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习题

2018-07-10 试卷考卷 阅读:

第一篇高二历史习题:最新高二历史综合测试题

  高二历史综合测试题
  选择题部分:
  1.程颢和其弟程颐同为宋代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世称“二程”。下列不属于他们基本主张的是
  A.“天理”是世间万物的本原,主宰万物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C.通过内心的反省以“致良知”D.“格物致知”的认识论2.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社会这一说法的论据是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因信称义”“致良知”D.“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3.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金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以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4.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的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
  A.“西夷制器呈奇巧,半是中华旧制来”
  B.“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C.“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D.“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8.某学者曾说:“他(魏源)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地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这不能说明魏源的思想
  A.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B.带有向西方学习的重要内容
  C.其政治思想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性D.其思想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9.冯桂芬在《校

第二篇高二历史习题:最新历史试题答案

  精心编制历史试题答案
  高考命题无小事,每一个环节都要慎之又慎,认真对待。不仅要精心确定考查内容和切入角度,精心选择材料,精心设置问题,而且要精心编制答案。综观多年的高考历史试题和答案,笔者觉得,命题专家们在题目设计方面用的功夫似乎要多一些,而在答案编制方面下的工夫则显得不够,这就导致一些答案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疏漏,令人遗憾。
  好马需配好鞍,好题目需配好答案。好题目与好答案相得益彰,方能确保考试功能的实现。什么是好的历史试题答案呢?仅就内容而言,好答案应符合以下要求:第一、科学正确,第二、相对全面,第三、重点突出。而正是在这三点上,一些高考历史试题的答案有明显不足。下举例剖析之。
  例2:(2008年“文综”全国卷II第13题)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
  就选择题的设计与编制而言,不仅要精心编制答案(既正确选项),还要精心编制干扰项。不能认为干扰项关系不大,就随意为之。尤其要强调的是,干扰项不应出现常识性错误。可惜,有常识性错误的干扰项时有所见。请看以下两题:
  例3:(2007年历史广东卷第25题)20世纪初,物理学本身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下列选项中推进这一变化的是
  A.电的发明和利用
  B.量子力学的提出和发展
  C.精典力学的发展
  D.原子能在军事上的利用
  答案:B
  例4:(2007年“文综”四川卷第14题)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很重视严惩干部队伍中的一堕落分子。图4(刘青山、张子善伏法照片,略)反映的运动的作用不包括。
  A.教育了广大干部和群众
  B.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C.肃清了反革命残余势力
  D.纠正了一的作风
  答案:C
  以上二题的答案均是正确的,但个别干扰项却有明显的问题。例3A、电的发明和利用一项中“电的发明”的说法违背常识。电存在于自然界中,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电,也可利用一定的手段和技术将机械能、热能、太阳能、水能等转化为电能,但不能“发明”电。例4中的干扰项D实质上是认为严惩张子善、刘青山的那场“运动”即“三反运动”纠正了一的作风。这可能吗?回答是否定的。一作风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种顽症,绝非一次“运动”就可以纠正, “三反运动”只是遏制了一作风,要将其纠正,任重而道远。因此,笔者认为,例3中的A应改为“电的广泛利用”,例4中的D应改为“遏制了一的作风”。
  正确、准确是对历史试题答案的首要要求。历史现象往往很复杂,当试题涉及复杂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和影响等时,答案还应周全一些,否则会产生片面性,从而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请看以下一组试题。
  例5:(2006年“文综”全国卷I第12题)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例6:(2007年历史广东卷第11题)《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确立了国家的性质)。
  例7:(2008年“文综”全国卷I第37题第3小问)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现代文官制度”?答案:“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要求文官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
  以上三题的答案都失之片面。
  例5的答案只看到总理衙门设立及其改为外务部的消极一面,没有看到这一制度性变化的积极一面。当今学术界普遍认为,总理衙门的设立及其改为外务部是中国政府机构近代化的早期表现。因此,我们应从这两个方面来评价总理衙门的设立,并据此编制答案。
  例6的答案认为,《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为该纲领“确立了国家的性质”。这样解读《共同纲领》,显然是以点带面,挂一漏万。《共同纲领》内容丰富,之所以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因为建国初期它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因为它“确立了国家的性质”。
  例7答案从经济的角度深刻地剖析了工业革命对英国文官制度形成的影响,这无疑是对的。但工业革命对英国文官制度的“催生”作用,并非仅限于此。按唯物史观的阶级理论,工业革命中产生了资产阶级,按社会学分层理论,工业革命中形成了中产阶级,而随着资产阶级或中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必然要求分享政治权力, 必然要求政府充实有能力为他们更好办事的人,正如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地主阶级的产生和壮大,世卿世禄制度衰落,官僚制度产生,隋唐时期随着庶族强大,士族衰落,科举制度取代九品中正制一样。总之,我们至少应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来理解“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文官制度”这一论断。而且,对考生来说,由于有春秋战国史和隋唐史的知识基础,从政治方面理解工业革命催生文官制度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答案缺失这方面的内容,会影响此题的考查功效。
  当我们提出复杂问题的答案应相对全面这一要求时,还要注意的是,答案还必须注意轻重主次,不能面面俱到,主次不分。没有重点的答案也不是好答案。请看下题:
  例8:(2008年“文综”全国卷II第37题第2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答案:“工业革命;拓展海外市场;殖民掠夺;中国成为其目标。”(8分)
  答案有4个要点,共计8分,平均每个要点2分,似乎很全面很合理。而实际上此答案问题多多,这里指出以下四点:第一、“拓展海外市场;殖民掠夺;中国成为其目标”是“英国国内背景”吗?第二、“拓展海外市场;殖民掠夺;中国成为其目标”与“工业革命”一样重要吗?第三、“工业革命”这一要点难道没有适当展开的必要吗?第四、“结合所学知识”主要应结合什么知识?答案如何体现?笔者认为,此答案的四个要点中,后三个要点可要求也可以不要求,即令要求,每点1 分足也,而“工业革命”这一要点应该赋予5分,不过必须适当展开。其实,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已为此问答案的编写提供了相当充足的素材。如教材指出,1785年(即马戛尔尼访华前7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1776年(即马戛尔尼访华前16年),英国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主张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这些学生学过的内容正是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按此编制答案应该是合情合理的。而该题的答案对此注意不够。存在轻视重点内容。按这个答案评卷,思维敏捷深刻的考生不一定能得高分,粗枝大叶下大包围的考生却有得高分的可能。这很不合理。这种没有重点的答案不能视为“好答案”。
  要编制出好答案绝非易事,它对命题者(答案编制者)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在编制答案时,命题者既要进行发散思维,又要进行收敛思维,还必须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发散思维提供多种解答方案,收敛思维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答案,或综合两个及两个以上方案构成最佳答案。与此同时,命题者还应进行换位思维,即设想自己就是“考生”,在考场上可能会如何回答问题。有条件的,可安排人“试答”,然后根据“试答”情况对答案进行调整。笔者相信,只要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好答案一定会编制出来。

第三篇高二历史习题:高二历史复习计划

  高二历史期中考的复习应该如何计划,除了加强对课本的熟悉程度,还要适度地加强一些习题和模拟题的练习。复习的时候,要针对自己的学生情况要有所重点。
  合理安排时间复习
  记忆是历史学科要求的最基本的能力,复习周期越短、记忆效果越佳。有些同学每天虽有固定的时间复习历史,但往往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今天中国古代史、明天世界近现代史,或者连续一段时间或复习中国古代史、或复习中国近现代史、或复习世界近现代史,周期相对较长,结果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复习到前面又忘了后面。
  每天固定的复习时间里,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都要有明确的量的规定,具体办法如下:
  1.确定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对教材的复习遍次,再根据每册教材内容的多少确定每天对三本教材的复习量(即每天复习多少页)。
  2.针对中国古代史内容相对较少,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内容较多且理论性较强;在固定的50分钟时间里,安排中国古代史的复习时间可用10分钟,另两本教材各用20分钟,再根据每天所规定每本教材的复习时间、所要复习的量来确定每天每本教材要复习多少页。
  3.在《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复习完后,再复习这两本教材的下册,每天所用时间、复习量、方法与上册相同。但此时《中国古代史》已经复习了一遍,是否还要接着再复习?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中国古代史》的史实记忆相对较多,而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侧重于理解,因此中国古代史的复习遍次应多一些,且每天分配的时间只有10分钟,要记住并理解其内容也应多看。
  每一遍复习都有侧重点
  以理解为前提的记忆效果比单纯的记忆要好;为此,要掌握知识应注重理解,而且每一遍次的复习不能简单地循环往复,要有侧重点、针对性;这样可使复习以及对知识的了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最终达到理解并记住的效果。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遍复习以教材内容为主,包括教材标题、大小子目及具体的内容,做到事无大小、轻重,均一一过目,理清各标题之间的关系。目录是知识的框架,只有把握了历史框架,才能将零碎、非有序的具体知识点归属弄清楚。
  第二遍复习以理清历史线索并进行知识拓展为重点。从目前高考文科综合试卷看,历史学科的试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强调对历史发展沿革(即历史基本线索)的考查,二是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及创新能力。因此复习时要注重对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整理并力所能及地进行学科间的知识渗透,然而学生因能力所限,复习时很难深化与拓展。第二遍复习以解决上述问题为主。

高二历史习题

https://m.bbjkw.net/fanwen138989/

推荐访问:

试卷考卷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圆柱形体积计算公式]圆柱体积计算公式例题 下一篇:[儿童思维训练500题]儿童思维训练题