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状态

2018-05-22 个人工作计划 阅读:

化学平衡状态篇一:高二化学教学计划汇编

  导语:对于高二化学,各位有怎样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二化学教学计划,供各位参阅。
  篇一:高二化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引,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
  本学期理科班周课时为7节,主要学习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向高考辐射。
  2、教材分析: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内容是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包括反应速率、反应方向及限度等问题。从理论的高度认识酸、碱和盐的本质及其在溶液中的反应。对于大家已经熟悉的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将以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定量关系为主。以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为基础的电化学过程和装置,如电池、电冶金和金属腐蚀等,是富有时代气息和应用广泛的领域。作为化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每个实例,都是那样的有趣和富有启发性。
  3、学情分析:
  理科班大多数学生有学习化学的兴趣,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由于高一课时紧,内容多,部分学生必修1、2的知识遗忘较严重,理解掌握上差别较大。有极个别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工作目标
  1、 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化学教研组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研究和学习高考考试说明,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驾驭能力,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加强常规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以及为高三培养化学尖子作好培优工作。
  2、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学科实际,落实各项教研和教学常规工作。树立质量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具体工作措施
  1、 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深入备好每节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备课组共同研讨确定学案内容,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部分章节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再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此项工作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 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精心设置习题,合理、分层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学生配套教辅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反馈。精选每章的测验题,与备课组共同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对每一次测试要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
  2、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积极、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依据学校现有实验条件,在保证演示实验绝大部分完成的基础上,适当开展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后实践。
  3、做好综合实践,践行分层教学
  (1)培养特长生学习、探究化学的兴趣和能力。
  (2)利用晚自习做好缺差辅导,确保每一个学生学习不掉队。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1)学习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每周的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
  (2)定时与备课组内的老师进行交流,解决有关问题。与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
  (3)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总之,只有我们坚定信心,师生共同努力,相信在本学期我们一定能圆满完成高二年级的化学教学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为高三化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二:高二化学教学计划
  本学期高二化学主要教学内容有:文科班要完成选修1《化学与生活》模块的学习,理科班完成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新课教学。本学期文科班每两周完成一套水平测试练习,理科班每节课布置适应的作业和练习,每章要进行一次测试。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高二化学学科组工作,将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二、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就化学而言,高二化学教学文科班要完成选修1《化学与生活》模块的学习,该模块是在高一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化学的学习,但学生进入高二后由于化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化学学习习惯和方法没有建立,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理科班要完成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学。
  (二)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学生入学时的学习状况和兴趣爱好进行分班,高二年级共有3个理科班,其中一个理科重点班,一个音舞美班,一个体育特长班。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更差,打好基础是关键。9个文科班,文科学生普遍认为学习化学是没有必要的,也就是说,相当一大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基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纠正调整学生的化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对他们的基础知识加以巩固。
  三、教学进度
  《化学反应原理》
  绪言: 20xx.8.2——8.2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20xx.8.3——8.10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20xx.8.11——8.12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20xx.8.13——8.20
  归纳、整理与测试 20xx.8.21——8.24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20xx.8.25——8.26
  第二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0xx.8.27——9.3
  第三节 化学平衡 20xx.9.4——9.20
  第四节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20xx.9.21——9.22
  归纳、整理与测试 20xx.9x.23——10.1
  期中复习备考 20xx10.3——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20xx.11.20——11.22
  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20xx.11.23——12.4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20xx.12.5——12.11
  第四节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20xx.12.12——12.20
  归纳、整理与测试 20xx.12.21——12.30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20xx.1.3——1.4
  第二节 化学电源 20xx.1.5——1.7
  第三节 电解池 20xx.1.8——1.15
  第四节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20xx.1.16——1.17
  归纳、整理与测试 20xx.1.18——1.20
  期末复习备考 20xx.1.21——
 

化学平衡状态篇二:《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3.2 化学平衡
  ( 2 化学平衡状态 )
  【归纳与整理】
  一、可逆反应
  1.概念:在 条件下,既能向 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 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表示:采用“ ”表示,如:Cl2 + H2O H+ +Cl- + HClO
  3.特点:可逆反应在同一体系中同时进行。可逆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一定会达到 状态
  二、化学平衡状态
  在 下的 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 (溶液中表现为 )保持恒定的状态。
  在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处于 中,反应条件不变,反应混合物的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 或 保持不变
  三、化学平衡的特征
  1.逆:研究对象必须是 反应
  2.动:化学平衡是 平衡,即当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仍都在进行(可通过
  证明)
  3.等: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0
  4.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 或 保持一定
  5.变:化学平衡状态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平衡会被破坏,直至达到新的平衡。
  6.同:在恒温恒容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关系,采用极限思维的方法,换算成反应物或生成物后,若对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时,达到平衡后平衡状态相同。无论投料从反应物开始、从生成物开始、还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开始。
  四、化学平衡的标志
  1.本质标志
  对给定的反应:mA + nB pC + qD(A、B、C、D均为气体),当v正 = v逆时,有:
  即:
  2.等价标志
  (1)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不再随时间发生变化。
  (2)体系中各组成的物质的量浓度或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
  (3)对同一物质,单位时间内该物质所代表的正反应的转化浓度和所代表的逆反应的转化浓度相等。
  (4)对同一反应而言,一种物质所代表的正反应速率,和另一物质所代表的逆反应速率的比值等于它们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3.特殊标志
  “特殊标志”是指在特定环境、特定反应中,能间接衡量某一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离开上述界定,它们不能作为一般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的判断依据。
  (1)压强
  ① 对于反应前后气态物质化学计量数有变化的可逆反应,当体系总压强不变时,可逆反应 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如:N2(g)+3H2(g) 2NH3(g)、2NO2(g) N2O4(g)、2SO2(g)+O2(g) 2SO3(g)、C(s)+H2O(g) CO(g)+H2(g)等。
  ② 对于化学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没有变化的可逆反应,当体系总压强不变时,可逆反应 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如:H2(g)+I2(g) 2HI(g)、CO(g)+H2O(g) CO2(g)+H2(g)等。
  (2)气体平均摩尔质量
  数学表达式:
  ① 均为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
  当△n(g)≠0, 一定时,可逆反应 处于化学平衡. 如N2(g)+3H2(g) 2NH3(g)、
  2NO2(g) N2O4(g)、2SO2(g)+O2(g) 2SO3(g)
  当△n(g)=0, 为一定时,可逆反应 处于化学平衡。如:
  H2(g)+I2(g) 2HI(g)、CO(g)+H2O(g) CO2(g)+H2(g)
  ② 有非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s)+H2O(g) CO(g)+H2(g) 根据①进行判断
  CaO(s)+CO2(g) CaCO3(s) 根据①进行判断
  2NH3(g)+CO2(g) CO(NH2)2(s)+H2O(g)
  (3)气体密度
  数学表达式:
  恒容: 总为恒值,不能作平衡标志
  ①各组分均为气体 △n(g)=0. 总为恒值,不能作平衡标志
  △n(g)≠0. 为一定值时,则可作为标志
  恒容: 为一定值时,一般可作标志
  恒压:△n(g)=0. 为一定值时,一般可作标志
  (4)体系中气体的颜色
  有色气体参加反应的平衡体系的颜色观察,往往与观察的角度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有关。
  〖例1如右图所示,针筒中充有50mLNO2
  (2NO2 N2O4),并建立了相应的平衡。
  ⑴当迅速地将针筒里的气体压缩至25mL,
  此时从a方向观察到的混合体系的颜色
  变化是 ;若从b方向观察
  到的颜色变化是 。试通过
  分析,说明从a、b不同角度观察到的
  颜色变化表征了何种物理量在此加压
  过程中的变化特点:
  a方向 ,b方向 。
  ⑵若缓缓将针筒里的气体压缩至25mL,则从a方向观察到的颜色变化是 。
  ⑶若在⑴操作条件下所得平衡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1;⑵的操作条件下的平衡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2,则 1和 2的关系是 1 2。
  〖例2在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N2+3H2 2NH3。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
  A.3v(H2,正)=2v(NH3,逆)
  B.单位时间生成m mol N2的同时生成3m mol H2
  C.N2、H2、NH3各物质浓度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内的总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E.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变化
  F.单位时间内N-H键的形成和断开的数目相等
  G.N2、H2、NH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H.2c(N2)=c(NH3)
  〖例3下列方法中可以证明2HI H2+I2(g)已达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___
  A.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H2的同时生成nmolHI
  B.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断裂
  C.分子组成HI%=I2%
  C.速率v(H2)=v(I2)=v(HI)/2
  E.c(HI)∶c(H2) ∶c(I2)=2 ∶1 ∶1
  F.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G.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H.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I.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例4下列说法中能说明2NO2 N2O4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
  A.温度和体积一定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B.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某一生成物浓度不再变化
  C.条件一定,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D.温度和体积一定时,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E.温度和压强一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基本练习】
  1.当反应2SO2 + O2 2SO3达到平衡后,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18O2,经过一段时间后18O存在于
  A.SO3中 B.剩余的O2中 C.剩余的SO2中 D.SO2、SO3、O2中都有
  2.(2000年春,20)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十B2(g) 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A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生成2n mol的AB同时生成n mol的B2
  D.单位时间生成n mol的A2同时生成n mol的B2
  3.可逆反应:2NO2 2NO+O2 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的同时生成2n mol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 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 : 2 : 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⑤⑥
  3.在等温等容的条件下,能说明A(s)+ 2B(g) C(g)+ D(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体系的总压 B.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
  C.反应物B的浓度 D.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4.可逆反应2SO2 + O2 2SO3,正反应速度分别用 、 、 [molL-1min-1]表示,逆反应速度分别用 、 、 [molL-1min-1]表示。当达到平衡时正确的关系是
  A. = B. = C. = D. =2
  5.恒温、恒压下,n molA和1molB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 + 2B(g) 2C(g) 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生成amolC。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A、B的转化率之比为1 : 2
  B.当v正A.=2v逆(C) 时,可断定反应达到平衡
  C.若起始时放入3nmolA和3molB,则达平衡时生成3amolC
  D.起始时刻和达平衡后容器中的压强比为(1+n):(1+n- )
  6.有可逆反应C(g) + H2O H2(g) + CO(g) 处于平衡状态,当平衡向左移动时,混和气体相对平均分子量变化正确的是下列选项中的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前三种均有可能
  7.反应:NH3(g)+CO2(g) CO(NH2)2(s)+H2O(g)已达平衡。若增大压强,平衡移动,但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0
  B.原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8
  C.起始时,NH3与CO2的体积比为13:14
  D.起始时,NH3与CO2的体积比为14:15
  参考答案
  1【解析】C
  2【解析】A
  3【解析】BC
  4【解析】A
  5【解析】C,
  6【解析】D
  7【解析】A

化学平衡状态篇三:必修五数学教学课件

  必修五数学教学课件,仅供参考。
  1.1 高中数学必修五等比数列——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我校学生,数学水平参差不齐,依赖性强,接受能力一般,灵活性不够。因此本节课采用低起点,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逐步推进,热情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欢愉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2 高中数学必修五等比数列——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所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必修5》,教材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讲解等比数列的概念,特别地要体现它是一种特殊函数,通过列表,图像,通项公式来表达等比数列,把数列融于函数之中,体现了数列的本质和内涵。等比数列的定义与通项不仅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中阶段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重要载体之一,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一种常用数列,即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另一种常用数列,即等比数列的相应知识,我认为本节教材对于进—步渗透数学思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品质素养均有较好作用。众所周知,数列是中学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高考的考查重点之一,其中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尤为重要,有关数列的问题,大多数都是归结为这两种基本数列加以解决的:而且这两途中数列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说要求教学中高度重视,并有新的突破,拓展和引深。
  附:必修五化学教案设计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 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 效应
  (1).符号: △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0
  吸收热量的 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 所有的燃烧反应② 酸碱中和反应 ③ 大多数的化合反应 ④ 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 生石灰和水反应⑥ 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 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 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④ 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 化学反应速率(v)
  ⑴ 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化
  ⑵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⑶ 计算公式:v=Δc/Δt(υ:平均速率,Δc:浓度变化,Δt:时间)单位:mol/(L?s)
  ⑷ 影响因素:
  ① 决定因素(内因):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因素)
  ② 条件因素(外因):反应所处的条件
  2.
  ※注意:(1)、参加反应的物质为固体和液体,由于压强的变化对浓度几乎无影响,可以认为反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
  二、化学平衡
  (一)1.定义:
  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
  逆(研究前提是可逆反应)
  等(同一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的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3、判断平衡的依据
  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
  例举反应[来源:学科网] mA(g)+nB(g) pC(g)+qD(g)
  混合物体系中[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ZXXK]
  各成分的含量[来源:学科网ZXXK] 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一定[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 平衡[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质量分数一定 平衡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平衡
  ④总体积、总压力、总物质的量一定 不一定平衡
  正、逆反应
  速率的关系 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A同时生成m molA,即V(正)=V(逆) 平衡
  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B同时消耗了p molC,则V(正)=V(逆) 平衡 ③V(A):V(B):V(C):V(D)=m:n:p:q,V(正)不一定等于V(逆) 不一定平衡
  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B,同时消耗了q molD,因均指V(逆) 不一定平衡 压强 ①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平衡
  ②m+n=p+q时,总压力一定(其他条件一定) 不一定平衡
  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r ①Mr一定时,只有当m+n≠p+q时 平衡 ②Mr一定时,但m+n=p+q时 不一定平衡
  温度 任何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其他不变) 平衡 体系的密度 密度一定 不一定平衡
  其他 如体系颜色不再变化等 平衡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 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的浓度或减小反应物的浓度,都可以使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由于浓度不变,所以平衡_不移动_
  (3)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稀释溶液,反应物浓度__减小__,生成物浓度也_减小_, V正_减小__,V逆也_减小__,但是减小的程度不同,总的结果是化学平衡向反应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和_大_的方向移动。
  2、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着___吸热反应______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着_放热反应__方向移动。
  3、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影响规律: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使平衡向着__体积缩小___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平衡向着___体积增大__方向移动。
  注意:(1)改变压强不能使无气态物质存在的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2)气体减压或增压与溶液稀释或浓缩的化学平衡移动规律相似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__不移动___。但是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_时间_。
  5.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浓度),平衡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三、化学平衡常数
  (一)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___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____比值。符号:__K__
  (二)使用化学平衡常数K应注意的问题:
  1、表达式中各物质 的浓度是__变化的浓度___,不是起始浓度也不是物质的量。
  2、K只与__温度(T)___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3、反应物或生产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可以看做是“1”而不代入公式。
  4、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
  (三)化学平衡常数K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__进行程度__的标志。K值越大,说明平衡时_生成物___的浓度越大,它的___正向反应__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__完全___,反应物转化率越_高___。反之,则相反。 一般地,K>_105__时,该反应就进行得基本完全了。
  2、可以利用K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Q:浓度积)
  Q_〈__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__=_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
  Q_〉__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3、利用K值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温度升高,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__吸热___反应
  若温度升高,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__放热___反应
  *四、等效平衡
  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2、分类
  (1)定温,定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第一类: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必须要保证化学计量数之比与原来相同;同时必须保证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的物质的量与原来相同。 第二类: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来相同即可视为二者等效。
  (2)定温,定压的等效平衡
  只要保证可逆反应化学计量数之比相同即可视为等效平衡。
  五、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
  (1)熵:物质的一个状态函数,用来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符号为S. 单位:J???mol-1?K-1
  (2)体系趋向于有序转变为无序,导致体系的熵增加,这叫做熵增加原理,也是反应方向判断的依据。.
  (3)同一物质,在气态时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固态时最小。即S(g)〉S(l)〉S(s)
  2、反应方向判断依据
  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判读依据为:
  ΔH-TΔS〈0 反应能自发进行
  ΔH-TΔS=0 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ΔH-TΔS〉0 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注意:(1)ΔH为负,ΔS为正时,任何温度反应都能自发进行
  (2)ΔH为正,ΔS为负时,任何温度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
  1、定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 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 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②SO2、NH3、CO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4全部电离,故BaSO4为强电解质)——电解质的强弱与导电性、溶解性无关。
  3、电离平衡:在一定的条件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 时,电离过程就达到了平衡状态,这叫电离平衡。
  4、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温度:电离一般吸热,升温有利于电离。
  B、浓度(转 载 于:ol/L ; KW = [H+]?[OH-] =1*10-14 注意: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W值一定
  KW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状态

https://m.bbjkw.net/fanwen44219/

推荐访问: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个人工作计划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 下一篇:[医院放射科工作制度]放射科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