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妈 配方]老干妈配方被破解

2018-07-18 素材及写作指导 阅读:

(1) [老干妈配方被破解]有关维权的论据素材:老干妈


  导语:2016年5月,老干妈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发现当地另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生产的一款产品与老干妈品牌同款产品相似度极高。而老干妈公司从未向任何一家企业或个人转让该类产品的制造技术。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论据素材,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适用话题:维权、原创、打假、技术、保密、法律
  贵州省贵阳市公安局南明分局5月8日通报,该局日前将涉嫌泄露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老干妈)商业机密的贾某抓捕归案。
  这也是,今年继“陶华碧不再持股老干妈”新闻曝出之后,老干妈再一次成为公众话题。
  此次贾某泄密事件
  2016年5月,老干妈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发现当地另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生产的一款产品与老干妈品牌同款产品相似度极高。而老干妈公司从未向任何一家企业或个人转让该类产品的制造技术。
  该事件引起了老干妈公司的警觉,公司相关人员认为此现象很可能存在重大商业机密的泄露,老干妈公司于同年11月8日向公安部门报案。
  经查,涉嫌窃取此类技术的企业,绝无此研发能力。经侦查人员多方了解和仔细排查,侦查人员将注意力最终锁定到老干妈公司离职人员贾某身上。
  2003年至2015年4月,贾某历任老干妈公司质量部技术员、工程师等职,掌握老干妈公司专有技术、生产工艺等核心机密信息。
  据了解,贾某在其任职期间,与老干妈公司签订了“竞业限制与保密协议”,约定贾某在工作期间及离职后需保守公司的商业秘密,且不能从事业务类似及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的经营活动。自2015年11月,贾某将在老干妈公司掌握和知悉的商业机密用在另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并进行生产。
  办案侦查员调查中,依法搜查扣押了贾某随身携带的移动硬盘及内含的电子证据资料,并在其台式电脑中发现大量涉及老干妈公司商业秘密的内部资料。
  目前,嫌疑人贾某因涉嫌侵犯商业秘密案,已被刑事拘留。
  其实,老干妈的“打假维权”,由来已久。
  百度搜索“老干妈配方被破解” 出现一百多万条搜索结果
  据新华网报道,2013年年初,贵阳市工商部门与“老干妈”联手开展网络打假行动,执法人员辗转重庆、四川、湖南、湖北等地,共查获侵权产品1200多件、侵权商标标识13万余张,为企业挽回损失上千万元。
  陶华碧本人对打假的态度也很坚决。
  而在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陶华碧秘书刘涛在接受贵阳本土媒体采访时介绍,老干妈近年来每年都要安排两三千万用来“打假”的专项资金,并对商标保护也加强了措施,该公司全部注册商标达114个,包括“老于妈”、“妈干老”等商标,这都是为了防止一些公司打擦边球,对老干妈品牌有所影响。
  同时也是为了避免“劣币驱逐良币”,保护和稳固自己现有的市场地位。
  而在外部打假的烽烟之下,老干妈内部也悄悄发生变动。
  陶华碧不再持股老干妈
  陶华碧虽是知名民族企业老干妈公司创始人,但是其行为做事极其低调,至今不愿接受媒体公开报道,就连陶华碧2014年“退股”也是近期才被曝出。长期以来,对于外界而言,不仅陶华碧本人,甚至整个老干妈公司都带有一种神秘感。
  1997年10月,陶华碧花了1000万元注册了南明老干妈,公司由陶华碧全资出资成立。
  2014年3月,一篇媒体报道曾提及老干妈成立之初的股权结构,称股东结构极其简单,只有陶华碧与其两个儿子。其中,陶华碧仅占1%的比例,大儿子李贵山持有49%,小儿子李辉2012年5月才入股,持有50%。
  但这次,陶华碧居然一分股份都不留!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公司创始人陶华碧已退出了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持股,不再持有老干妈公司任何股份。
  陶华碧目前仍是老干妈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而李贵山出任监事。另外,她的小儿子李辉在股东名单中也不再出现。
  南明老干妈最新股东信息一栏显示,公司股东由李贵山、李妙行两人组成,但工商信息中并未提及李贵山、李妙行两人的持股比例。
  无论是老干妈公司官网还是媒体报道中,极少有李妙行的信息,其与陶华碧之间的关系更不得而知了。
  因此,在“打假维权之外”、“陶华碧不再持股”,商业圈同仁热切关注老干妈未来怎么走,会上市吗?
  老干妈会上市吗?
  不得不说老干妈是一家高速成长的企业,1999年产值就突破亿元,达到1.26亿元,2006年达到12.8亿元,2016年度销售额突破45亿元,20年间产值增长超过600倍。
  并且尤为难得的就是老干妈没有库存,也没有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只有高达十数亿元的现金流。陶华碧曾说,“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
  老干妈还在发展,还在向百亿企业冲刺,拥有着“创民族品牌,立千秋大业”的企业理念。
  据媒体报道,陶华碧表示,她一直恪守自己的“四不”要求,亦即“不偷税、不贷款、不欠钱、不上市”,并将各路说客挡在门外。她认为,“上市、融资这些东西我一概不懂,我只知道一上市,就可能倾家荡产。上市那是欺骗人家的钱,所以我坚决不上市。”
  的确,老干妈在属于它自己的价格区间里,击败了所有的竞争者及挑战者。它的成功,难以复制。我们也诧异于这家企业的固执与坚守,不融资不上市,不借用财务杠杆,竟然做到了今天这样年销售数十亿的成绩。
  事实上,上市并非洪水猛兽,并非如陶华碧所言会倾家荡产,也不只是为了骗人家的钱。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BAT,上市了也都发展得更好、更规范、更有秩序了,也为资本市场增添了活力。
  陶华碧作为传统企业的老板,坚持消费者至上的办企理念,且没有象有的企业那样盲目扩张,保持企业的稳步发展,从而有比较充裕的资金资源维持企业的稳定。保持这样“稳定”的状态下,老干妈上不上市,对该企业影响都不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干妈”不上市,就没有多少代表性。并且,我们也不知道老干妈的潜力究竟有多大。
  “老干妈”不上市可以说是老干妈对资本市场的依赖度很低。而老干妈不上市的真正启迪,恰恰正是我们于对资本市场问题的认识。
  尤其对于企业管理层,老干妈对我们的启发就是我们需要加大对资本市场秩序的整治与规范,加大对上市企业和投资者行为的约束与限制,特别是野蛮收购行为,应当坚决予以制止,避免对资本市场造成混乱,避免给投资者带来伤害。一旦资本市场秩序规范了,市场环境改善了,上市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加油站,成为企业能量的补充点,就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企业运行。
  在消费升级、资本市场渐趋规范的新时代背景下,老干妈会不会向资本市场伸出橄榄枝,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早日达成“千秋大业”?
  或许我们要等到,老干妈的新一代“实际掌门人”当权之后……

(2) [老干妈配方被破解]老干妈陶华碧的励志创业故事


  【人物简介】陶华碧,女,汉族,1947年出生,籍贯贵州省湄潭县,老干妈麻辣酱创始人。现任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贵阳市政治协商委员会常务委员、贵阳市南明区政治协商委员会副主席、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贵阳南明春梅酿造有限公司董事长等职。
  她把一瓶5块钱的辣椒酱做成与茅台齐名的品牌;
  她每天卖出130万瓶辣椒酱,一年销售额高达25亿,每瓶辣椒酱大概赚9角5分;
  她15年只贷过一次款,她的财务只有两笔最简单的账:进来多少,出去多少;
  她15年来从来没有改变过商业交易规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她目不识丁,她面对自己名字的三个字不断摇头:“这三个字,太难了,太复杂了。”
  凌晨3点,从贵阳龙洞堡机场出来,道路两旁的大部分树木楼房都湮没在黑夜中。唯一还亮着的,是一栋高楼顶上“老干妈”三个红色的霓虹灯字,它背后,是一排灯火通明的厂房。
  每一天,这里都会生产出大约130万瓶辣椒酱,由始终等候在厂区的卡车拉走进入销售渠道,然后迅速被发往中国各地的大小超市,以及遍布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娃哈哈贵州分公司一位渠道经理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它最大的意义是提高了华人对辣椒的接受度和依存度,改变了华人的口味。”
  贵阳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谢邦银告诉理财周报记者,今年“老干妈”销售额预计为2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超过4亿元。
  62岁的陶华碧和她的家族拥有“老干妈”超过90%的股权,她是这个“辣椒酱帝国”金字塔尖上的女皇。
  11月22日晚,在贵阳小十字的一间咖啡馆里,“老干妈”总经理谢邦银和董事长办公室主任王武接受了理财周报记者采访。
  “董事长授权我们回答一些问题。”他们特意强调了这一点。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这两个30多岁的年轻人显得非常谨慎,对任何涉及到陶华碧个人的问题总是斟酌再三才会回答。
  “那这些穷学生到哪里去吃饭”
  陶华碧对凡是家境困难的学生所欠的饭钱,一律销账。“我的印象是她只要碰上钱不够的学生,分量不仅没减反还额外多些”。
  20岁那年,陶华碧嫁给了贵州206地质队的一名地质普查员,但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丈夫病重期间,陶华碧曾到南方打工,她吃不惯也吃不起外面的饭菜,就从家里带了很多辣椒做成辣椒酱拌饭吃。经过不断调配,她做出一种“很好吃”的辣椒酱,这就是现在“老干妈”仍在使用的配方。
  丈夫去世后,没有收入的陶华碧为了维持生计,开始晚上做米豆腐(贵阳最常见的一种廉价凉粉),白天用背篼背到龙洞堡的几所学校里卖。
  由于交通不便,做米豆腐的原材料当时最近也要到5公里以外的油榨街才能买到。每次需要采购原材料时,她就背着背篼,赶最早的一班车到油榨街去买。由于那时车少人多,背篼又占地方,驾驶员经常不让她上车,于是她大多数时候只好步行到油榨街,买完材料后,再背着七八十斤重的东西步行回龙洞堡。由于常年接触做米豆腐的原料——石灰,到现在,她的双手一到春天还会脱皮。
  1989年,陶华碧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贵阳公干院的大门外侧,开了个专卖凉粉和冷面的“实惠饭店”。“说是个餐馆,其实就是她用捡来的半截砖和油毛毡、石棉瓦搭起的‘路边摊’而已,餐厅的背墙就是公干院的围墙。”当时餐馆的“老主顾”韩先生20年后对这个餐馆的记忆依旧清晰。
  陶华碧做的米豆腐价低量足,吸引了附近几所中专学校的学生常常光顾。久而久之,就有不少学生因为无钱付账,赊欠了很多饭钱。陶华碧通过了解,对凡是家境困难的学生所欠的饭钱,一律销账。“我的印象是她只要碰上钱不够的学生,分量不仅没减反还额外多些。”韩先生回忆道。
  在“实惠饭店”,陶华碧用自己做的豆豉麻辣酱拌凉粉,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还要买一点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却专门来买她的麻辣酱。后来,她的凉粉生意越来越差,可麻辣酱却做多少都不够卖。
  有一天中午,陶华碧的麻辣酱卖完后,吃凉粉的客人就一个也没有了。她关上店门去看看别人的生意怎样,走了十多家卖凉粉的餐馆和食摊,发现每家的生意都非常红火,陶华碧发现了这些餐厅生意红火的共同原因——都在使用她的麻辣酱。
  1994年,贵阳修建环城公路,昔日偏僻的龙洞堡成为贵阳南环线的主干道,途经此处的货车司机日渐增多,他们成了“实惠饭店”的主要客源。陶华碧近乎本能的商业智慧第一次发挥出来,她开始向司机免费赠送自家制作的豆豉辣酱、香辣菜等小吃和调味品,大受欢迎。
  货车司机们的口头传播显然是最佳广告形式,“龙洞堡老干妈辣椒”的名号在贵阳不胫而走,很多人甚至就是为了尝一尝她的辣椒酱,专程从市区开车来公干院大门外的“实惠饭店”购买陶华碧的辣椒酱。
  对于这些慕名登门而来的客人,陶华碧都是半卖半送,但渐渐地来的人实在太多,她感觉到“送不起了”。1994年11月,“实惠饭店”更名为“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店”,米豆腐和凉粉没有了,辣椒酱系列产品开始成为这家小店的主营产品。
  尽管调整了产品结构,但小店的辣椒酱产量依旧供不应求。龙洞堡街道办事处和贵阳南明区工商局的干部开始游说陶华碧,放弃餐馆经营,办厂专门生产辣椒酱,但被陶华碧干脆地拒绝了。
  陶华碧的理由很简单:“如果小店关了,那这些穷学生到哪里去吃饭”。“每次我们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她都是这样说,让人根本接不下去话,而且每次都哭得一塌糊涂”,时任龙洞堡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的廖正林回忆当时的情景说。
  让陶华碧办厂的呼声越来越高,以至于受其照顾的学生都参与到游说“干妈”的行动中,1996年8月,陶华碧借用南明区云关村村委会的两间房子,办起了辣椒酱加工厂,牌子就叫“老干妈”。

(3) [老干妈配方被破解]“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作文素材


  导语:陶华碧,依靠辣椒酱创业成功的人。她把几块钱一瓶的辣椒酱做成与茅台齐名的品牌,她每天卖出130万瓶辣椒酱,一年销售额高达25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老干妈陶华碧的作文素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作文素材
  她被很多中国留学生称为“女神”,在海外,几乎每个中国学生的宿舍里都有印着她的头像的辣酱,她就是“老干妈”陶华碧。1989年,丈夫病故后,陶华碧用捡来的砖搭起一间房,开了一家小吃店。就在这个时期,她发明了豆豉麻辣酱。后来,她看到了麻辣酱的潜力,从此潜心研究起来。1996年,她办起了食品加工厂,专门生产麻辣酱,并为其取名“老干妈麻辣酱”。陶华碧身先士卒,拼命苦干,仅用三年半的时间,便让公司迅速壮大,年产值近3亿元。如今,她所开发的产品覆盖了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每个省份,并远销世界各地。
  陶华碧不怕吃苦,但怕被人瞧不起,她有一股劲儿,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做成功,她觉得人这样活着才有尊严。有人说,做生意要想生存只能低头。但陶华碧采用的是另一种方式——踏踏实实做企业,不偷一分税,不留一点儿把柄,底气十足地跟闹事者干架!她也因此给自己撑开了一把永久的保护伞。“我们有多大的本事,就做多大的事,实实在在来做,这样子能够长长久久。”她说。
  多维解读
  1.成功源自高远眼光和艰苦奋斗。陶华碧看准了麻辣酱的无穷潜力,就潜心研究起来;从食品加工厂做起,一直做到产品远销世界各地的大企业,高远的眼光是她成功的前提。然而,世上从没有一帆风顺的成功,也没有不劳而获的业绩,陶华碧深谙其道,所以身先士卒,拼命苦干,最终创造了不凡业绩。正所谓“步步看来都是血,多年辛苦不寻常”。我们要想在人生道路上有所收获,就必须目光高远、勇于奋斗。
  2.诚信做人,踏实做事。古语说:“民无信不立。”诚信既是做人之本,也是企业经营之道。在陶华碧创办“老干妈”的过程中,她用诚信和踏实为自己撑开了一把永久保护伞。如果她投机取巧,就难以在闹事者面前挺直腰板;如果她不实实在在做事,或欺或骗,企业就不会长久,多年辛苦经营的个人与企业信誉就会荡然无存。信用难得易失,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要重视信用。
  3.尊严是人生准则。艰苦创业的陶华碧怕的不是吃苦而是被人瞧不起,所以她凭着一股韧劲儿,执着于“做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做成功”的理念,最终做出了成就;以“不偷一分税,不留一点儿把柄”的生存理念,堂堂正正地面对社会,不向闹事者低头屈服,活得有底气,活出了做人的尊严。尊严是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脊梁。我们可以没有万贯财富,可以没有至高的权力,但我们不能没有尊严。
  声音&观点
  ◇一天没有早起,我就觉得不幸福,是懒惰,所以我追求事业,事业成功就是我最大的幸福,我觉得光荣和自豪。——陶华碧
  ◇“老干妈”是我们这些留学生心中的神品,吃不惯外国菜的时候特别怀念这种味道。——在美留学生王磊
  ◇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它最大的意义是提高了华人对辣椒的接受度和依存度,改变了华人的口味。——娃哈哈贵州分公司一名经理
  【创业故事】
  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草根”创业者,她不识字、没有任何财务知识、不知现代企业为何物、说话常常逻辑不清,还有她极少和媒体打交道,甚至有媒体前去采访时,她只是授权下属进行接待。
  陶华碧,依靠辣椒酱创业成功的人。她把几块钱一瓶的辣椒酱做成与茅台齐名的品牌,她每天卖出130万瓶辣椒酱,一年销售额高达25亿,每瓶辣椒酱大概赚9角5分;她15年只贷过一次款,她的财务只有两笔最简单的账:进来多少,出去多少;她15年来从来没有改变过商业交易规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她目不识丁,她面对自己名字的三个字不断摇头:“这三个字,太难了,太复杂了。”
  凌晨3点,从贵阳龙洞堡机场出来,道路两旁的大部分树木楼房都湮没在黑夜中。唯一还亮着的,是一栋高楼顶上“老干妈”三个红色的霓虹灯字,它背后,是一排灯火通明的厂房。
  每一天,这里都会生产出大约130万瓶辣椒酱,由始终等候在厂区的卡车拉走进入销售渠道,然后迅速被发往中国各地的大小超市,以及遍布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娃哈哈贵州分公司一位渠道经理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它最大的意义是提高了华人对辣椒的接受度和依存度,改变了华人的口味。”
  贵阳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谢邦银告诉理财周报记者,今年“老干妈”销售额预计为2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超过4亿元。
  62岁的陶华碧和她的家族拥有“老干妈”超过90%的股权,她是这个“辣椒酱帝国”金字塔尖上的女皇。
  11月22日晚,在贵阳小十字的一间咖啡馆里,“老干妈”总经理谢邦银和董事长办公室主任王武接受了理财周报记者采访。
  “董事长授权我们回答一些问题。”他们特意强调了这一点。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这两个30多岁的年轻人显得非常谨慎,对任何涉及到陶华碧个人的问题总是斟酌再三才会回答。
  “那这些穷学生到哪里去吃饭”
  陶华碧对凡是家境困难的学生所欠的饭钱,一律销账。“我的印象是她只要碰上钱不够的学生,分量不仅没减反还额外多些”。
  20岁那年,陶华碧嫁给了贵州206地质队的一名地质普查员,但没过几年,丈夫就病逝了。丈夫病重期间,陶华碧曾到南方打工,她吃不惯也吃不起外面的饭菜,就从家里带了很多辣椒做成辣椒酱拌饭吃。经过不断调配,她做出一种“很好吃”的辣椒酱,这就是现在“老干妈”仍在使用的配方。
  丈夫去世后,没有收入的陶华碧为了维持生计,开始晚上做米豆腐(贵阳最常见的一种廉价凉粉),白天用背篼背到龙洞堡的几所学校里卖。
  由于交通不便,做米豆腐的原材料当时最近也要到5公里以外的油榨街才能买到。每次需要采购原材料时,她就背着背篼,赶最早的一班车到油榨街去买。由于那时车少人多,背篼又占地方,驾驶员经常不让她上车,于是她大多数时候只好步行到油榨街,买完材料后,再背着七八十斤重的东西步行回龙洞堡。由于常年接触做米豆腐的原料——石灰,到现在,她的双手一到春天还会脱皮。
  1989年,陶华碧在贵阳市南明区龙洞堡贵阳公干院的大门外侧,开了个专卖凉粉和冷面的“实惠饭店”。“说是个餐馆,其实就是她用捡来的半截砖和油毛毡、石棉瓦搭起的‘路边摊’而已,餐厅的背墙就是公干院的围墙。”当时餐馆的“老主顾”韩先生20年后对这个餐馆的记忆依旧清晰。
  陶华碧做的米豆腐价低量足,吸引了附近几所中专学校的学生常常光顾。久而久之,就有不少学生因为无钱付账,赊欠了很多饭钱。陶华碧通过了解,对凡是家境困难的学生所欠的饭钱,一律销账。“我的印象是她只要碰上钱不够的学生,分量不仅没减反还额外多些。”韩先生回忆道。
  在“实惠饭店”,陶华碧用自己做的豆豉麻辣酱拌凉粉,很多客人吃完凉粉后,还要买一点麻辣酱带回去,甚至有人不吃凉粉却专门来买她的麻辣酱。后来,她的凉粉生意越来越差,可麻辣酱却做多少都不够卖。
  有一天中午,陶华碧的麻辣酱卖完后,吃凉粉的客人就一个也没有了。她关上店门去看看别人的生意怎样,走了十多家卖凉粉的餐馆和食摊,发现每家的生意都非常红火,陶华碧发现了这些餐厅生意红火的共同原因——都在使用她的麻辣酱。
  1994年,贵阳修建环城公路,昔日偏僻的龙洞堡成为贵阳南环线的主干道,途经此处的货车司机日渐增多,他们成了“实惠饭店”的主要客源。陶华碧近乎本能的商业智慧第一次发挥出来,她开始向司机免费赠送自家制作的豆豉辣酱、香辣菜等小吃和调味品,大受欢迎。
  货车司机们的口头传播显然是最佳广告形式,“龙洞堡老干妈辣椒”的名号在贵阳不胫而走,很多人甚至就是为了尝一尝她的辣椒酱,专程从市区开车来公干院大门外的“实惠饭店”购买陶华碧的辣椒酱。
  对于这些慕名登门而来的客人,陶华碧都是半卖半送,但渐渐地来的人实在太多,她感觉到“送不起了”。1994年11月,“实惠饭店”更名为“贵阳南明陶氏风味食品店”,米豆腐和凉粉没有了,辣椒酱系列产品开始成为这家小店的主营产品。
  尽管调整了产品结构,但小店的辣椒酱产量依旧供不应求。龙洞堡街道办事处和贵阳南明区工商局的干部开始游说陶华碧,放弃餐馆经营,办厂专门生产辣椒酱,但被陶华碧干脆地拒绝了。
  陶华碧的理由很简单:“如果小店关了,那这些穷学生到哪里去吃饭”。“每次我们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她都是这样说,让人根本接不下去话,而且每次都哭得一塌糊涂”,时任龙洞堡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的廖正林回忆当时的情景说。
  让陶华碧办厂的呼声越来越高,以至于受其照顾的学生都参与到游说“干妈”的行动中,1996年8月,陶华碧借用南明区云关村村委会的两间房子,办起了辣椒酱加工厂,牌子就叫“老干妈”。
  “你要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
  无论是收购农民的辣椒还是把辣椒酱卖给经销商,陶华碧永远是现款现货,“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从第一次买玻璃瓶的几十钱,到现在日销售额过千万始终坚持。
  刚刚成立的辣酱加工厂,是一个只有40名员工的简陋手工作坊,没有生产线,全部工艺都采用最原始的手工操作。
  “老干妈”员工回忆说,当时捣麻椒、切辣椒是谁也不愿意做的苦差事。手工操作中溅起的飞沫会把眼睛辣得不停的流泪。陶华碧就自己动手,她一手握一把菜刀,两把刀抡起来上下翻飞,嘴里还不停地说:“我把辣椒当成苹果切,就一点也不辣眼睛了,年轻娃娃吃点苦怕啥。”
  在老板的带头下,员工们也纷纷拿起了菜刀“切苹果”。而陶华碧身先士卒的代价是肩膀患上了严重的肩周炎,10个手指的指甲因长期搅拌麻辣酱现在全部钙化。
  很快陶华碧发现,她找不到装辣椒酱的合适玻璃瓶。她找到贵阳市第二玻璃厂,但当时年产1.8万吨的贵阳二玻根本不愿意搭理这个要货量少得可怜的小客户,拒绝了为她的作坊定制玻璃瓶的请求。
  面对贵阳二玻厂长,陶华碧开始了她的第一次“商业谈判”:“哪个娃儿是一生下来就一大个哦,都是慢慢长大的嘛,今天你要不给我瓶子,我就不走了。”
  软磨硬泡了几个小时后,双方达成了如下协议:玻璃厂允许她每次用提篮到厂里捡几十个瓶子拎回去用,其余免谈。陶华碧满意而归。
  当时谁也没有料到,就是当初这份“协议”,日后成为贵阳第二玻璃厂能在国企倒闭狂潮中屹立不倒,甚至能发展壮大的唯一原因。
  “老干妈”的生产规模爆炸式膨胀后,合作企业中不乏重庆、郑州等地的大型企业,贵阳二玻与这些企业相比,并无成本和质量优势,但陶华碧从来没有削减过贵阳二玻的供货份额。现在“老干妈”60%产品的玻璃瓶都由贵阳第二玻璃厂生产,二玻的4条生产线,有3条都是为“老干妈”24小时开动。
  作坊时代的“老干妈”虽然产量很小,但光靠龙洞堡周边的凉粉店已经消化不了,她必须开拓另外的市场。陶华碧第一次感受到经营的压力。
  陶华碧用了一个“笨办法”:她用提篮装起辣椒酱,走街串巷向各单位食堂和路边的商店推销。
  一开始,食品商店和单位食堂都不肯接受这瓶名不见经传的辣椒酱,陶华碧跟商家协商将辣椒酱摆在商店和食堂柜台,卖出去了再收钱,卖不出就退货。商家这才肯试销。
  一周后,商店和食堂纷纷打来电话,让她加倍送货;她派员工加倍送去,竟然很快又脱销了。陶华碧开始扩大生产,她给二玻的厂长毛礼伟打了一个的电话:“我要一万个瓶子,现款现货。”
  无论是收购农民的辣椒还是把辣椒酱卖给经销商,陶华碧永远是现款现货,“我从不欠别人一分钱,别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钱”。从第一次买玻璃瓶的几十元钱,到现在日销售额过千万始终坚持。“老干妈”没有库存,也没有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只有高达十数亿元的现金流。
  “这三个字太难了,太复杂了”
  陶华碧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惊人,财务报表之类的东西她完全不懂,“老干妈”也只有简单的账目,由财务人员念给她听,她听上一两遍就能记住,然后自己心算财务进出的总账,立刻就能知道数字是不是有问题。

[老干妈 配方]老干妈配方被破解

https://m.bbjkw.net/fanwen150206/

推荐访问:老干妈 配方

素材及写作指导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中秋节有意思的活动]中秋节有哪些民俗活动 下一篇:[如何提高英语]怎么提高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