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橙子3周目]陈大目3篇

2018-09-02 班组建设 阅读:

陈大目篇(一):罗成巧布石头阵

1111在明光市东大陆门涧溪镇南有一座蜿蜒七八里的大山,叫清明山,山不高,海拔只有170米,山虽不险但三面上基本上是1比1的陡坡。此山十分有名气,早在隋朝末期,隋兵上下大都传说此山是仙山,有山神把守,万兵近不得山脚,可在老百姓中却广为流传着当年瓦岗寨英雄、隋唐美男子罗成在这里布过石头阵,击退数千隋兵围攻的故事。
1111相传,瓦岗寨起义军首领程咬金,派罗成率领一队人马前往柳州城(今女山湖镇)西南的苏巷陈堆寨去联络义弟殷雷、殷电二位英雄,顺路打探一下盱眙隋兵虚实。
1111罗成带领五十快骑日夜兼程,不几日来到陈堆寨。此时陈堆寨兵强马壮。罗成递上程咬金的书信,殷氏二兄弟看后热情将五十将士迎进寨内,杀鸡宰羊盛情款待。当罗成详细介绍了程咬金及瓦岗寨众英雄相聚起义事后,殷氏二兄弟一阵摩豢擦掌,主动提出要带领人马投靠。罗成传达了程咬金的意见,要其先修书禀明历阳(今安徽和县)杜伏威杜总管。殷雷道:"没事,杜总管平日敬仰程大哥,我们带兵投靠瓦岗寨,杜总管知道后说不定他也会把兵马带过去呢。"殷电是读过几本书的人,做事较沉稳,接过殷雷的话茬说:"罗成兄弟刚来也不急着去,我们可修收一封派快马送往历阳,禀明杜总管,今且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罗成忙说:"程咬金也派人前往历阳联络杜总管,只是比我迟去两日,就是留时间让二位禀明杜总管。这两日我正好要前往盱眙打探那里的情况。"
1111第二天罗成扮作书生,只带一人扮着书童,主仆二人前往盱眙。在盱眙城里住了两日,就知城内隋兵守将叫陈位,手下有朱大、马二、牛三、杨四四员猛将,四猛将各有三千精兵,小小一个盱眙城固若金汤。罗成想试一下盱眙隋兵的战斗力是否有传的那么神。返回时一路琢磨着如何戏弄陈位一下,一是要试探一下隋兵的战斗力,二是想趁机在殷氏二兄弟面前显露一下本事。当走近涧溪镇时,一座大山闯进眼帘,罗成想能不能利用一下这山打个伏击。于是带书童上山查看,这一查看心中猛生一计。山上遍地都是"狗头石"。罗成心想殷氏二兄弟只有3000兵马,而且大都是陈堆附近的农民,怎能敌过训练有素的一万多隋兵呢?要是将这石头利用起来,以石代兵,那就不一样了。
1111罗成离开陈堆寨去盱眙的当天,派往历阳的快马便赶了回来。带回了杜总管的五个字:"百川汇大海",殷雷看不明白,殷电心里清楚,他说:"只等罗成兄弟回来,便可择日带兵马出发投奔瓦岗寨。"第二天中午还不见罗成回来,殷氏二兄弟有点急了,他们怕罗成出事。下午殷氏二兄弟开始讨论是否派人前往盱眙接应查找,卫兵飞马来报罗成回来了。
1111罗成进了寨,把盱眙城的情况向殷氏二兄弟一一说明,殷雷抢关说:"先让他们神气几日,有朝一日我剁了那朱马牛杨的头来。"罗成说:"二位英雄,我不能白来,我想打他们一下再走。"殷雷忙接上话茬说:"好!好!把我们的三千兵马全带上,干他一下。"罗成摆摆手道:"不用那么多,我只需一千人马。"殷雷把眼睛瞪得老大:"拿一千人马去干人家那一万多人?"罗成点点头。殷雷急忙问:"罗成兄弟,不是开玩笑吧?那些家伙可不是泥捏的。"罗成笑笑说:"这我知道。"殷雷还要说什么,殷电摆手示意,打断哥哥的话道:"罗成兄弟已胸有成竹,不妨说说让愚兄见识见识。"罗成把自己的想法和计划细说了一遍,殷电频频点头,可殷雷还是不放心地说:"罗成兄弟,万一有个闪失,我兄弟如何向程大哥交待呢?"罗成说:"万无一失,隋兵中朱、马、牛、杨四大将从来未打过败仗,平日里专横跋扈,目空一切,我带几百人马装着路过,四大将知道后定带人出城砍杀,我调头逃跑,派一副将在后喊我姓名,他们一定穷追不舍。这时我逃上山,他们会围山攻打,那时伏兵如此这般,定能取胜。"
1111罗成带领一千人马,直奔清明山。罗成指挥士兵搬狗头石码堆,十步一堆,一堆不得少于500块,二十步一排,从半山腰开始码堆,连码三排。每六堆中间留一人,每人用丹红或锅脐灰把脸抹花。每十人为一组,统一指挥,一齐呼应。因清明山到处都是"狗头石",只半天清明山入口处的半个山全都布齐了石堆。
1111罗成带领500骑兵向盱眙城进发,隋兵哨兵早快马报告了消息,陈位和四大将不知来头,紧闭城门,登上城门楼观看动静。陈位见一队人马挑着瓦岗大旗,见城不进向扬州方向进发,再看后面没有继兵。陈位想,这不过是小股过路起义军,于是下令,打开城门派朱马牛杨四大将各带一千人马围剿。罗成一看城门大开,尘土飞扬,杀声震天,心中暗喜,带领500人马调头往回跑,跑在最后的一员副将见隋兵已近,高声大喊:"罗成兄弟,快来救我,罗成兄弟,等等我!"追在前面的是杨四,杨四一听说前面是罗成,回头大喊:"大哥、二哥、三哥,前面是罗成。"隋兵诸将听说是罗成都想立功,喊杀声更响了,马跑得也更快了。
1111罗成来安县工商局水口工商所人马在前面拼命逃,隋兵大队人马在后面死命的追,义军中也有马跑得慢的,被隋兵追上挥刀砍杀。隋兵四大将一心要活捉罗成,对其他义军追上后格杀勿论,因坡较陡,马不能上,义兵弃马逃上清明山,隋兵追至山下,眼看就要活捉罗成,但马不能上山,只得传令下马聚齐四千追兵,一路喊杀震耳,向清明山攻去。当隋兵离码放的石头陈还有二三十步远时,忽然从石堆后窜出一个两丈多高半边脸黑半边脸红的巨人,高声喊道:"哪里来的贼人搅了山神的好梦,找死!"隋兵追至半山腰,被这忽然出现的巨人吓得愣了神,还没反应过来,只见世人一挥手,无数石头飞将过来,就听"妈呀!妈呀!"一阵阵惨叫,许多隋兵头破血流,有的脑浆都被砸了出来。隋兵中有人在喊:"快逃命呀!山神动怒了!"直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连滚带爬没命地往山下逃,无数狗头石如暴雨一般倾泻,铬头石大都是圆形,顺坡向下滚得飞快,跑在后面的隋兵被砸死了许多,那惨叫声和呼救声比先前喊杀声更响。加上涂了花脸的义兵"咿呀欧唷"的怪叫声,没被砸伤的隋兵三魂吓掉了两魂半,下了山上马逃命去了。这兵败如山倒,朱、马、牛、杨四大将没来得及弄清怎么回事就调转马头跑回了盱眙。
1111石头阵显了神威,砸死砸伤隋兵近千名,罗成大获全胜,陈堆寨将士个个敬佩罗成足智多谋。陈位和他手下四大将日后知道中了罗成的圈套,一个个气得咬牙切齿。
1111清明山的石头阵,只用了第一排石堆,就大获全胜了,那第二排、第三排的石堆经过一千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直到现在还有一堆堆的码放在清明山腰。
 

 

 

陈大目篇(二):杨少衡的长篇小说《海峡之痛》读后感

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分离已有56年的时间,也就是说超过半个世纪的岁月。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半个世纪的岁月固然只是一瞬间,但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民族来说,半个世纪却是一个漫长的岁月,它往往是两代人或三代人经历的时段。在这个漫长的岁月中,生活在海峡两岸,有着千丝万缕关连的千千万万家庭和人们,经历和忍受着由于分离而造成的巨大的伤痛,因而海峡两岸的人们,只要记得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就必然急切期盼着两岸的沟通,民族与国家的统一。 近日读完福建实力派小说家杨少衡的长篇小说新作《海峡之痛》(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心潮久久不能平静,关于海峡两岸由于分离而造成的历史之痛以及两岸的统一问题,久久盘桓于心中。应该说,这是一部关于海峡的历史与现状深刻而动人之作,它落笔的是生活于海峡两岸杜、罗两家历史恩怨、悲欢离合、曲折动人的故事,着墨于大陆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杜荣林和先是流窜于大陆、金门、台湾之间的国民党军官、特务并曾沦为土匪,后来又成为到大陆投资的企业家罗进这两个人物的“海峡之痛”,他们可以说都带着这个“痛”离开人间的。但是明眼人一读便知,杜、罗两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恩怨故事以及杜荣林、罗进的心中之“痛”,折射出的却是海峡两岸千千万万个家庭和千千万万人由于海峡两岸分离造成的灾难和创伤。这个“海峡之痛”是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的,也是属于已经逝去的二十世纪的!当然,长篇小说《海峡之痛》由杜、罗两家的“海峡之痛”所表现出来的民族之痛、世纪之痛,是对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态,反对台独,实现中华民族统一大业的由衷而强烈的呼唤!这种呼唤不仅是适时的,也是强有力的,震撼人心、动人肺腑的!这正是这部小说主题深刻的体现,也是它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我是个小说的专业读者,近三十年来,仅长篇小说读过的就数以千计,但像《海峡之痛》如此强烈吸引着我,读后又让我心潮久久难以平静的作品却不多。这是因为《海峡之痛》不仅具有一个宏大而深刻的主题,还有一个曲折动人、富于传奇色彩的故事。
故事开端于1949年初秋闽南山区一个叫龙潭的山谷里的一场伏击战。其时,渡江南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闽南人当时叫大军)追击溃逃的国民党败军于此,“大军”的一个连长杜荣林率一个连在龙潭山谷打了一个伏击战,把准备由闽西逃到厦门的一个运送家属的国民党车队击溃,把押车的“国军”上尉罗进的一家击散。罗进的妻子刘小凤失踪。他的出生仅三个月的女儿被“大军”收留,先是寄养在农家,后来由于一个偶然的事故由杜荣林收养,成为杜的女儿,取名杜山。罗进则在逃窜中落入土匪卢大目之手,后入伙为匪。龙潭山谷伏击战打出了杜、罗两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恩怨故事,也展示出台湾海峡两岸分离而造成的民族之痛。作为“国军”的一方,罗进开始了为了寻找妻子女儿下落几进几出大陆的传奇般的经历:他化名刘四斤在卢大目处当了个小土匪头目,后来又趁“大军”剿匪于九弯一役使卢大目部全军覆没之际逃脱,“先向西,潜入深山,从福建西部龙岩一带逃进广东,再转折南行”,经过他童年生活过的潮汕地区,然后“从番禺一个小港坐上一条小船漂泊珠江,于夜中偷渡香港”,再作为“大陆难民”由香港到台湾。到台湾之后,即加入“国军”情报部门,派到金门蹲在坑道里收集大陆情报,制造过一个“心战”案例,叫秦之川《致杜营长的信》。又认识了在金门开酒馆,后来成了他妻子的寡妇吴淑玲。1953年7月中旬,又曾随“反攻大陆”的“国军”登上东山岛,企图再回大陆,仅三天即无功而返。后来,吴淑玲由金门而回台中,罗进也回到台北,由于一个叫陈汉的国民党情报人员的“供出”,涉及“匪谍”案,差点送了命。经吴淑玲营救,终于出狱,又作为“反共挺进军特别支队”的支队长被派遣回大陆。但当这个“特别支队”进入大陆之际,即陷于绝境,10个匪特,或被击毙,或被活捉,罗进比较识趣,主动投降,又隐瞒了历史,只轻判了十年徒刑。在江西南部劳动农场服刑后,罗进刑满释放,拒绝留场就业,回到刘小凤的故乡漳州,干起了收破烂的营生,常出没于龙潭山谷一带,为的是寻找当年失散的妻儿的下落。几经曲折,他在龙潭山谷附近的土门村见到了在此当赤脚医生的叫做杜山的女儿,但不敢相认。不久,由于吴淑玲动用在美国的亲戚转信给中共高层领导,于是,罗进手持一张前往香港的单程通行证离开大陆,经香港再次前往台湾,结束了他在大陆近十年的游荡。后来,他又几次穿越台湾海峡,来往于大陆与台湾岛之间,不过,他已有了各种合法的身份,而目的还是一个:寻找他的妻子女儿。一直到与女儿相认,也找到失散的妻子刘小凤的踪迹,为迟到的寻访,最后喊着心痛告别人世。罗进这个曲折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往来于海峡两岸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正是半个世纪海峡两岸戏剧性关系的缩影。而杜荣林的故事呢,也可以说是相当曲折动人和富于传奇色彩的。这个来自河北南部农村的连长,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被从他的连队里调回闽南山区剿匪护粮,才没有和他的连队以及他的战友连指导员于立春一起把白骨留在金门岛上。但是,他后来的经历也是不顺的。九弯之役后,由于受重伤住院,认识了一个认真细致护理他的护士秦秀珍,产生了感情,非秦秀珍不娶。但秦秀珍之父是逃台的国民党军官秦之川,上级一直不批准他同秦秀珍结婚。后来勉强批准之后,又由于敌特制造的秦之川《致杜营长的信》一案,久久得不到信任和提升。到了“文革”前夕,一个机会使他提升了团长,但由于“文革”初期杜山造反找出秦秀珍与其父母的合影被说成是期待“国军”反攻大陆而造成秦秀珍自杀,杜荣林又由于抢出当时被定为“走资派”的陈石港到军营避风而被撤职送往闽西,这无疑是对杜荣林极大的双重打击。“文革”之后,他虽然逐步升至某部队副司令,进入高级指挥员之列,但很快退休进干休所看孙子。更重要的是,解放金门、台湾遥遥无期,还扔在金门的战友白骨不能接回来,仇不能报,女儿杜山又被认走,且远走美国,这一切都使这个革命一辈子的“大北杠”深受打击,尤其是看到他的半个世纪的对手罗进大摇大摆闯回大陆,认走他的女儿,在龙潭山谷修了度假村,更让他感到生气和失落。最后,他是在遥望海天后大喊“痛”字而告别这个世界的。
我之所以这样不惮其烦地复述罗进、杜荣林两家半个世纪来发生在海峡两岸的曲折动人且富于传奇色彩的故事,复述这个可以称为民族之痛和世纪之痛的悲剧故事,不仅因为它是动人的,是具有吸引力和艺术魅力的,更重要的是这个海峡之痛的故事耐人咀嚼,也让人深受启迪。而作者在讲述这个故事时采用的虚实相间的手法也是值得注意的。我们看到,在叙述者的叙述中,半个多世纪来,海峡两岸发生的大事都是于史于时有据的,从1949年秋闽南解放,厦门之役,金门失利,到1953年7月的东山战斗,再到“文革”中的种种事件,一直到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台胞返回大陆探亲之潮以及随后而来的台胞到大陆投资办企业之潮,这个大背景完全是实录;至于杜、罗两家的传奇性经历以及悲剧故事,都完全是据有关史料虚构的。这种一实一虚、虚实相间的叙事方法,自然有它的长处和短处。其长处是,由于大背景的真实描述加上闽南风情的生动描绘,使杜、罗两家的虚构故事更加真实感人;其短处是,由于写了真实的大背景,杜、罗两家的虚构故事受到真实背景的限制,因而拖得较长,也写得较散,枝节较多,显得不够集中。
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也是值得赞赏的。杜荣林这个来自河北省南部农村的孤儿,是在革命军队里成长起来的我军优秀指挥员,他从上个世纪40年代末随军南下来到台湾海峡西岸起,就一直扎根于海防前线:由于时代与历史的多种因素,他的解放金门、台湾的夙愿虽尚未实现,到金门背回战友尸骨、为战友报仇的壮志也未能酬,最后也可以说是饮恨离开这个世界。但是,这个被叫做“大北杠”的军人形象却是高大的,独特的,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的。他不仅是位英勇杀敌、多谋善战的军人,从他对待爱妻秦秀珍的态度、对养女杜山的爱、对战友陈石港的义诸方面,尤其是从他年迈回北方一一探访已故战友家乡,并准备在龙潭山谷的山峰建亭纪念他全军覆亡的连队这一笔来看,他的胸襟又是相当美丽的。他的倔强和他的善良相交织,他的疾恶如仇,立场坚定同胸襟宽广,与时俱进相统一,成为一个相当高大又高度真实的人民解放军老指挥员的形象。而罗进的形象呢,又相当复杂多侧面,相当立体丰满,他既是国民党溃退中的一名下级军官,又是犯过罪行的匪特,后来又是热心投资大陆的台胞。他虽然出于对失散的妻子女儿的思念,多次穿越台湾海峡,来往于台湾与大陆之间,但都表现了大部分去台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的经历与愿望,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与审美价值。罗进的女儿,杜荣林的养女杜山的形象也是相当独特的。杜山与杜荣林深厚感情的表现,以及她倔强的性格,都是耐人琢磨的,只是到了小说的后半部,这个形象的艺术色彩似乎逊色了些。总的说来,杜荣林、罗进、杜山的形象都是相当成功的,他们不仅具有典型性,从某种意义来说,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性。
杨少衡的小说在叙述语调上逐渐呈现出特色,不仅具有客观性,同时也相当老到幽默,有些地方适当夹杂进闽南的方言土语,又相当有味道。这种独特的有韵味的叙述语调,先是在他近期的中短篇小说中显露出来,而从这部长篇小说近作来看,这种叙述语调显得更从容更出色。小说是一种叙述的艺术,叙述技巧的成熟意味着小说创作的成熟。我当然为少衡的小说艺术渐趋成熟感到由衷的高兴,但是要想在这方面做些分析,恐怕要另为一文了。就此打住吧。

陈大目篇(三):惊魂野猪滩


一、误杀

这年初春的一天,陈疤瘌却扛起猎枪,偷偷摸摸扎进了野猪滩。之所以偷偷摸摸,是因为祖辈留有一条不成文的山规:这个季节,山中鸟兽大多腹中有孕,即将生产,或幼兽新生,需母兽喂食,严禁村民进山猎杀。

陈疤瘌本名叫陈舜,因脸上横着道

[大橙子3周目]陈大目3篇

https://m.bbjkw.net/fanwen214246/

推荐访问:大橙子3周目

班组建设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我是一只小鸟]如果我是一只小鸟5篇 下一篇:[形容友情的唯美句子]形容友情的句子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