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未来发展方向论文三篇

2020-12-18 常用文书 阅读: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以下是本站分享的轨道交通未来发展方向论文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轨道交通未来发展方向论文

  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滞后,专业建设亟待调整与发展。本文运用经验总结法、比较法等,研究了在现有交通运输专业基础上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的模式,提出最小化投入与充分利用交通运输专业基础,实现课程体系规划和教学支撑要素配备等。

  关键词:大学教育;发展模式;教学体系

  一、引言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建设与发展、工作岗位的增加和工作环境的改善,我校交通运输专业部分学生对新的就业方向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渴望,希望通过城市轨道交通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方向的工作能力,在未来的工作选择中有一定的竞争实力。目前,学生通过选修《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课程,进行知识技能的储备。为适应山东地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需要,在现有交通运输专业条件的基础上,研究调整专业培养目标,建立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的教学体系,十分必要。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立足于现有的教学体系条件,运用经验总结法、比较法、预测法、系统分析法等研究了轨道交通方向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质量(人才的知识体系结构)、教学体系、教学方式与支撑手段等问题。通过现场调研,获得人才需求的质量要求和数量要求,并预测未来科技进步和城市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新形势。借鉴其他高校的成熟经验,研究我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系统分析人才需求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形成适应需求的教学体系。

  三、交通运输专业基础上拓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教学体系的模式

  一般专业建设与发展可有多种模式。我校在现有交通运输专业基础上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可有四种模式。模式1:局部调整现有道路交通运输专业教学计划,开设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相应课程,道路交通运输是主体教学体系。一般地说,轨道交通相关内容作为选修课程,可以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但很少能为学生就业创造新条件。该方式需要建设的实验室条件最少,一般以多媒体教学即可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人力资源投入也最少。模式2:以道路交通运输专业为基础,突出强调轨道交通教学的必要性,开设相应的模块课程。在该模式中,道路交通运输仍是主体教学体系,可能限于学时安排,相应的知识结构与深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为学生就业创造的新选择。其需要适当建设专业相关实验室,具备相应实验资源,多媒体资源较为丰富,专业师资充足。模式3:以道路交通运输专业为基础,将轨道交通作为专业培养的新方向,形成较为完善的轨道交通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拓展模块课等依托和递进关系,可作为为学生就业创造的新选择。系统地建设轨道交通实验条件,能够完成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等专业实习,学生能够完成初步认识、实践操作、精细化联调与实验数据分析等内容,需要更多的专业师资队伍(下称交通运输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鉴于我校现有交通运输专业(道路运输方向)的发展现状,为抓住新的发展机遇,模式3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四、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需求的交通运输专业教学体系目标

  教学体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系列支撑要素的有序集合,是指导人才培养过程的根本性文件,也是指导实验设备配置、师资配置的依据。它包括知识基本结构、框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结果评价等方面。

  (一)培养目标

  根据选定的发展模式和现场需求调查,明确我校交通运输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使学生具有以下特质:(1)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突出,具有综合运输系统思想和国际化视野。(2)具有“厚基础、能力强、后劲足”的专业技术能力,掌握交通运输基础理论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知识,能够完成交通需求调查分析、路网规划设计、运力资源配置、运营规划管理与控制、安全与应急管理等工作。(3)具有引领轨道交通科技发展、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的潜质,成为高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高级规划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与科研人员。交通运输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的培养目标与交通运输专业(道路运输方向)的培养目标,既有共性又有区别。二者的共性有: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创新能力和宽基础、后劲足的专业技能,掌握交通运输领域的共性技术知识。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要求毕业生掌握的专业技术细节不同,如前者是轨道交通技术设备的管理与应用,而后者是道路交通技术设备(汽车)的检测、维修与运用等。同时,二者具有联系,即可相互作为选修方向,其中交通运输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的选修交通运输专业(道路运输方向)的内容会更多一些。

  (二)主干学科与专业核心课程规划

  交通运输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的主干学科,是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其专业核心课程如下:1.学科基础:高等数学、外语、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大学物理、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运筹学、管理学原理、工程测量、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工程力学C、交通运输经济、数据库管理系统等。2.专业基础:综合运输概论、交通运输规划原理、交通运输系统分析、交通运输统计、运输商务、市场营销学等。3.专业课程: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与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牵引计算、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城市轨道交通场站规划与设计、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融资与项目管理、仿真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

  (三)教学学时与进程设置

  课程设置首先要根据教学相关内容与教学方法等要求设置课程学时,考虑知识点的衔接关系确定课程开设的时序,根据学制规划和均衡各学期学生学习的任务量,安排课程的教学进程。根据教育部规定和学校本科教育相关规定,设置交通运输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方向)的通识教育模块672学时、学科基础课1696学时和专业课模块544学时。以保证专业特色课程的学时和进程安排为关键流程,串联其他支撑课程,形成课程体系的安排。例如,设置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为32学时,并配以课程设计1周;前面安排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与设备、车辆与牵引计算、交通规划等课程,后续可拓展选修铁路车站与枢纽课程;课程安排在第5学期。设置行车组织课程为64学时,配以课程设计1周和生产实习3周;前面要求安排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后衔接城市轨道交通规章、交通运输统计等课程;课程安排在第6学期。设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32学时,要求学生掌握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行车组织、系统工程等知识,是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与提高,实现对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宏观掌控;设置在第7学期。

  五、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对运营管理人才的巨大需求。为了快速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我校宜选择立足现有交通运输专业(道路运输方向)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方向的发展模式,以专业特色课程为抓手形成教学体系,以多种方式统筹建设师资条件和实验条件,从而支撑专业方向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周克宁,罗朝盛,康敏.植入“复杂工程问题”的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6,(10):51-54.

  [2]赵哲,宋丹,楚旋.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三次转型与自觉探索[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4:121-126.

  [3]李泽红,刘冬.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改进[J].中国成人教育,2013,(19):184-185.

  作者:齐新宇 刘立新 魏金丽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

  轨道交通未来发展方向论文

  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轨道交通是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化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命脉。只有高度重视轨道交通发展,我国的交通强国战略和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才有可能顺利推进。

  经济高质量发展对轨道交通发展的新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以下简称“党的十九大” )对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进行了科学分析和判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和重要。为完成这一历史阶段的转型发展任务,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基本路径,切实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 4 方面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三有”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要求

  1 质量变革

  改革开放以来的很长一段时期,我国以谋求发展和摆脱贫困为基本目标,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国内外的市场资源,最大限度地释放人口红利,形成了一整套以提高发展能力和加快增长速度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然而,发展质量一直未被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张,尤其是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将日本远远甩在身后之后,环境问题、资源过度开发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拦路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举国上下的基本共识。在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历程中,轨道交通长期不被重视,即便是在能最大限度发挥其效能的大城市,通常也是被迫、被动发展,并以解决交通拥堵和配合城市规模扩张为发展的基本条件。近些年来,随着对城市交通发展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轨道交通的地位逐步提升,成为城市及城镇化区域交通高质量发展的要素和引领力量。

  2 效率变革

  高质量发展需要效率的有力支撑和保障。在交通运输方面,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由于缺乏衔接,运输综合效率长期以来难以提高。为了提高效率,实质性地扭转效率低下的发展格局,我国需要从宏观和微观 2 个层面实现效率的彻底变革。宏观层面,要在继续重视和提升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率的同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微观层面,要下大力气转变企业各自为政、仅在有限的产业环节中进行生产和销售的运行方式,增强产业链协同能力,以供应链管理服务为手段,形成分工合作、关系紧密的高效率行业运行模式,培育具有整体竞争力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轨道交通对于交通运输整体效率的提升具有硬件串接、服务衔接转换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国需要深入研究轨道交通在交通运输发展和运行效率变革中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模式,在加快轨道交通效率变革的同时,促进其他运输方式不断提升效率。

  3 动力变革

  为实现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不仅需要将质量与效率置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更需要不断寻求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培育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1)把握我国近 14 亿人口全面实现小康以及现代化发展为动力变革带来的国内市场新机遇,精心谋划以质量和效率为内在特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式以及需求满足方式,使供需匹配、供给引导需求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基本方略,精准捕捉各种需求,调整需求结构,形成供需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模式。

  (2)按照需求结构调整产业发展要求,以在我国已形成的世界级大市场中构建全产业链为目标,形成具有内在发展动能的产业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掘产业发展价值,使产业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

  (3)在“三有”经济体制的保障下,根据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调整要素投入结构,最大限度地减少无效投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的精准对接中形成高效率、低成本的发展模式。轨道交通既具有大容量、低碳环保的运行特性,又具有聚集城市和城际交通运输需求的组织特征。应发挥好轨道交通的此类优势,建设衔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综合运输枢纽,以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规模化发展。

  对轨道交通发展的新要求

  交通强国建设和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将对交通运输的分工格局和发展环境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同时,新一轮以信息科技、人工智能、新能源等为核心的技术革命和产业运行方式变革也在不断推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已成为我国在新形势下的必然选择。提升交通运输发展质量的基本方向是网络化、智能化的服务组织创新。网络化、智能化需要组织载体和驱动力,而轨道交通的大容量、通道化运输组织天然赋予其作为组织载体的重要角色。

  1 对交通形态塑造的新要求

  信息化、智能化有效突破了传统交通运输服务价值链增值和服务组织规模化的“瓶颈”,为推动我国交通运输向高端化、信息化、集群化、融合化、生态化和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具有较强控制力、全过程服务优质、品牌价值一流的转型升级新路径。在遵循这种新路径加快发展轨道交通的过程中,必然会利用轨道交通对交通需求以及交通流进行合理组织,从而增强其对交通运输

  组织和服务形态的塑造能力。因此,为加快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步伐,构筑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必须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对交通形态的塑造能力:①发挥轨道交通对交通组织形态的塑造能力,形成城市和城际大容量交通与跨区域长距离干线交通的规模对接,塑造网络化、规模化、高效化的运输服务组织形态;②发挥轨道交通对交通服务产业形态的塑造能力,形成具有一体化服务运营能力的增值服务产业形态。

  2 对运输服务创新的新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运输服务局限于各种运输方式内部的服务组织,人们出行缺乏有效的全程组织,不仅导致运输服务创新缓慢和创新能力不足,而且阻碍运输服务产业链、价值链的拓展延伸。为了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战略目标,我国亟须改变运输生产组织方式落后的现状,通过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合理有效的硬件串接以及对服务进行全程衔接,构建我国交通运输的全新服务组织形态,即按照现代产业组织网络化、智能化的特征和趋势,以创新运输服务产业链为引领,实现以运输服务链为核心的现代运输方式,加快推进运输服务方式和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轨道交通是城市和城际交通运输服务组织的聚集要素。通过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与轨道交通的衔接,并为衔接提供重要的场所和载体,必将加快因规模经济而催生的运输服务创新和价值创造进程。

  3 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趋势

  基于上述分析,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要求,加快城际快速交通体系建设,完善城市内部交通运输系统,成为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①需要推动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共同保护、环境协同治理等;②需要依托交通运输智能化服务和网络化联动,为轨道交通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③需要强化投资风险控制,以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对和引导需求。与此同时,交通运输的总体发展趋势是转型发展与深度融合。转型发展加快了交通运输服务产业发展、空间结构调整、技术装备更新、规则调整、业态创新的步伐,因此需要寻求引领力量,而具有交通形态塑造能力的轨道交通必然占据核心位置。融合发展可以培育运输服务新方式,可依托交通运输枢纽发展以运输服务大网络、产业发展大平台、运输组织大通道、服务产业全链条、企业运作新模式为特点的交通枢纽经济。

  综合运输发展对轨道交通发展的要求

  经济高质量发展对轨道交通的发展要求总体上是在综合运输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因此,加快轨道交通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优势以及强化各运输方式的衔接能力。

  基础设施建设

  为提高综合运输效率、降低其成本、减少碳排放,必须改变各种运输方式各自发展的现状,将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作为提升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转型攻坚方向,力争实现综合性发展( 即兼顾统筹建设、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和改革的发展 ),构建高效、低碳、经济、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新体系。

  战略产业发展

  必须转变重建设、轻装备、轻服务的观念,将轨道交通技术装备、使用维护等产业的发展纳入交通运输发展的轨道中,并给予积极、正确的产业政策扶持,形成与巨大国内市场相匹配的现代轨道交通产业体系。

  宏观调控方式

  必须针对轨道交通发展的特点,对轨道交通所涉及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轨道交通枢纽、运输服务价格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与发展相匹配、与运行效率相适应、与其他运输方式相衔接的轨道交通管理模式和调控方式。

  区域协调发展

  必须系统研究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的路径和机制,打破区域交通发展的局限,综合考虑跨区域经济要素流动、产业分工合作、城镇化布局和城市化区域发展资源,充分发挥各地区的禀赋优势,加快建设城市和城际轨道交通网,实现区域交通一体化。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范例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

  交通低碳发展

  必须按照交通运输整体低碳发展的要求,将轨道交通发展纳入综合运输发展的轨道,扭转目前轨道交通发展相对独立于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及城市运输枢纽布局的现状,改变轨道交通建设中与其他运输方式不衔接、重复建设的做法。

  未来我国轨道交通发展战略重点

  党的十九大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和推进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成为新的战略任务。应围绕这一战略任务,从理顺轨道交通与其他运输方式的关系、使组织和服务密切衔接的创新层面入手,在 10 大重点工程(即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四沿”通道、民用机场、港航设施、城市群交通、城市交通、农村交通、交通枢纽、智能交通)统筹建设的基础上,提升轨道交通地位,创新轨道交通发展模式,加快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的步伐。

  鉴于轨道交通在我国交通运输现代化中将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国今后的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须高度重视轨道交通的发展,确立与之相适应的全新综合运输发展战略任务,以便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实现全新的优化组合,合理利用各种运输资源,建设运输供给与需求相匹配的新体系。

  提升轨道交通的战略地位

  (1)重构有轨道交通参与的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基础设施与使用系统之间协调发展和有机配合的综合运输新体系。各种运输方式在布局和衔接上要协调,同时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行使用系统与交通网络供给系统要有机匹配,以实现系统高效率。

  (2)发挥轨道交通在连续、无缝衔接和一体化的交通运输服务组织中的作用。轨道交通与国家交通基础网络要形成一体化的物理连接,运行使用系统在运输服务、市场开放、经营合作、技术标准、运营规则、运输价格、清算机制、信息以及票据等方面要形成一体化的逻辑连接,运输全过程要实现一体化的运输组织和服务。

  (3)轨道交通要成为应用现代先进技术( 包括信息化、智能化、节能、安全、环保等技术 )的先导和引领。要以提高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以及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切入点,依托轨道交通增强我国的交通供给能力,提高安全保障性,实现创新发展。

  (4)实现城市生活质量提高与轨道交通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一方面,要建立发达、完善的现代化轨道交通运输系统,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另一方面,使轨道交通运输体系的城市、城际空间发展结构和规模与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相协调,要通过调整供给系统、制定政策以及宣传教育等方式,引导人们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交通消费价值观,从而改善其交通出行行为。

  明确“轨道上的中国”建设重点

  (1)加快以轨道交通为支撑的交通枢纽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交通枢纽对城市内部、外部、城际交通的有机联系作用,提升综合运输体系的整体效率与效能。

  (2)培育以轨道交通为载体的交通枢纽经济。在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部寻求枢纽经济要素聚集发展的突破,加快交通与城市经济、产业的融合联动发展,培育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

  (3)加快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交通标准化建设。促进多制式的技术融合,充分发挥“多规合一”的作用,使轨道交通成为交通衔接技术创新与标准建设的重要引导力量。

  (4)加快以轨道交通为引领的城镇化建设。对于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要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在串接其他交通方式、优化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方面的作用,从城市区域交通的整体发展出发,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对于新建轨道交通的城市,要高起点规划轨道交通网络、交通枢纽,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统筹规划和综合发展,解决好相应的政策、标准等问题,使轨道交通成为城市空间合理拓展、产业高效布局、要素合理流动的重要载体和引导。

  轨道交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高度重视其发展,提升其战略地位,创新其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其在优化交通运输组织结构及城市空间结构中的作用,才能将我国建设成为交通强国,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

  参考文献

  汪 鸣. 中国轨道交通未来发展趋势[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9(7):1-4.

  轨道交通未来发展方向论文

  【摘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具有相当可观的综合效应,从短期看能够拉动固定资产投资,促进经济发展.从长期看,则可以解决制约城市发展的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问题,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是很多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重要部分,文章主要围绕着我国轨道交通未来发展方向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轨道交通;优势;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C91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轨道交通被称为“城市交通的主动脉”,在新一轮扩大内需投资中,轨道交通建设是一个突出的投资亮点.无论是建设规模,还是建设速度,我国的轨道交通发展目前都正在经历一个高速发展期。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

  1轨道交通的优势

  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安全、高效、清洁、经济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需要安全、方便、舒适、快捷、低价的公共交通服务;城市环境的改善需要有利于环境改善的交通政策。

  以轨道交通为基础的运输系统与其竞争的模式相比具有较大技术优势:较大的运量,有效的土地利用,每人·km较低的能量消耗和环境污染。此外,轨道交通的发展轴作用可引导城市形态的变化,有助于实现商贸的聚集效益。它是特大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对轨道交通与其他几种常见的出行方式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快速轨道交通相对于公共汽车、私人汽车、自行车等大众交通工具而言,具有运置大、低污染、低噪音、低能耗、高速度、低成本、占地少、舒适、全天候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替代的。在大城市应当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一体化综合城市运输体系,才能解决城市的交通拥挤问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轨道交通不仅提供高效、优质的公交出行服务,而且是一种集约化的交通方式,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大城市机动化进程加快,简单的拓宽道路的方法已无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公交专用道的利用能力毕竟有限,中心商业区土地资源可提供的地面交通供给正逐渐耗尽,利用开发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提供新的交通供给,以缓解地面空间资源紧张状况、支撑城市的发展。

  地铁、轻轨和市郊铁路等轨道交通方式在单通道宽度、容量、运送速度、单位动态占地面积等指标上,都较一般交通工具有明显优势。环境是现代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一般采用电力牵引和大运量、集中化运输方式,因此,每运送一位乘客所产生的污染大大低于其他交通方式。

  2轨道交通系统给城市带来的利益

  由于轨道交通系统快捷、准时、舒适,乘客将更加愿意乘坐,并将吸引原先乘用轿车和自行车以及步行者,从而提高客运量。尤其如能争取乘坐私家车的乘客,将可缓解道路交通给环境所造成的压力如噪音、废气的排放和道路用地等,提高道路安全性,在不损害人员流动的情况下有助于减少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轨道交通系统与交通方式比较,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城市环境。用轨道交通替代公共电汽车成为大众通勤工具的首选,由于减少在市中心运行的轿车和公交汽车的数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城区汽车尾气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国外研究表明,轨道交通单位运输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为小汽车的10%和公共汽车的25%。

  (2)大大地缓解交通拥挤。轨道交通还是一种运量大的交通工具,国外许多大城市轨道交通承担的客运量占全部客运量的一半甚至80%以上。地铁每小时单向运送能力为3—6万人次,轻轨为2—2.5万人次,而公共电汽车为2000—5 000人次。

  (3)提高了交通的安全性,轨道交通的安全性要比轿车和公交汽车的安全性高出若干倍。

  (4)方便快捷的轨道交通系统,将提高市民的流动性和机动性。

  (5)交通可达性的改善必然使沿线城市地价上涨,提高沿线物业及房地产开发价值。

  (6)带动轨道交通沿线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区的开发。由于轨道交通可以为中长距离的通勤问题,提供快速和低成本的工具,因而,城区居民将沿轨道线向城郊扩散。

  (7)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运营与维护,将拉动内需,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8)轨道交通的发展轴作用有助于实现商贸的聚集效应,使城市形态发生变化,资源分配将更加趋向合理化,助于推动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

  3城市轨道交通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首先就是建立完善的轨道交通综合枢纽,而对于一些财力暂时不足的地方来说,可以将BRT方式作为一个向轨道交通发展的过度手段,但是总的来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智能交通将是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的总体趋势。

  3.1 轨道交通综合枢纽

  近年,随着我国城市立体化扩展,地面、地下交通空间资源逐步整合、重新规划。交通综合枢纽是由多种公共交通方式及若干运营组织形式组成的空间场所,同时又是集合了多种出行目的客流的客运有机体,是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

  轨道交通综合枢纽汇集了各种交通方式,旅客在出行中需要在各种交通方式间换乘,如从市内坐公共汽车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到达火车站,然后再乘坐火车远行。旅客在换乘时希望减少步行距离和换乘等候的时间,因此轨道交通枢纽规划应处理好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与衔接,使换乘简便、快捷,人性化。统一规划,完善城市用地布局,实现铁路建设与城市规划的有机结合。改善交通环境,结合地铁、公交和对外交通,尽量做到各种交通形式间无缝对接。

  3.2 发展快速公交系统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地方政府不能一味地为了追求轨道交通而轨道交通,要根据当地财政实力,在发展轨道交通总体指导思想的指导下,分阶段实施建设,该用简易的先用简易的。比如,在近期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采用BRT(Bus Rapid Transit,快速公交系统)方式,作为轨道交通的一个过渡手段,也能疏解高峰时期的交通问题。

  BRT是一种介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运营系统,它利用现代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的运营管理,使传统的公交系统基本达到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其投资及运营成本又较轨道交通低,与常规公交接近。

  BRT作为当今世界上有效解决城市交通矛盾的先进技术,拥有优于轨道交通的经济合理性,又有足够的容量和效率。特别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规划了公交专用道路网,它可为城市中心区75%以上地区提供公共交通服务。

  3.3 智能交通

  (1)ITS的概念及其意义

  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是以信息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三者紧密协调、和谐统一,而建立起的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管理系统。

  ITS将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扮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并以推动社会信息化及形成新产业受到各国的重视。目前已形成世界二十一世纪的发展方向。

  (2)发展我国智能交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是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与汽车化发展十分迅猛。改革开放前,城市化水平不足19%,目前已经发展到超过50%,预测2015年将接近60%;机动车拥有量目前已达6 000万辆,并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路交通设施及管理设施虽然有较大改观,但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即使各地都建立了交通控制中心,大多只是实现了监视功能,而远没有发挥控制功能的效应。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大多数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功能不完善,道路系统不健全。

  中国城市的大气质量恶化,已逐步由无烟煤污染转变为机动车尾气污染。其主要原因是交通拥堵、车速下降以及车况差、车辆技术性能低等,致使在世界十大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我国就据之有七。同时,车辆状况差也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并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交通的重要因素。

  (3)中国发展ITS的目标,应逐步实现以下三个阶段目标:

  前期阶段:缓解交通需求矛盾,提高交通通行能力,减少中心区交通负荷;发展阶段:在综合信息网络平台下,形成信息管理、信息通信、信息服务子系统,实现交通信息双向交互;实施交通指挥、控制,达到减少堵塞时间、降低交通事故、出行便捷及保护环境的目的;成熟阶段:以ITS的发展推动信息化社会的进程,创立新产业,开拓新市场。

  参考文献

  1. 王东民.中国轨道交通发展中的三波浪潮[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12(9)

  2. 张江宇.中国轨道交通发展与规划[J].建筑机械(上半月)2007(3)

  3. 姬秀春.从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看我国城市交通现状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与未来[J].现代企业教育2006(14)

轨道交通未来发展方向论文三篇

https://m.bbjkw.net/fanwen514116/

推荐访问:中国高铁发展方向 轨道交通未来发展方向

常用文书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火场逃生的方法 下一篇:描写草原美景的散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