼皆负人道之最高理想,穷则独善,富则兼济,爱人如己,灵犀相惜,则共和之终极美景岂堪远哉?此乃“一屋之道”之真正含义。

世界如屋,乾坤在掌。今日之人类,欲纳须弥于芥子,不可无道。一屋之道,互尊、求同、互利,以至互爱,天下以共行之。则此屋不可不昌,屋内之人,不可不幸福。一屋以耸云天,一屋以庇众生,则指日可待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完整版五:杜甫的故事


杜甫虽然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是个官二代,但无奈家道中落,一生仕途不顺,屡受打击。如长安十年,杜甫为谋官历尽艰辛,受尽屈辱。大到受骗上当被权相耍弄,小到残杯冷炙,蔬食不饱。杜甫36岁那年,参加了玄宗的特科考试。但这次考试被权相李林甫操纵,竟一个不取,反倒上表祝贺玄宗,称“野无遗贤”,似乎天下的能人都已被朝廷延揽,剩下的都是些扶不起教不出的草莽之辈。杜甫兴冲冲而来,心悬悬而去,受到了无情的愚弄。

杜甫原本雄心勃勃、理想远大,但造化弄人,年过而立却仍无立身之处,经常为了吃饱肚子而四处奔波。754年诗人家居长安城南的少陵,由于长安发生特大的雨灾,米价飞涨,诗人在长安无法生活,只好把妻儿迁到长安城北的奉先县去谋生。而更为可悲的是759年诗人一年就迁移了四次。从洛阳到华州、秦州、同谷,直到四川的成都。杜甫在同谷县出发时在诗中写道:“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可见诗人奔波之苦。这种奔波,除避安史之乱外,主要就是为生活所迫。

杜甫当初决定去同谷时,就是因为得到同谷县令的信,说此地盛产一种薯类,吃饭问题好解决。可杜甫去后情况并不那么乐观,他在《同谷七歌》中写道:“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手脚冻僵的杜甫苦苦寻找的“橡栗”,是一种不好吃的苦栗子,在庄子“齐物论”里养猴子的“狙公”就拿这个给猴子选择要“朝三”还是“暮四”。可见诗人的生活是饥寒交迫、狼狈不堪的。所以杜甫住了一个多月就只好离开,继续“流动”了。

李白与杜甫都经历过漂泊迁移的生活,但杜甫的情况更加困难。李白漂泊时,常常是一条光棍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多少,花多少,穷点富点,日子都好对付,何况自己账户上还有“五花马,千金裘”,手里有钱,心里不慌。而杜甫在安史之乱以后,到了哪里都是老婆孩子一大帮。经常瓮中无米,灶头无烟。连饿死孩子的惨剧都发生过。

[道不同不相为谋下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完整版5篇

https://m.bbjkw.net/fanwen232175/

推荐访问:道不同不相为谋下一句

经贸招商公文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心田花开]心田6篇 下一篇:[]雪中想妈妈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