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趣味数学题找规律]小学找规律的数学题

2018-07-11 试卷考卷 阅读:

小学找规律的数学题篇(一):七年级数学找规律课件

  七年级数学学习中的找规律,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提高数学逻辑。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七年级数学找规律课件,欢迎大家浏览。
  第一篇:七年级数学找规律课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题。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水果的图片,大家按照图片的出现读出来好不好?(出示图片)
  生读:苹果、香蕉、葡萄、草莓;苹果、香蕉。
  师:你知道后面是什么吗?
  生答。
  师:同学们猜的真准,那老师再拿出一行考考大家。(出示苹果、香蕉、葡萄、草莓的图片。)你知道下面的图片是什么吗?
  生猜答。
  师:为什么不敢猜了呢?为什么我们第一行猜得好,第二行猜得不好?这两行有什么区别?第一行有什么?第二行没什么?
  生答。(教师提示,引出课题:找规律。)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水果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猜图片制造冲突,让学生产生质疑,从而引出课题。>
  二、 理解“规律”。
  (一) 出示“哭脸笑脸图”。
  师:这一行有规律吗?
  生答:一个笑脸一个哭脸,一个笑脸一个哭脸,一个笑脸一个哭脸。
  师:先出来一个笑脸一个哭脸,后面和前面一样。我们把一个笑脸一个哭脸叫做一组。
  <设计意图:将“规律”这个词的理解拆分,使学生更易接受。>
  师:谁和谁是一组?
  生答。(注意回答问题的完整。)
  <设计意图:将习惯渗透到课堂的每个地方。>
  师:既然一个笑脸和一个哭脸是一组,那老师将它们用方框圈出来。这样好看吗?(生答)
  (二) 出示“水果图”。
  师:再看刚才的水果图。出示(水果图)。
  师:现在不说谁们一组,我们通过读让大家知道谁和谁一组。
  生答。(引导读完每一组时停顿一下。)
  师小结:我们发现在找规律中,有两个一组的有三个一组的。
  练习:出示“汽车摩托车图”和“铅笔盒铅笔图”。
  (三)出示“红黄黄圆圈图”。
  师:再看第三行。(出示红黄黄圆圈图)
  同上。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如看、听、读,对“一组”加深理解。>
  (四) 出示“红蓝红圆圈图”。
  师:有规律吗?(生答。)
  师:几个图形一组?(三个)读一读,看看后面的和前面的一样不一样?(生读:红蓝红   红蓝红   红蓝红)
  师:第一组是红蓝红,第二组和前面一样吗?第三组呢?(一样)后面的和前面出现的一模一样,我们叫做重复出现。
  <设计意图:通过提高对“一组”的认识,引出“重复出现”,对“重复出现”进行理解,也是找规律中的第二个要素。>(生读“重复出现”。)
  师小结:如何找规律呢?(生答)
  判断:出示圆圈图。
  如何改正?
  (五) 出示学生举办联欢会的图。
  师:找一找图中有规律吗?相互说一说。
  生小组合作,汇报。(注意回答的完整性。)
  师总结:我们刚才找到的彩花、彩旗、彩灯笼,还有围成圈跳舞的同学们,都是有规律的,像这样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的就是有规律地排列。
  过渡:下面有三关等待着同学们,有信心吗?
  三、第一关:猜一猜下一个是谁?(对比)
  提问:几个为一组?
  小结:有的两个一组,有的三个一组,还有多个一组的。有的颜色相同,但形状不同;有的形状相同,但颜色不同。
  第二关:火眼金睛。
  小结:有的颜色不相同,形状也不同。
  第三关:真假色。
  如果继续摆下去,第5个是蓝色吗?
  四、数形结合,认知规律
  (一)呈现例2的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
  1.说一说:
  (1)你发现了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2)你能圈出其中的一组吗?
  (3)碗的排列规律与前面所学的规律有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发现:颜色上没有变化,但数量上有变化。而且数量上的变化规律还可以用数字表示出来。
  2.试一试:
  (1)你能将碗的数量上的变化规律用数字表示出来吗?请学生说出相对应的碗的下面的数字。
  (2)完整呈现例2的第(1)题:
  3.议一议:碗的排列规律与数字的排列规律相同吗?
  (1)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理解:数字表示的是相对应的那种图形的个数,所以图形的排列有什么规律,数字的排列就有相应的变化规律。
  (2)同时让学生感受:它们可以表示相同的规律,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五、完成课本第85页做一做。
  六、欣赏规律的美。
  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找规律
  一组      重复出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7页例3、例4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活动,使学生发现稍复杂的图形、数列与数组的排列规律,并能够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确定后续图形或数字的排列方式。
  2.在发现规律、与应用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数学表征能力与推理能力。
  3.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之美,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规律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探究数列与数组的变体规律。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数列与数组排列规律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展示成果,激励引入
  (一)成果展示,复习旧知:
  1.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我们生活的规律美吧?这些图片漂亮吗?谁来图片中的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都是按什么规律来排列的?
  2.请你说一说:这些图片它们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规律就是都有一组重复出现。
  (二)点明课题,提出挑战:
  1.师:其实规律有很多种,刚才的规律就是都有一组图形或事物的重复出现。
  2.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找规律,但今天学习的规律要比上节课的更复杂一点,你们对今天的学习有信心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探究数列中的变化规律
  1.数形对应,感知规律
  (1)说一说:
  分步呈现例3的第(1)小题上面的四组图形:你们能找到这些图形的摆放规律吗?让学生与同伴互相说一说,并请学生代表汇报。
  (2)摆一摆:你能利用手中的笔将几组图形画出来吗?
  (3)想一想:先让学生来谈一谈:摆图形与画图形时你有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很麻烦?再启发学生:能不能用更简单的方法把这样的规律也表示出来?引导学生利用一一对应的思想,将每组图形相对应的正方形个数用数表示出来。
  (4)如果按这样的规律再往后摆一组图形,应摆几个?为什么?如果让你按这样的规律再来表示出几组,你是愿意摆图形还是写数呢?
  (5)比一比:我们今天找到的规律与上一节课找到的规律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发现:原来的排列规律是一组图形或数字的重复,而今天学习的这些图形与数并不是重复出现的,而是依次增加相同的个数。
  2.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发现下面这些图形与数排列的规律?
  (2)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3)比较:这一组图形与数的排列规律与上面的那一组一样吗?
  (4)小结:相同点:图形与数并不是重复出现的。不同点:上面一组是依次增加相同的个数,这一组是依次减少相同的个数。
  3.独立学习,认知规律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看看哪个同学先找到规律,并把你的发现与同伴说一说。
  (2)学生代表汇报,教师配合板书。
  (3)比较、归纳:这两组的变化规律是:都是依次增加或减少相同的数。
  (4)让学生在直接在书上填写出剩余的四个数。师生再进行简单汇报。
  4.适时反馈,巩固认识
  (1)完成P87下面“做一做”的第1题。
  (2)你能自己设计这样的一组数吗?
  5.探究数组中的变化规律:课件完整呈现例4。
  (1)学生每四人为一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把你找到的规律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看看哪一组先找到其中的规律,并完成填空。
  (2)小组代表汇报:师:两个括号里分别填多少?为什么?
  (3)多让几个学生来说一说其中的规律。可能会有:
  ①想45+50=90;②想90-40=50;③想40和50组成90。对于这些发现,教师都要给予鼓励。
  比较规律,提炼方法。
  (1)想一想:这道题每组数的规律与前面的等差数列的规律一样吗?引导学生发现:前面是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差不变;而这一题是这三个数之间都有不变的和或差的关系。
  (2)教师小结:
  ①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规律虽然不再是通过简单的重复得到的,每组图形、每个数或每组数都在变,但其中一定还隐藏着不变的东西,我们就是先要找到这些不变的东西才能找到规律。
  ②我们在找规律时,要善于发现数与数之间的和差关系。
  应用方法,设计规律:
  (1)请你按照这样类似的规律来设计一个数列与数组,来考考大家。
  (2)学生汇报自己设计的作业,教师板书,与学生一起来找其中的规律。
  (3)完成P87“做一做”的第2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8页例5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发现的规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确定后续或缺失的图形。
  2.熟练掌握并运用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起点,方向观察,找到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
  1.复习旧知: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前面我们学习了找规律的哪些知识?(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2.情境创设:看来大家对我们学习的找规律的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了,那么,你能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帮助小红解决她遇到的难题呢?(课件呈现例5的手链图。)
  (二)引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规律——穿珠子。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一)阅读理解:完整呈现例5
  1.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与同伴先说一说。
  2.你认为在这个题目中,哪个词语最关键?
  3.师:对,关键词就是“按规律”,那她是按什么规律来穿的呢?学生可能会说出:
  (1)这串手链是用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2)这串手链是用1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1颗黄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对于学生所发现的规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规律是从左往右观察得到的。第二种规律是从右往左观察得到的。
  4.题目让我们帮小红解决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手链断了,掉了两颗珠子,问掉的是哪2颗珠子。
  (二)分析解答
  1.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是什么?那我们能不能利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解答呢?
  2.引导:你从哪边开始看?(左边)所以找到的规律是黄黄蓝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课件演示,圈一组)
  3.你还有不同的发现吗?从右边开始看,发现的规律是黄蓝黄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课件演示,圈一组)
  4.师小结:我们发现,从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方向看,找到的规律是不一样的,
  (三)回顾反思
  1.我们的解答正确吗?如何证明是正确的呢?引导学生说出:要动手摆一摆,看看是否正确。
  2.同桌合作:利用学具摆出她的手链,看符不符合她穿的规律。
  3.汇报结果:学生汇报时,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得出:通过摆一摆,证明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是正确的。
  4.整理小结
  (1)说一说:师: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先怎么做的?
  (2)师生共同小结(师板书): ①认真审题,发现规律; ②找准起点,圈出一组; ③按照规律,补上珠子; ④动手操作,检验解答。
  (四)练习反馈  课件呈现P88的“做一做”
  三、实践应用,巩固拓展
  (一)基本练习 P90练习二十第9题。
  (二)提高练习 P89练习二十第4题:
  (三)拓展练习  P91练习二十的“思考题”
  四、回顾小结:处处留心皆学问,如果我们能在以后生活与学习中都能做一个有心人,那么你将会发现更多、更有趣、更神奇的规律。
  第二篇:七年级数学找规律课件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48~49页“找规律”、“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以及其中的简单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一一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引出规律
  游戏1:拍手游戏
  × ×┃×× ×┃× ×┃×× ×┃× ×┃×× ×┃
  × ×┃×× ×┃× ×┃×× ×┃× ×┃×× ×‖
  师生一起拍手,发现规律。
  游戏2:手指游戏
  引导学生发现手指根数和吸管根数之间的联系。
  指出:当两种物体交替出现,也就是一个隔一个出现,在数学上称作一一间隔,这样的排列叫做一一间隔排列。
  (二)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三)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观察:夹子与手帕,小兔与蘑菇,木桩与篱笆一一间隔排列。
  2、探究
  师:这些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之间有没有像手指和吸管一样的规律存在呢?大家数一数,填写在作业纸的表格一中。
  师:仔细观察表格中每组两种物体的个数,把你的发现填在表格下面的横线上,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①夹子和手帕
  生:夹子个数比手帕块数多 1。
  师:反过来?
  生:手帕块数比夹子个数少 1。
  师:为什么夹子个数会比手帕块数多1,手帕块数比夹子个数少 1?
  ②小兔和蘑菇
  生:小兔个数比蘑菇块数多 1,蘑菇块数比小兔个数个数少 1。
  师:8只小兔中间有几个蘑菇?9只小兔呢?10只小兔呢?
  师:为什么说得这么快?
  生:根据规律说就快了。
  ③木桩和篱笆
  生:树桩个数比篱笆个数多 1,篱笆个数比树桩个数少 1。
  3、猜想
  (1)提问:从位置上看,夹子、小兔、木桩在每组的排列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我们把处于一一间隔排列成一行两头的物体叫两端物体。(课件出示)
  (2)师:每组中的两端物体相同吗?
  (3)师:反过来,手帕、蘑菇、篱笆处于中间,就叫?
  生:中间物体。(课件出示)
  (4)师:猜一猜,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成一行,两端物体相同,两端物体个数和中间物体个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如何用式子表示?
  (四)动手操作,内化规律
  展示交流。
  师:看看他的3种不同摆法,小棒和圆在排列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师:小棒和圆一一间隔排成一行,两端都是小棒,我们发现的这些关系与前面猜想的规律一致吗?
  (4)抽象规律模型
  (课件出示)
  师:大家用小棒和圆画出了许多摆法,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图来表示(课件出示)。
  师:看来,不管是什么物体,也不管有多少个,只要是一一间隔排成一行,两端相同,就有怎样的规律?谁来说说看?
  师:反过来,中间物体个数?
  (5)拓展延伸
  师:两端是小棒时,100根小棒应摆几个圆片?100个圆片需要摆几根小棒?
  (五)联系实际,巩固规律
  1、寻找生活中具有一一间隔规律的物体
  2、练习:
  (1)马路一边有2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一共有多少个广告牌呢?
  (2)折纸问题
  (3)锯木问题
  师:现在大家已经熟练掌握了规律,解决问题的速度就快了。
  (六)游戏过渡,拓展规律
  1、排成一行,两端物体不同
  (课件出示)
  师:仔细观察,它们是一一间隔排列的吗?与前面排列有什么不同?
  师:发现什么了?
  2、围成一圈,首尾相连
  (1)师:有12名男生排成一行,我们用小棒代替,如果用用圆代替女生,每2根小棒之间摆1个圆,你觉得需要几个圆?
  师:这时候需要摆几个圆呢?11个圆够吗?
  师:发现小棒根数和圆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师:这种现象在生活中也很常见。
  3、小小设计师
  ①桃红柳绿
  (课件出示:小操场照片)
  师:小操场的一周准备栽10棵柳树,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桃树,可以栽桃树多少棵?
  师:你是怎么想的?
  ②鲜花锦簇
  师:学校计划在校园里按照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来摆设红黄两种鲜花。有4盆黄花,那么需要多少盆黄花?
  欣赏学生设计作品。
  (七)总结评价,延伸规律
  师:这节课很快就结束了,回忆一下,你在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师:能具体说一说吗?
  师:这些规律都经过我们的观察分析、实验验证过。可以说,有规律的现象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一定能发现更多规律,解决更多问题。

小学找规律的数学题篇(二):小学一年级找规律教案

  【文章导读】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但教法是活的,课怎么上全凭教师的智慧和才干。尽管备课时要去学习大量的参考材料,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听取名家的指点,吸取同行经验,但课总还要自己亲自去上,这就决定了教案要自己来写。下面是关于小学一年级找规律教案 ,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能力目标:通过涂色、摆物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培养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知规律
  师:同学们,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就连我们的游戏也有数学的知识。现在,咱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
  师:请仔细看老师做了几次动作:击掌击掌拍肩,击掌击掌拍肩,击掌击掌拍肩
  师:你能接着做一次吗?
  生:我可以……(学生纷纷举手。)
  师:他接得对吗?
  生:对!
  师:一起接一次吧? (全班学生一起接着做。)
  师:你们真棒,都会玩这个游戏了,像老师的动作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复出现就是一种规律。(板书:规律)
  师: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板书课题——找规律)
  师:一起把题目读一遍吧——找规律。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
  师:再过一个多月就是我们的节日——“六一”儿童节了,同学们想不想在那天把自己教室装扮得漂漂亮亮呢?(想)那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装扮的,好不好?(好)
  1、(例1)出示主题图
  师:你看,他们把教室装扮得多好看啊!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师: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
  师:他们的摆放都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
  A、 彩旗的规律
  师:那我们先来找找彩旗的规律吧!(出示课件)
  师:彩旗的摆放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呢?
  师:哟,你找到了彩旗排列的规律,你真聪明!你能大声地再说一遍吗?(师点课件引导生说出规律。)师补充:简单点说彩旗是按一黄一红为一组不断地重复出现。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谁能把彩旗的规律再说一遍。
  师:根据这个规律你能猜出下一面旗是什么颜色吗?
  师:(点击电脑),真棒,把掌声送给他。
  B、彩花、 灯笼的规律
  师:彩旗摆放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出示课件彩花、灯笼)那彩花、灯笼的摆放又有什么规律呢?把你的发现小声地告诉你同桌。(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
  师引导学生说出彩花是按一红一绿为一组不断重复出现,下一个是绿色,灯笼是按一红一紫为一组不断重复出现,下一个是紫色。(电脑显示)
  C、 小朋友的队形
  师: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教室的摆设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教室里还有正在跳舞的小朋友,他们的队形有没有规律呢?
  生1:每一组是一个女孩、一个男孩。
  生2:每一组是一个男孩、一个女孩。
  师:你们说的都对,如果以其中的一个男孩开头每一组就是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如果以其中的一个女孩开头每一组就是一个女孩、一个男孩。也就是说在找圆形事物的规律时,可以从不同的起点找。
  师:请看,这一排小朋友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下一个是男孩还是女孩?
  师:我们一起来回答。
  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找到了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的排列规律,像彩旗中的一黄一红,彩花中的一红一绿,灯笼中的一红一紫,小朋友中的一男一女,这样一组一组不断重复出现就是有规律的排列。
  想想: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有规律的挂彩花、彩旗、灯笼呢?
  小结:有规律的排列不但能让我们猜出下一个是什么,还能给我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摆一摆。
  师:今天,老师在摆放图形的时候啊,摆了一半突然忘记了接下去该怎么摆,你们能帮我吗?老师在黑板上摆出一组图形,谁能接着老师的摆?(找同学到板前展示。)然后问:你为什么这样摆呢?
  生:我发现了是按一黄两红一组一组摆的。
  生:我发现是按 一个黄圆两个红圆一组一组摆的。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从形状、颜色上发现了它们排列的规律。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②再仔细观察,老师又是按什么规律摆的?师再摆出一组图形,谁愿意接着老师的摆?告诉大家,为什么这样摆?
  2、涂一涂。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掌握了真本领,想不想来比一比,看谁学得最扎实!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89页,涂一涂,你能按规律涂色吗?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快又准(学生动手涂色)
  师:涂好的同学做端正!今天我们班男同学和女同学来比一比,女同学先来说,(女说)男同学觉得她们说得对吗?她们是按什么规律涂色的?(男说)
  师:现在男同学来说,女同学评一评,男同学说得对吗?他们是按什么规律涂色的呢?
  3、做一做
  (1)、 师:我们班男女同学都非常棒,老师再考考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请看大屏幕。师出示题目,指名答。
  四、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师: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呀,有规律地排列还会给人一种美的感觉。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播放课件)
  师:欣赏了上面的规律,你能发现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吗?
  五、实践操作,创造规律
  师:在生活中按规律排列的东西还真不少,老师发现,同学们的脑袋都非常灵活、眼睛观察得十分仔细。现在,我想看看谁的小手是最灵巧的?请同学们当一个小小的设计师,用你喜欢的图形、符号等,在练习纸上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可以用上你的水彩笔,看谁设计的最漂亮。(展示作品,集体评价。)
  六、小结本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找规律》,希望同学们以后多留一个心,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相信你们会有特别的收获。

小学找规律的数学题篇(三):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3)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2)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②不要求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3)的教学。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1)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3)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2)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10、“用数学”的含义是(2)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
  11、下列现象中,(D)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 B、明天有人走路 C、天天都有人出生 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
  1 2、《标准》安排了(B)个学习领域。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不确定
  1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1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B)个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
  (二)、多项选择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ACD),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 B、科学性 C普及性 D、发展性
  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ABC)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 B、自主探索 C、合作交流 D、适度练习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ABC)。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评价者
  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ABCD)。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ABCD)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 C、统计与概率 D、实践与综合应用
  二、是非题
  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X)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V)
  3、《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V)
  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X)
  5、《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非凡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V)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V)
  7、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X)
  8、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X)
  9、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V)
  10、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V)
  11、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V)
  12、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V)
  13、《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X)
  14、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X)
  15、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X)
  16、课标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V)
  17、合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V)
  18、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统计与概率”或“数与代数”等领域。(V)
  19、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应用题”拆分到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V)
  20、经验既是知识构建的基础,知识是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X)
  三、填空题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 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7、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熟悉简单的(几何体)(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等。
  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13、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5、“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16 、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 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 基础之上。
  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外形)(大小)( 位置关系) 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1、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
  22、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23 、“实践与综合应用” 在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综合应用)为主题。
  2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
  25、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6、“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整理)、( 描述 )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9、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3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四、简答题
  1、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公式)——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什么样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答:“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2、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那四部分?
  答: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
  3、新课标设置了那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答:“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4、“空间与图形”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答:“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外形、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5、第二学段(4—6年级)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将学习那些知识?
  答: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小学趣味数学题找规律]小学找规律的数学题

https://m.bbjkw.net/fanwen139911/

推荐访问:小学趣味数学题找规律

试卷考卷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徒然喜欢你主题曲]偏偏喜欢你主题曲 下一篇:[编导艺考真题]艺考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